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一口气读懂道教的故事
14710800000073

第73章 著书立说,传道天下

张伯端的内丹学说主张以内丹为修仙途径,而以“性命双修”为其内炼大旨。认为以人体为鼎炉,以精气为药物,以神为火候,通过内炼,使精气凝聚不散,结成金丹。同时,他继承陈抟内丹修炼的系统方法,将炼养分成四个阶段进行,即: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张伯端虽然认为道、儒、释“教虽分三,道乃归一”,但与全真不同,他主张先修命、后修性,尤其推崇佛教禅宗“明性”境界。《佛祖统记》说他“尝遍参禅门,大有省发”,他自己亦声称“仆得达磨、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

张伯端认为:“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要枢,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因此,他将道教炼形气作为修命,以禅宗“明心见性”、“顿悟圆通”释内丹“炼神返虚”之境为修性,主张:“先以神仙命脉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终以真如觉性遣其幻妄,而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

在修行上,张伯端反对形式上的出家离俗,隐避山林。而主张“大隐隐于市”,他似乎也无意建立教团。他本人就不是出家的道士。南宗直至五祖白玉蟾,始开始有云游道士,也组织了南宗自己的教团组织。

他于北宋熙宁年间撰写的《悟真篇》,该书是最重要的炼丹理论及实践著作之一。全书宗承传统内丹学说,说明内丹炼养的根本原理就是归根返本,逆炼归元,并描绘内丹修炼的全过程及阐发丹经要点、修炼内丹的方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是书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

张伯端在世时并没有亲自创建学派或教派,但在其身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派。按张伯端传石泰、石泰传薛道光、薛道光传陈楠、陈楠传白玉蟾。辗转授受至白玉蟾,渐壮大为以《悟真篇》为理论经典的重要内丹流派。称为“金丹南宗”,由于张伯端号“紫阳”,故南宗也称为“紫阳派”,与全真道并列金丹南北宗。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也被尊为“南宗五祖”。

张伯端著成《悟真篇》后,为寻找传人,遂发生了“三传非人,三遭祸患。”此时,他主要活动于秦岭西段一带。在此期间,他的传道活动受到了非难,可能是他身为儒者而四处传道,且所传“非人”(为行不法之事者),因此惹恼了当地太守,因而再一次被流放。途中在酒肆恰逢石泰,经说情得获释。张伯端为报此恩,乃将内丹之术尽授与石。

回顾张氏“历经风尘近百年”的传奇人生:少时屡试不第,后来两次为官,两次充军,三出天台,三传非人……张氏历尽沧桑,一心抱着“度人为重”的宗旨,以常人难以想象的经历,孜孜不倦地求得大道,世世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