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一口气读懂禅宗的故事
14710600000043

第43章 百善孝为先,孝顺是福

百善孝为先,我们能长大成人,是由于父母的教养提携,所以对父母应当存有恭敬孝顺之心。尽孝,包含了孝养、孝敬、孝顺,以上三者都能做到,就称得上是真正的尽孝。

父母是一个大恩典,供养父母有无量的福报、功德,修善培福就从身边的人、从家庭开始做起。如果无法善待身旁的亲人、恩人,又如何做好人、做好事呢?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为人子女者要及时把握尽孝的机会,以真诚恭敬之心报父母恩。

母爱如佛

从前,有个年轻人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相当贫困。

后来,年轻人由于苦恼而迷上了求仙拜佛,母亲见儿子整日念念叨叨、不知死活的痴迷样子,苦劝过几天,但年轻人对母亲的话不理不睬,甚至把母亲当成他成仙的障碍,有时还对母亲恶语相向。

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听别人说起远方的山上有位得道的高僧,心里不免仰慕,便想去向高僧讨教成佛之道,但他又怕母亲阻拦,便瞒着母亲偷偷从家里出发了。

他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在山上找到了那位高僧。高僧热情地接待了他。席间,听完他的一番自述,高僧沉默良久。当他向高僧问佛法时,高僧开口道:“你想得道成佛,我可以给你指条道。吃过饭后,你即刻下山,一路到家,但凡是遇到赤脚为你开门的人,这人就是你所谓的佛。你只要悉心侍奉,拜他为师,成佛又有何难?”

年轻人听后大喜,遂即叩谢高僧,欣然下山。

第一天,他投宿在一户农家,男主人为他开门时,他仔细看了看,男主人没有赤脚。

第二天,他投宿在一座城市的富有人家,更没有人赤脚为他开门。他不免有些灰心。

第三天,第四天……他一路走来,投宿无数,却一直没有遇到高僧所说的为他赤脚开门的人,他开始对高僧的话产生了怀疑。快到自己家时,他彻底绝望了。日暮时,他没有再投宿,而是连夜赶回家。到家门口时已是午夜时分,疲惫不堪的他费力地叩动了门环。屋内传来母亲苍老惊悸的声音:“谁呀?”

“我,你儿子。”他沮丧地答道。

很快地,门开了,一脸憔悴的母亲大声叫着他的名字把他拉进屋里,借着灯光,母亲流着泪端详他。

这时,他一低头,蓦地发现母亲竟赤着脚站在冰凉的地上。

刹那间,灵光一闪,他想起高僧的话,突然什么都明白了。

年轻人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面前。

“禅悟”佛教的《大集经》上说:世若无佛,则善待父母,善待父母即是侍佛也。我们苦苦寻找想要侍奉的佛,就是母亲,你们想到了吗?父母是我们今生最大的财富,在物质方面,尽量使父母满足,在精神方面,尽量使父母快乐。今天,我们孝顺他们了吗?

逆子变孝

一天,释迦牟尼到舍卫城去化缘,路遇一个年迈的婆罗门,也托着一只乞钵,撑着拐杖在挨家挨户地乞讨食物。

释迦牟尼见他衣衫褴褛,神情凄苦,便问道:“老人家,您这么大年纪,为什么不在家里安享清福,却在街上向人乞讨呢?”

老婆罗门回答:“世尊啊!我原来是个富商,因为年事已高,所以把财产全都交给了儿子管理,又为他娶了媳妇。但没有想到,儿子拿到钱财娶了妻子之后,不仅对我粗声恶气起来,还把我赶出家门。我实在没有办法,才向人要饭糊口啊!”

释迦牟尼听了老婆罗门的叙述,便大发慈悲,对他说道:“您只要跟我学一首禅语,然后回家对儿子宣说这首禅语,一定会改变您现在凄凉的生活。”

于是释迦牟尼对他念了一首禅语,老婆罗门牢牢记住了这首禅语,回到家中,马上向家人复诵了一遍这首禅语。

他的儿子听了,十分羞愧,连忙跪在地上,向他请罪,并连连说:“父亲啊,赦免我的罪孽吧!请您马上回家来住。”老婆罗门回家后,儿子亲自替他洗澡擦身,为他换上崭新的衣服,还将他奉为一家之主,使他能够安享晚年之福。

释迦牟尼所说的禅语,正是对儿子种种忤逆行为的鞭挞。禅语中首先叙述了老婆罗门对儿子的百般宠爱,为了他辛苦赚钱,又为他聘礼娶妻。但儿子却忘了养育之恩,不知道尊重老人,将父亲赶出家门。这就如老马没用了,就不给它吃麦子一样,不孝之子剥夺了老人在家吃饭的权利,他只能靠乞讨要饭以求活命,陪伴他的只有一根拐杖。

正是这些内容,震撼了老婆罗门儿子的心灵,使他万分羞愧,从此细心照料父亲,使父亲安度晚年。

“禅悟”有些人对父母长辈很不礼貌,轻则谩骂,重则殴打,殊不知上行而下效,言传身教,孩子长大了这样对你,岂不是自食其果?老人像挂在西山上的太阳,他们的光辉和热快要消失了,作为晚辈更加应该行孝道,尊重他们现在还剩下的一片余晖。

孝心感动天

古今中外,无论任何宗教都是提倡孝道的。父母养育子女,终其一生,心念都系在儿女身上,这种恩情是子女用尽一生的生命也无法报答的。

过去,在印度波罗奈国流传着一个陋习。

当父母年老时,就将他们活埋,以节省粮食来养活子嗣。时间一久,竟成了这个国家的法律规定。

波罗奈国中有一位长者的儿子,十分孝顺,因此,对国内有这样一条法律实在不能认同,总希望有一天能够改变它。

岁月不饶人,长者逐渐年迈了,儿子为了孝顺父亲,便偷偷在地下建了一座密室,将父亲藏在里面,每天以上好的饮食供养父亲。他这份孝心,感动了天神现身前来协助。天神手中拿了一卷纸,来到波罗奈国王的面前,对国王说:“这张纸上有四个问题,如果七日内能够解答出来,我就拥护你和你的国家;如果答不出来,我就把你的头劈成七块!”说完,就立刻消失了。国王紧急召集群臣共同商议,然而,大家望着纸上的四个难题,绞尽脑汁却还是束手无策。期限一天天地逼近,国王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于是,将问题昭告天下,凡是能够解答的人,就能得到最大的奖励:“不论什么要求,国王都答应他。”

天神到底给了国王什么难题呢?“什么是最大的财富?什么是最大的快乐?什么是第一美味?什么最长寿?”

长者的儿子见到这四个问题,立即跑回家询问密室中的父亲,果然,长者一一给了圆满的答案:“信用是最大的财富。修行正法是最大的快乐。诚实语是第一美味。法身慧命最为长寿。”

长者的儿子向国王禀告这些答案,于是国王顺利通过了天神的考验。国王高兴极了,便问长者子:“这些答案是你自己想的,还是谁教你的呢?”长者的儿子回答:“是我父亲教导的。”国王非常诧异:“你父亲?他不是已经很老了吗?他现在在哪里?”“请大王饶恕,我的父亲确实已经老了,而我违反国法,私自将他藏在家中的密室。”长者的儿子接着说:“大王,父母对我们的深恩,如天地一般:十月怀胎、辛苦地抚养长大,还要教育一切为人处事的道理,才能成就今天的我们。纵使有人能左肩担父、右肩担母,行走一百年,并且无微不至地侍奉、供养,这样做,都还无法报答父母的深恩啊!大王,我别无所求,只希望大王能废除‘活埋年老父母’这条法律。”

当然,波罗奈王必须遵守诺言,答应长者儿子的一切要求。而事实上,国王也深受感动,不仅废除这条法律,还增加另一条法律:“凡是不孝顺父母的人,将治以重罪。”

佛陀对比丘们说:“能够孝养、恭敬父母,即是孝养、恭敬一切佛及贤圣,这是非常殊胜可贵的。”

“禅悟”在生生世世的轮回中,无量众生都曾经是我们的父母,所以我们应将这感恩的心推及一切众生。人人皆能如此,这个世界必定更祥和。

给父母找点儿事儿做

了解父母的想法,要深入到父母的内心世界。父母不说,不等于没有;父母没有做,不等于没有需要。空巢老人不仅孤独寂寞,还会无所寄托。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有一次,因为忘了一份文件,女儿从单位返回家中。推开门,看见父亲独自坐在沙发上对着窗外发呆,女儿走到父亲身边,他没有察觉,看来他坐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后来又有几次类似的情况,每次回到家时女儿都看到父亲呆呆地站在窗前出神。

于是,女儿开始留意父亲,竟发现他总是一个人发呆很久。看着父亲的背影,女儿忽然明白,父亲有的是大把的孤独时光。报纸看完了,他不爱看电视,也不爱去邻居家串门,只能在自己的空间里“若有所思”。他的生活看似儿女孝顺、风光无限,其实很苦很难熬,很孤单。

第二天上班后,女儿就给父亲打电话:“爸,我今天走得匆忙,碗筷也没收拾,你洗一下吧!盆里还有几件衣服没来得及晾晒……”父亲大声地允诺。下班回到家,父亲乐呵呵地对女儿说:“你交代的‘任务’我都完成了,还把你没来得及拖的地拖了。”

此后,女儿总是刻意地留一些杂活给父亲,每每下班回来后,女儿看到的是一个整洁的家和父亲的笑容。

女儿这一“懒”,父亲便有了“用武之地”,每天显得忙忙碌碌,神采奕奕,还会时不时乐呵呵地告诉女儿他的“工作计划”。看着父亲充实的生活和灿烂的笑容,女儿的心中开出了欣慰的花朵。

“禅悟”其实,孝顺有许多种方式,爱也有许多种方式。当我们看到父母丰衣足食背后落寞的眼神时,不妨给他们找点儿事儿做,让他们感觉自己依然宝刀未老,依然老有所用。在现代社会所谓孝顺不是将多少钱给父母用就够了,乃是真诚的关怀、关心,体贴父母的心,与之交心,多亲近,多问候。不要总让父母担心,要知道儿女幸福快乐就是父母最大的心愿。若不懂得孝顺父母,也谈不上明白为人处世的根本之道。

要爱父母,孝顺他们,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使我们能够在人世间经风雨,见世面,建功立业,这一切都是父母所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