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医是如何诊病的
14705800000006

第6章 现代的健康观

一直以来,健康是人们谈论的话题,并视之为人生的第一需要。是不是身体没有疾病就是健康呢?健康与疾病是怎样区分的呢?中医对疾病是如何分类的呢?本章将讨论这些问题。

健康是人们谈论的永久话题,并视之为人生的第一需要。然而什么是健康?是不是身体没有疾病就是健康呢?

一次课堂上,我提出这个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

小北发言道:“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是身体和精神都要健康。”……

“在报纸上曾经看到,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晓路补充说。

“很好,现在来详细解释一下健康的概念。”

(1)躯体健康:指身体结构和功能正常具有生活的自理能力。

(2)心理健康:指个体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使心理处于良好状态,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无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的状态;广义的心理健康还包括心理调节能力,发展心理效能能力。

(3)社会适应良好: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心理健康的人,应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于社会现状有清晰正确的认识,既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注重现实与理想的统一。对于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怨天尤人,用切实有效的办法去解决。当发觉自己的理想与愿望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时,能够迅速进行自我调节,以求与社会发展一致,而不是逃避现实,更不妄自尊大和一意孤行。

(4)道德健康:指能够按照社会规范的细则和要求来支配自己的行为,能为人们的幸福作贡献,表现为思想高尚,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

现代医学的发展,证实了人体的整体性以及人体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不是强调无条件地适应环境,绝对地服从社会的主流文化,而是强调人要能动地适应环境,主动地认识健康,不断地探索健康的规律。这种认识必将使健康观从被动的治疗疾病转变为积极地预防、预测;从单纯的生理健康标准推广到心理、社会的健康标准;从诊断个体延伸到评价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每个社会公民不仅要珍惜个人健康,而且要对他人、群体、整体社会的健康承担义务。健康不仅表明个人的身心状态,同时还表明全社会的精神面貌和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及涵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