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14710900000162

第162章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赏析]

本诗的主题为诗人感慨世无知音,只得采取孤芳自赏的生活态度。

诗的前两句先描写诗人手下所发出的琴音与众不同,有着振聋发聩般的非凡之响。“泠泠”本是形容水声或风声的用语,现在诗人将它化作琴声,似乎诗人手下便能生风、弦下便能生泉,此词已非同寻常。二句中的“松风寒”更令人惊讶。似乎诗人所发出的琴音,奔腾倾泻不已,直赴深深的松林之中,在那里激荡着繁茂浓密的枝条,使它们呼呼作响,并发出令人胆战心寒的呼啸声。如此用“松风寒”写古琴的高亢激越之声,在古诗中是不多见的,实为惊人之笔。有了前两句的铺垫,读者对诗人的演奏技巧之高超以及这首古调之强大的感染力便有了更深的体会,这样,再接以三四句的议论,遂使读者感受到,这样高水准的古调不仅诗人爱得对,爱得好,而且当为世人同爱。然而末句却又说“今人多不弹”,就会使读者立即产生一种惋惜的感觉,认为今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而更加同意诗人的观点了。以上所论乃是作者十分注意将形象描写和抽象议论相结合,以增加作品的说理力度。

另外,二句“静听松风寒”,采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也值得一提。这是将听觉同感觉相通。因为人们一般只能听到“松风紧”、“松风厉”,而不可能听到“松风寒”。现在诗人偏说能听到此“寒”,那是将人的皮肤感觉移入到听觉之中。通过听声,既可得知风之厉、风之紧,又能体验到风之寒,这样的技巧是值得称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