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一口气读懂禅宗的故事
14710600000033

第33章 战胜自己,才能战胜一切

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挫折与困难,而且还会有许多的失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战胜自己,这样才能战胜一切。爱默生说:“和内心的事情相比,身外和眼前的事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然而,我们要战胜自己,首先要有足够的自信,相信自己是完全可以战胜的,不要过分去关注自己的“弱点”。

山高怎阻野云飞

“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怎阻野云飞”的意思是: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高山都无法阻挡。活到老,学到老,学然后知不足,还是要培养起自己持久的学习兴趣。

善静和尚27岁的时候,弃官出家。他去乐普山投奔元安禅师,禅师令善静管理寺院的菜园,在劳动的过程中修行。

有一天,寺内一位僧人认为自己已经修业成功,可以下山云游了,于是就到元安禅师那里辞行。

元安禅师听了僧人的请求,决心考他一考,便笑着对他说:“四面都是山,你往何处去?”

僧人无法想出其中蕴含的禅理,无言以对,只好转身回去。

那僧人无意中走进了寺院的菜园子。

善静正在除草,看见僧人愁眉苦脸的样子就问:“师兄为何苦恼?”

僧人就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善静马上想到“四面的山”就是暗指“重重困难”、“层层障碍”。元安禅师实际上是想考考僧人的信念和决心。可惜,僧人参透不了师父的旨意。于是善静笑着对僧人说:“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怎阻野云飞。”意思就是:竹林再密,也无法妨碍水流过去;山丘再高,也不能阻止云飞过去。

僧人听了之后,觉得如获至宝,于是就来到元安禅师那里,对禅师说道:“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怎阻野云飞。”

僧人以为师父一定会喜笑颜开地夸奖他,然后准他下山,谁知元安禅师听了后先是一怔,继而眉头一皱,直视僧人道:“这肯定不是你拟的答案!是谁帮助你的?”

僧人见师傅已经察觉,于是只好把善静和尚的名字说了出来。

元安禅师对僧人说:“管理菜园的僧人善静和尚,将来一定会有一番作为的!多学着点吧,他都没有提出下山,你还要下山吗?”

——“禅悟”人要能对自己有充分客观的认识,有时你以为不起眼的磨练其实自有其用处。世上本无难事,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关键在于自身,只要下定决心,一切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在当今社会,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不及时充电,就随时都有被社会淘汰的可能。而且如果只在自己的一技之长上停滞不前,不继续学习、进修、深造,也有落伍的可能。因此,好好把握今天的时间,加强自身的学习,随时提高自己、改变自己,这样才能不被社会的滚滚浪潮所吞噬、所淘汰。

真正的自己

禅宗就是让人认知世界与自我,回归到一个真实与率真的世界。修佛的最高境界便是重新认识整个世界,包括生与死、贫与富。所有一切回归本性,回归自然。

一所寺院的监院师父,参加法眼禅师的法会,法眼禅师问:“你参加我的法会有多久了?”

监院说:“我参加禅师的法会已经有三年之久。”

法眼:“为何不特别到我的丈室来问我佛法呢?”

监院:“不瞒禅师,我已从青峰禅师处领悟了佛法。”

法眼:“你是根据哪些话而能领悟了佛法呢?”

监院:“我曾问青峰禅师说:学佛法的人,怎样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青峰禅师回答我说:丙丁童子来求火。”

法眼:“说得好。但是,你可能并不真正了解这句话的含意吧!”

监院:“丙丁属火,以火求火,这就是说凡事要反求诸己。”

法眼:“你果然不了解,如果佛教是这么简单的话,就不会从佛陀传承到今日了。”

监院听后,非常气愤,认为禅师藐视了自己,便离开了法眼禅师。

中途他想:“禅师是个博学多闻的人,而且目前是五百人的大导师,他对我的忠告,一定自有其道理。”

于是他又返回原处,向法眼禅师忏悔,再次问道:“学佛的人真正的自己是什么?”

法眼:“丙丁童子来求火。”

监院闻言,突然有所领悟。

“禅悟”同样的一句话,有两种不同的层次,可能有更多的层次。对天上的月亮,小偷与恋爱中的情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对于真理,不要钻牛角尖,“反求诸己”固然重要,广为通达更重要。

肯定自己

我们往往怨天尤人,觉得世道不公平,自己一无所有,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自身便是最大的宝藏。

沩山灵佑禅师正在打坐,弟子仰山禅师走了进来,沩山对仰山道:“喂!你快点说啊,不要等死了以后,想说也无法说了。”

仰山回答道:“我连信仰都不要,还有什么说不说?”

沩山加重语气问道:“你是相信了之后不要呢,还是因为不相信才不要呢?”

仰山:“除了我自己以外,还能信什么?”

沩山:“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也只是一个讲究禅定的小乘人罢了。”

仰山:“小乘就小乘,我连佛也不要见。”

沩山:“四十卷《涅槃经》中,有多少是佛说的,有多少是魔说的?现在你所说,是如佛说,还是如魔说?”

仰山:“都是魔说的!”

沩山老师听了弟子这番话,满意地点头道:“今后,没人能奈何你了。”

“禅悟”“肯定自己”这是禅者的一大课题!真正的禅者,“不向如来行处行”。世间上能改变人的东西太多了,金钱可以改变人,感情可以改变人,思想可以改变人,威力可以改变人。而今仰山禅师的禅,超越信仰,超越对待,“一切都是魔说的”,如此肯定自己,还有什么能奈何他呢?

解缚解缚

北方大地上的废佛运动正如火如荼,而在江淮之间的皖公山(现名天柱山,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境内)一带,僧璨正与他的一帮道友们优哉游哉地打发着他们的闲适生活。

当时的这一带远离北方的都市,北方大地上正在发生的一切似乎并不能影响这里特有的宁静,而南方不断更新的文化浪潮却因为一江之隔而难以被传播到这里。所以处在南北夹缝之间的江淮之地具备了酝酿“禅”这样一种独特文化的条件和土壤。其实,当时活动在皖公山一带的禅僧们除了三祖僧璨,还有皖山神定以及居住在皖公山西麓的宝月禅师等人。他们与猎者相处,吃着自己种植的粮食,所以没有人能知道他们真正的身份。也许这样的行为才符合真正的禅者风范,平常而朴实,一点儿也不显山露水。禅不属于任何附属物,禅只属于它自己,否则就不是禅了。

当国家处在一个并不稳定的时期,当宗教完全掌握在统治者的手里,成为奴役人民的精神武器的时候,修道者们终于认识到,远离都市,在政治难以问津的山林里培育正在生长中的独特精神,是十分必要的。他们在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一种时机的到来,就像蚕等待着破茧出壳,就像堆积的云等待响雷的震响。

随着北周武帝的驾崩以及新一轮兴佛浪潮的掀起,地处江淮之地的皖公山一带的禅僧们开始走出隐居的山野,他们在皖公山一带开辟道场,开始了他们公开的弘化生活。而此时的南方,玄学开始兴起,在北禅南玄的影响下,地处江淮之地的禅僧们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禅学理论。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被称作禅宗三祖的僧璨写出了禅玄合一的诗偈《信心铭》: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法无异法妄自爱著将心用心

岂非大错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妄自斟酌

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眼若不睡

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一如体玄兀自妄缘

万法齐观复归自然

隋大业年间,一个14岁的孩子来到皖公山。孩子直奔僧璨的住处,及至见到僧璨,孩子倒身便拜。

“师父慈悲,请告诉我解缚的方法吧。”

僧璨看着这个童心未泯的孩子,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僧璨说:“孩子,快快起来,你告诉我,到底是谁捆缚了你呀?”

孩子站起来,他揉了揉被风沙迷障的双眼,懵懵懂懂地说:“没有人捆缚我呀。”

“既然没有人捆缚于你,又何来解缚一说呢?”

“家父整天让我读书,将来好求取功名,我的愿望虽不是这些,但我又无法不听从家父的安排。家父见我无心读书,又要送我去学郎中,说将来好疗人疾病,其实,我倒是更愿意将来做一个救拔人心灵苦痛的出家人。有时候,同伴们找我玩耍,我知道自己长大了,再也不应该去玩那些过家家的游戏了,但我却禁不住他们的诱惑。我总是感到不得自由,总是觉得有什么无形的东西在束缚着我。”

听了孩子的话,僧璨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原来束缚你的,是你自己啊。”

像是受到感染,孩子也笑了,在僧璨爽朗的大笑里,天然颖悟的孩子似有所悟,他眨了眨眼睛,像是在作深沉的思考。

“师父,今天见到您,我终于知道,束缚自己的,其实正是自己。”

“心有缚则有缚,心无缚,则自由。”

僧璨越发喜欢这个孩子了,他知道,这孩子只需稍加点拨,将来必是佛门的法器。

“孩子,你刚才不是说,希望将来做一个疗治人心疾的出家人吗?那么,现在就随我出家如何?”

孩子伏地便拜,说:“此来的目的正是如此,能得师父的教化,真正是三生有幸啊。”

当下僧璨便为孩子进行了剃度,并取法名“道信”。

又过了一些年,僧璨知道自己的世寿将尽,既然自己后继有人,又何必在乎这一己肉身呢?于是在一个午后黄昏,僧璨将道信唤到身边说:“我将于某月某日寂化而去,现在,我就将衣钵传承于你。这衣钵自达摩祖师处传来,至你已是第四代了,你便是禅宗四祖。记住,衣钵只是信物,并不代表禅法,真正的禅法只在心里。”说着,僧璨拾起一根树枝,随手在地上写下他的传法偈:

“花种虽因地,从地种花生,若无人下种,花地尽无生。”

又过了一些日子,一早起来,人们便发现远处的山坡上立着一个大树一般的身躯,那正是三祖僧璨。人们发现他时,他已立化多时了。他所立化的日期,正是他此前交代弟子道信时所预知的日期。

“禅悟”束缚自己的,其实正是自己。不要被自己所束缚,试着挣脱捆住你的绳子,做个永远快乐、自在的人!

我不是众生

惟宽禅师有一次被一位学僧问道:“狗有没有佛性?”

“有。”惟宽禅师答。

“你有没有佛性?”“我没有。”

“为什么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你没有?”“因为我不是你所说的众生。”

“你不是众生,是佛吗?”“也不是。”

“那你究竟是什么?”“我不是一个“什么’!”

学僧最后问道:“那是我们能够看到或想到的吗?”

“那是不可思议的不可思议。”

“禅悟”我是什么?我就是我,如果人人都能肯定自我,那就是真我,所谓“真我非众生,非不众生”,那是个什么呢?其实,人生中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一切困难的产生都源自于我们的心中,当明白所有的困难和障碍全部是自己制造的时候,才会真正地去克服它、战胜它。因为,这才找到了根源!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在不断与生活进行着抗争时,只有自己能拯救自己,只要有一丝的抗争勇气,就有一丝的成功希望。很多时候,我们的失败并非因为问题本身,而是因为我们无法战胜自己,更不用说战胜问题。无法战胜自己使我们无法直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