书城保健养生中医是如何诊病的
14705800000019

第19章 外感诊

《吴医汇讲》曰:“外感、内伤,为证治两大关键。”诊治疾病关键要分清疾病是外感还是内伤。人体从外界感受的邪气主要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外感病多先具备内因,以气候影响发生病变为主因,同时有传染因素,往往交错见症,不只是单纯的一因病。

“外感病都有什么表现呢?”小北问。

“我将这六淫所致的外感病分别总结归纳如下。”

01 风病

气候影响或微生物感染等所致的神经机能失调。

(1)伤风——怕风热闷,身懔而倦,体重头痛,喷嚏鼻塞,神经调节失常,出现排汗及呼吸功能障碍。

(2)痒疹——疹点奇痒,搔抓浸润,以致皮破结痂,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兴奋,以致麻痹。

(3)风疹块——疹块奇痒,精神困顿,以致呼吸困难,如荨麻疹、皮肤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4)癞风——花斑结节,细菌感染,皮肤神经损害,以致组织坏死。

02 寒病

低温作用,组织血液供给减少,代谢降低,体温下降。

(1)表寒——皮肤排汗障碍,如皮肤感寒的汗闭、恶寒无汗、头项强痛。

(2)腿寒——下肢肌肉运动障碍,如腿部受寒的冷痛、拘挛萎痹,肢寒冷痛。

(3)里寒——内脏组织机能障碍,如腹部受凉的寒泻、恶寒自利、蜷缩卧睡、四肢逆冷。

03 暑病

高温影响,体温与比湿俱高,代谢亢进,气体交换障碍,甚之,中枢神经机能衰竭。

(1)伤暑——一般暑证,烦热口渴。

(2)闭暑——伤暑同时感冒,排汗障碍,心烦无汗,眩晕。

(3)中热——中枢神经因热而机能失调,体温略高,大热卒晕不省,心烦喘渴。

(4)中暑——中枢神经因热而机能失调,体温升高,疲倦少气,汗出而喘,人事不省。

04 湿病

空气湿度过高或机体内水分排泄障碍,组织间水分潴留。

(1)风湿——神经失调,组织炎症浸润,如湿疹、脚湿、痒疹、痛痹、顽麻等。

(2)寒湿——生理机能降低,水分潴留,如伤湿、寒肿、寒泻等。

(3)湿热——急性浆膜炎及慢性浆膜炎属热者,如吐泻烦闷、头重目黄等。

05 燥病

气候干燥,机体水分消耗,体液不足,组织缺水(口渴咽干,目燥便结,皮膜燥裂,精神躁滞)。

(1)火盛之燥——高热对水分的大量消耗(外因发热)。

(2)气滞之燥——机体对水分的利用力降低(外因伤气)。

(3)血虚之燥——体液之产生障碍(外因伤血)。

06 火病

体温增高或机能亢盛(发热口渴,目红尿赤,大便热结,疮痈热肿)。

(1)实火——抗力与病势斗争紧张。

(2)虚火——身体已衰,病势尚存。

“由于外界环境而导致的疾病,除了外感六淫之外,还有毒病、虫病、外伤、弊病、风湿热等。”见同学们听讲十分认真,我详细地讲解道。

01 毒病

细菌病毒或毒素侵入,皮色暗,脉不清,神昏乏力、身重体痛,或头痛、呕吐、恶心。

(1)温疫痨瘵——急慢性传染病。

(2)阳毒——机体对侵入的生物病原反应强烈,所以机体多发热。

(3)阴毒——机体对侵入的生物病原反应低下,所以疾病多危急。

(4)火毒——面赤,发热,痛而出脓血或身斑如锦纹。

(5)寒毒——面青,无热,冷肿色青或身痛有杖痕。

(6)良疮——食味尚佳,大小便如常,脓溃肿消无臭,精神清爽安稳,脉有神。

(7)恶疮——食少无味,腹泻淋泌,服药作吐,脓溃犹肿,脓稀恶臭,神昏乏力,躁动不安,脉无神。

02 虫病

各种寄生虫病影响身体各方面的变化。

(1)发病无近因:发热——无伤风、湿温等原因;腹痛腹泻——无饮食失宜,腹寒等原因。

(2)体形变异——皮肤、黏膜现白斑,面色黄白,结膜色淡,肌肉瘦削,脏器肿大,瞳孔散大。

(3)查虫体或虫卵——排泄物及血液检查。

03 外伤

跌打损伤、虫兽伤、战伤、冻伤、烧伤、烫伤、毒气等对身体的损伤。

04 痹病

风寒湿合而为痹,筋骨痛痹,足胫跗肿。

(1)风——神经失常,疼痛、痉挛、麻痹。

(2)寒——组织缺血,弹力降低,机能减弱。

(3)湿——病理水分积存,组织肿胀。

(上述或二因并发,或三因并发。)

05 风湿热

(1)风——神经失常,疼痛,痉挛,麻痹。

(2)湿——水分积存,组织肿胀。

(3)热——机能亢盛,局部热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