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一口气读懂道教的故事
14710800000010

第10章 老君,生而有道

太上老君是道教对老子的尊称。老子从历史走来,一路被神化。炎帝时的太成子,黄帝时的广成子,尧帝时的务成子等都是老子的化身,甚至汉初的黄石公也是他的化身,最后化为太上老君,最终化为自混沌初开之时,修成不坏之身,是“天之精,地之魄”,为完满功行,救度有缘,所以累世降生人间。

关于他的来历,诸说不同。有的说他是天生的神灵;有的说母亲怀他72年才生下的;有的说他母亲在一株李树前生下他,他生而能言,指着李树说:“就以它做我的姓”;有的说他在上三皇时就已出世……总之一句话:灵童出世,惊天动地。

先秦时代把老子、庄子的思想称为道家,老子也就成了道家的创始人,后来的道教推崇道家思想,老子也就成了道教的祖师。

秦汉时代,有黄老道一派,崇尚无为,尊黄帝、老子。东汉初有楚王英喜黄老之说,尚未立祠祭祀。至桓帝时始为老子立祠,并以郊天乐祀之,这大概是以老子为祖师来供奉的开始,从此老子便成了神,并与天神有了相同的地位。道教建立以后,又有了对老子的进一步神化。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就说老子身长九尺,黄色,鸟喙,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颜有三理上下彻,足有八卦,以神龟为床,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迭之冠,持锋铤之剑,等等。完全是一幅怪异的形相,而且已把老子称为老君,上面的形相就是所谓“老君真形”。

关于老子的时代履历,汉代既已形成一种说法,言其为楚相县人,曾为周守藏史,孔子曾学礼于老子,后道成化身,蝉蜕度世。从此老子数易姓名,无世不出。传说黄帝时化身为广成子,汉初化为为黄石公,汉文帝时号河上公等。

晋代,对于老子的来历也进一步神化,《神仙传》说他是楚国苦县曲仁里人,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怀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时剖母左腋而出。由于生下来头发都白了,于是称为老子。又其母生之于李树下,生而能言,指树为姓,于是姓李。道教奉老子为帝君,老子也就被尊称为老君。《魏书·释老志》记道士寇谦之遇大神,自称太上老君。太上老君之名大概在南北朝时已成老子之称了。南朝陶弘景《真灵位业图》第四中位为太清太上老君,以其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已成道教中统治一方的尊神。到了唐代,又在道教太清、玉清、上清三境的说法上,排了三位大神各主一方,形成了“三清”的说法,太上老君也就被称为道德天尊,与元始天尊、灵宝天尊组合在一起成为了道教的最高神。

老子的神化过程,正是从学派的传人到教派的祖师的过程,也是道教形成、发展,然后逐渐趋于统一的过程。老子从虚到实,从人到神,从太上老君到太上玄元皇帝,老子地位的变化正是道教发展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