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14710900000146

第146章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赏析]

这是一首在特殊情境中写成的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是首情景交融的名篇。

唐顺宗时,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失败后,革新派人物被残酷镇压,领袖人物王叔文、王伍被贬斥而死。柳宗元等八名年轻有为的骨干人物皆被贬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八司马事件”。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刘禹锡、韩泰、韩晔、陈谏五人奉诏进京,将受重用。但朝廷又变卦,把他们再次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连州任刺史。这五州均在岭南,十分落后。柳宗元心情郁闷,刚到柳州时便写了这首诗。

开篇从登楼所见的景色写起,视野开阔。“愁思”二字统摄全篇。茫茫的愁思与大荒的景色相互生发,境界阔大。颔联写所见近景,刻画细致。就描绘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用的是赋笔。但仔细体味,又有比兴的意义。芙蓉、薜荔可象征人格的高洁芳馨,屈原的作品中不止一次地用过这两个词。风雨很明显是比喻那些当政弄权的小人。“惊”、“斜”二字表现出诗人对政治形势莫测的恐惧心理。颈联写远景,一仰观,一俯视,以景出情。从字面看,两句诗铢两悉称,可属“工对”。但从意义上看,前实后虚,前因后果,因望不见而更增愁思,又有流水对的优点。尾联用音书阻隔进一步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前边用“共来百越文身地”一句作垫,使孤独忧伤之情更加深重,具有撼人心灵的艺术效果。抒情强烈而又不露筋骨,有含蓄蕴藉之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