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14710900000034

第34章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赏析]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好友严武死去。他既无官职,又无靠山,便于五月携带家小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开始漂泊生活。此诗当是他经过渝州、忠州一带时所写。

首联用对起法,状景精工。“用细、微、危、独几个形容词,将水陆两方的情形,完全包举起来”(喻守真语)。颔联两句隔句相承,分写岸上与江面之景。这联诗写景境界雄浑阔大,为后人所称道。辽阔清旷的大背景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凄苦心情,并为尾联的比喻提供了环境。

后四句转向“抒怀”。颈联带有自我解嘲的调侃意味。自己本不想只当一名诗人,却偏偏因文章而著名,这又岂是自己的初愿?自己年衰多病,是该休官了,但自己辞职的主要原因却是由于受到排挤。两句诗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愤懑不平,揭示出政治上的失意是他陷于困境,漂泊四方的根本原因。这是“书怀”的主要内容。尾联用比喻抒情,用“一沙鸥”遥应首句的“独夜舟”,使全篇笼罩在孤独、凄凉的氛围中。洪仲在《苦竹轩杜甫评律》中说:“七八说得宽闲,而悲愤愈甚。”确是中肯之评。

本诗题为“旅夜书怀”,诗也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侧重写“旅夜”,即以写景状物为主;后四句侧重“书怀”,即侧重议论抒情。前实后虚,虚实相映,情景相生。前四句中,隔句相承,一、三句写岸上之景,二、四句写江中之景。杜甫的许多律诗均用此结构。多读细思,便可悟出杜诗章法上的一些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