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14710900000101

第101章 第一百〇 赠别(其二)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赏析]

这首诗的内容是写杜牧和扬州歌女依依惜别的情怀。

这首诗艺术上的特色是抑扬起伏,曲尽其妙。具体说是先抑后扬,己抑他扬。但抑抑扬扬只是手段,目的是为更好抒发情感。本诗所要抒写的感情十分外露,若借用诗中现成的词句,便是写诗人和歌女“有心还惜别”,“垂泪到天明”,但诗人却不是直接叙出,而是用尽了曲笔。一是先抑后扬,即先说自己和歌女看似多情然却无情,还说在“樽前笑不成”,如此写来双方似乎真的成了无情无意无动于衷的木偶了。其实不然,写人之无情和笑不成,实因情之过深和愁之过多,所以即使勉为其情和勉为其笑,反倒令对方感到别扭和生分了,倒不如保持沉默为好。在古典诗词中存有无数的沉默场面,其实都包蕴着无穷无尽的深邃情意,本诗即为其中一例。以上是抑。另外更有后两句的扬告诉读者,且慢定论,你看连蜡烛都被感动得情浓意重,唏嘘不已,难道男女主人公就真的“总无情”和“笑不成”吗?不是,作者于此要告示读者的是:尽管我们自己“总无情”、“笑不成”,但连蜡烛都在为我们的离别而“有心”(即有情),而“垂泪”(即有意),那就证明了我们才是世上最有情最有意的一对。这就是先抑后扬。至于己抑他扬,是说贬抑自己和歌女的深挚情意,赞誉他方(指蜡烛)被感动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与上文先抑后扬只是一个现象的两种不同视角而已。不论是说先抑后扬还是说己抑他扬,用的都属于曲笔,所谓“写诗要曲”,本诗即为典型的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