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14710900000039

第39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赏析]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冬,唐军收复洛阳和中原大部分地区。第二年正月,史思明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部将纷纷投降,安史之乱结束。春天,消息传到蜀地,正流寓在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这首“生平第一首快诗”(浦起龙《读杜心解》)。

本诗起笔突兀,感情如决闸之狂涛随势而起。诗人多年漂泊在外,主要原因就是安史之乱未靖所致。所以乱平的消息,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一般,令他喜不自胜,全诗的感情即由这一消息所生发。

颔联以转作承,写家人及自己的惊喜情态。“漫卷”这一细节极为生动逼真,乃人之常情,故也最动人。颈联对“喜欲狂”作进一步的抒写。“白日”和“青春”相互为文,衬托出诗人明朗欢欣的心境。“放歌”、“纵酒”既有战乱结束的喜悦,更有即将还乡的欢欣。下句便直接道出久久积郁在心的愿望,“青春作伴好还乡”。

尾联犹奇,连用四个地名,形成流水对,设想返乡的路线。“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再用“即从”、“便下”两个表现紧紧相连关系的词语结合起来,文势迅急,一气贯注而下,生动地表现出作者返乡的心情是何等迫切,思乡之念又是何等强烈。久客在外急于还乡的感情具有很大的普遍性,故也最易引起人们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