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14710900000158

第158章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赏析]

本诗是作者年老返乡时的感叹之作。由于诗人是长久客居在外,故可以感叹的内容是很多的。能否正确地把握他所要倾诉的感情,便是能否正确理解本诗的关键所在。有人说此诗抒发了诗人“久而愈深、老而弥笃的乡土之情”,也有人说此诗写出诗人“久客他乡之感”,还有人认为是“抒写了岁月流逝、人世沧桑的深沉感情”。

全诗抒情重心在第二句“鬓毛衰”三字。首句只是提供了全诗情感抒发的典型环境,二句以“乡音无改”反衬“鬓毛衰”,是说虽然乡音一点儿也没有变化,但人之衰老却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呼应了首句的“老大”两字。有的评析文章在“乡音”二字上大做文章,其实无此必要。后两句则是从侧面写起,说家中后辈孩童不识得这位外来老叟,竟将他当成了远方来访的客人,还笑吟吟地向他问长问短。这对诗人来说,一方面感到这群后辈既天真活泼,又幼稚可爱,同时另一方面也感到自己十分可悲,若不是自己衰老之极,若不是自己久居在外,恐怕他们一个个争着叫自己“爷爷”或“祖爷爷”呢,所以这后两句依然是为二句中的“鬓毛衰”作延伸性的注释用的。更多的评析文章大谈这两句中儿童的天性可爱,却没有指出其作用,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但是把贺知章的另一首《回乡偶书》列出,读者便能对本诗的主题确为“久客伤老”深信不疑了。其诗曰:“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此诗抒情重心也在二句,“半消磨”三字是也。何为“半消磨”,即往事俱去,人亦老矣。这就是诗人《回乡偶书》两首其二的主旨。一般说来,一首组诗的主题应该是前后一致的,如杜甫的《秋兴》、《羌村三首》等均是,所以若以《回乡偶书》其二证之于其一,更可知其一的主旨亦应为久客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