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选美中国排行榜
14705900000068

第68章 野柳·奇石博物馆

上榜理由

这里,仿佛是上帝专门用以向人们展示他的石头艺术的地方,颜色和形状是那样天然,好似浑金璞玉一般。

对于野柳的奇石,最好的表述不如让位于最好的想象。在这里,似乎只有你想不到的石头造型,却没有你找不到的石头造型。这里,仿佛是上帝专门用以向人们展示他的石头艺术的地方,颜色和形状是那样天然,好似浑金璞玉一般。

从野柳风景区入口前行不久,即可看到眼前的单面山及前侧的海蚀平台。单面山为两侧不对称的山岭,起因于新生代第三纪的地层受到第四纪的冲上断层作用后,两端受到差异化的侵蚀而形成,远望像一斜边贴地、长短边比例悬殊的钝角三角形,像山又不堪称之为山。海蚀平台是以一些原本在海底或是海岸上受海水侵蚀较严重的岩面,这些岩面后来出于偶然的地质机会被抬升起来,带着原本被海水消蚀过的痕迹暴露在空气里。

在海蚀平台及海蚀崖上,常常可以看到海蚀洞或海蚀门。在古时候海平面还没有现在这般低落的时候,波浪、潮汐和海流的力量经年累月地作用于海岸的岩崖上,久之便留下了明显的痕迹,那些被凿蚀成洞穴的就叫做海蚀洞,那些岩壁被侵蚀透了形成一个拱门形状的就叫做海蚀门。也正因为这样,海蚀洞和海蚀门有着可以帮助专家们推算古时海准高度的作用,办法就是测得这些海蚀洞或海蚀门的最大开口宽度,进而推断出浪头的宽度,最终以此确定海平面的基准。只是,野柳这里的海蚀洞、海蚀门比较小。

在海蚀平台上时而可见美丽复杂回旋的风化纹,在明显的岩面节理线上,也会有细砂堆积形成层次分明的纹路,这些都为单调的平台岩面增添几许细腻色彩。不过,更令人惊喜的是生物化石的遗迹。在有些岩面,我们可以清晰看到许多海底生物或追逐、或觅食、或逃跑、或排遗的身形,这也正验证了前面我们所说的海蚀平台来自于海底的推断。

风化纹在黄、褐色的孤寂间添加了许多喧哗的回声,而生痕遗迹则清楚地向我们宣示,死寂的岩石曾经展露过生命气息,以至现在还是栩栩如生。

平台边缘和海浪行进方向垂直的较大节理线,大多已经被侵蚀成了海蚀沟,海浪在里面动荡不已,也带起贝类的壳来回刮擦着岩壁。在风浪较大的时候,这一鸣器发出剧烈的轰响,声势如奔雷。

单面山上,稀稀落落的植物生长在上面,以月桃和木麻居多。走到单面山的左侧,往海面上望去,可见一列由大而小排列、被海浪切割整齐的豆腐岩,它们系波涛在百千年的时间里沿着山岩的纵横节理侵蚀而成。

野柳海岸,称之奇石博物馆,可谓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