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14710900000108

第108章 第一百〇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赏析]

这是一首咏蝉诗,因其妙契物性,巧寓己情,被清代学者朱彝尊誉为“咏物最上乘”。

前四句写蝉,意义上句句生发,前后连贯,以“高”字为筋脉。首联起势突兀,造语奇硬,表面似自怨自艾,实含幽愤之情。蝉栖高枝,暗寓己之清高;蝉“难饱”,又与作者身世境遇相吻合。含恨而鸣又枉费徒劳,亦有潜台词。两句诗含有这样的意思:诗人因清高而仕途偃蹇,生活困顿,向有权势者陈情却无人肯理,无人真心帮助他。颔联紧承首联写来,“上句即承‘声’字,谓即力竭声嘶,亦无同情的人。下句承‘高’字,谓高栖于树,而树亦无情。字字咏蝉,却字字是自况”(喻守真语)。这几句分析入情入理,很得要领。颈联转折,抛开所咏之物,直抒胸臆。“薄宦”句用典故抒写自己孤苦无依,到处漂泊的身世,言简意丰,非常精当。“芜已平”比“田园将芜”更甚,田中的苗和野草已经连成一片,漫然而不可分,婉转表达作者思归心情的迫切。这两句表面看与蝉无关,但在精神实质上是相通的,因“薄宦”才“难饱”、“费声”的。尾联结题,回到蝉上来。“君”与“我”对举,完全平等,我就是蝉,蝉亦是我,二者在作情感上的交流。是蝉的呜叫声惊动了我的心,我也真正理解你这个弱小而高洁的小生灵。这样,就把咏物与抒情密切结合起来,在意脉上倒贯全篇,呼应开头,使全诗的意境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