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14710900000023

第23章 长相思二首(其一)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赏析]

这首诗录在《李太白全集》第三卷中,可能作于诗人被迫离开长安之时。诗中采取“言有不能表其精微,而假之物象”的含蓄手法,以情造景,借景言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悠悠不尽的痛苦之情。

诗人先以络纬秋啼的悲声、微霜降地的寒气和孤灯不明的苦夜,强烈烘托“思欲绝”的悲戚冷落情感,再用望月长叹的情态描写,揭示心凄、体寒和不眠的根本原因在于相思之情难平,进而推出全诗的中心句——“美人如花隔云端”,指出被思慕者宛如雾中之花,似现犹隐,难以接近。为此,诗人对这位貌美如花者,只能神思缱绻,辗转反侧,但却因云隔雾阻而不能相见。他耳闻凄切虫鸣,体卧冰冷竹席,面对孤灯一盏,心境凄怆欲绝。

这首诗虽未明言相思的具体内容,但我们从相思之地——“长安”,相思之人——“美人”看,诗人是寄寓着某种政治愿望的。诗人可能是冀“美人(喻指君主)情有所钟而得以尽酬夙愿(实现政治理想),因而他才会层层铺叙,多方渲染自己的浓重深情。并以两句”长相思“呼应首尾,再以”思欲绝摧心肝升华炽情,造成一种回肠荡气的感觉,新颖别致地表达幽情。王夫之在《唐诗译选》中云:题中偏不欲显,象外偏令有余,一以为风度,一以为淋漓,呜乎,观止矣!这一评论,是颇得此诗妙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