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14710900000055

第55章 丽人行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匐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极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鞋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退实要津。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蓣,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赏析]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二年(753)春,为诗人自制的乐府新题。诗中通过对杨氏兄妹的骄横气焰和荒淫行径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极大的愤慨之情。

全诗一开篇就极力描绘水边丽人的娴淑意态、优美体态、高雅姿态和丽服美态,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色彩鲜明的佳丽游春图。接下来又用两句设问,层层铺叙她们头上所戴、身上所穿的稀世珍品,并点出这帮衣着华丽的贵妇人的非同寻常身分,难怪她们竟能如此骄奢淫逸呢。

那么她们吃的又如何呢?肉有翠锅炖出的驼峰,鱼有水晶盘装的素鳞,可谓是色鲜、味美之极。然而面对如此精美珍贵的食品,杨氏姐妹却是“犀箸厌饫久未下”,致使厨师们“鸾刀缕切空纷纶”。诗人在这里巧著一“久”字,杨氏姐妹的穷奢极欲与暴殄天物便跃于纸上。著一“空”字,诗人之多少辛酸感慨溢于笔端!因为她们的衣着宴筵将凝聚着人民的多少血泪呀。这面是“朱门酒肉臭”,肆意挥霍民脂民膏;那面却是“路有冻死骨”,千百万劳苦大众陷身于水深火热之中。尽管诗人丝毫不露愤激之语,但在一“久”一“空”的鲜明对比中,不正是把这些皇亲贵戚们的挥霍无度之情形暴露无遗吗?不仅如此,诗人那运斤如风的笔力余韵更劲,这就是“黄门飞鞋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逻实要津。”一方面是皇帝对杨氏五家的优渥恩赐,每得四方珍奇,必遣人分别送之,一时间弄得“使者相衔于道”,而且驰马如飞,路不践尘,其气势是何等的非凡,其排场又是何等的骇人。另一方面则是大肆演奏能惊风雨、泣鬼神的高雅音乐,享受着皇帝赐予的八种举世罕见的珍贵佳肴。而且趋炎附势的“宾从”们无不当衢扼路,把持朝中重权。其地位又是何等的尊贵,其权势又是何等的显赫。最后诗人以漫画式的勾勒活画出杨国忠飞扬跋扈的神态,并借眼前景物,托物比兴,用“杨花雪落覆白蓣”影射杨国忠兄妹淫乱的丑行。看似随手拈来,毫不经意,实则言简意丰,一石三鸟。

在艺术上,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清新明丽的语言,铺陈扬厉的手法,含蓄蕴藉的风格,寓讥讽之情于客观叙述之中,通过情节和场面的精彩描绘,自然而然地将诗人的爱憎之情流露出来。这不仅极大地增强了诗歌内容的真实感,而且十分耐人寻味。如杨氏姐妹的华贵服饰与珍美佳肴,杨国忠的飞扬跋扈与嚣张气焰,无不是通过鲜明的形象描绘,蕴含了诗人的不尽愤激之情的。因此尽管诗人没有直接抒发情感,但他的满腔愤怒之意和强烈的批判意识却从全诗的每一字、每一句中隐隐流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