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一口气读懂道教的故事
14710800000117

第117章 道教祖庭龙虎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山需和仙结缘才有名气。道教讲究修真得仙体,不在三界内,跳出五行外。于是,各路神仙在得道成仙之前,需找一块风水宝地,安身立命以便修成正果。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原名云锦山。东汉中叶,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在此炼丹,“丹成而龙虎现,山因而得名”,龙虎山因而也成为中国道教发祥地。自张道陵以后,道教天师在这里承袭了63代,历1900年,历来被尊称为“道教祖庭”。龙虎山建有91座道宫、81座道观、50座道院,二十四殿、三十六院。这些宫、观、院多已不存,但规模宏大的上清宫部分建筑和历代天师起居之所的“嗣汉天师府”至今尚存。

龙虎山为道教正一派“祖庭”。在中国道教史上承先启后、继往开来。龙虎山为独秀江南的秀水灵山,山丹水绿,灵性十足。群峰绵延数十里,为象山(应天山)一支脉西行所致。传喻九十九条龙在此集结,山状若龙盘,似虎踞,龙虎争雄,势不相让,上清溪自东远途飘入,依山缓行,绕山转峰,似小憩,似恋景,过滩呈白,遇潭现绿,或轻声雅语,或静心沉思。

灵山秀水被神灵相中,即差两仙鹤导引张道陵携弟子出入于山,炼丹修道。此后,龙虎山碧水丹山秀其外,道教文化美其中,位居道教名山之首,被誉为道教第一仙境。

张道陵于龙虎山修道炼丹大成后,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世袭道统63代,奕世沿守1900余年,他们均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位极人臣,形成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世袭“南张北孔(夫子)”两大世家。上清宫和嗣汉天师府得到历代王朝无数次的赐银,进行了无数次的扩建和维修,宫府的建筑面积、规模、布局、数量、规格创道教建筑史之最。是名副其实的“道都”。

龙虎山的许多民间传说中,给人们留下影响最深的当属张天师“降魔五万五”。端午为“恶日”习俗之说由来已久。“端午”,“端”是开始、初始的意思,“午”是五的顺号,五、午相通,所以“端午”本作“端五”解。传说“端五”这天,龙虎山恶魔太多,可谓群魔乱舞,太上老君指派张天师坐镇龙虎山,张天师便骑着用艾叶扎成的神虎,手执菖蒲变成的宝剑降服了群魔,人们把这一天定为端午“恶日”降魔,从此,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照样采些菖蒲和艾草挂在门口,好镇邪降魔,人们还编了“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手提菖蒲剑,降魔五万五”的歌谣,一直传唱至今。

龙虎山几千年来积淀而成的丰厚的道教文化遗产,和它在中国道教史上显赫的祖庭地位,以及对中国道教发展所作的贡献,被人公认为“道教第一山”,在世界宗教史上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