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似乎天生是爱吃零食的,一坐下来嘴巴就闲不住,瓜子、花生、橄榄、话梅、巧克力等等,琳琅满目,看她们吃零食是件赏心悦目的事情。大学时代很深的记忆之一是闺蜜小蕾坐在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宿舍窗前吃零食,像一只不知疲倦的仓鼠,一个下午堆起一座果壳的小山,一边热情洋溢地告诉我她最近的减肥计划,然后心满意足地去跳绳。
教研室的尤博士也是个“零食控”,总是带很多零食过来,热情地向我推销,经常被我婉拒,表情很受伤。她肯定认为我比较另类的吧!哪有不爱吃零食的女人?这种女人大概和大熊猫一样稀有吧?首先声明我在这方面有这么高的觉悟,真不是为了减肥,可能是因为从小家贫买不起的缘故吧。出生在“十年动乱”后期的我,家庭物质条件匮乏,在记忆中,倒点酱油加上猪油拌饭就是令人垂涎的人间美味了。那时候肉是珍贵的,限量供应,须凭肉票购买,所以很少吃。因为饭菜油水少,每天一大早我就嚷肚子饿,直奔厨房。那时候奶奶已经很老了,驼着背在灶间忙碌,看到我总是笑眯眯的,脸上的皱纹一条条舒展开来。奶奶打开热气腾腾的饭甑,用手捞起一大块已蒸熟、滚烫的干饭,飞快地揉成一个椭圆形,(奶奶有一双神奇的不惧高温的手)口里一边吹着气降温,我眼巴巴地看着,咽着口水。奶奶小心地吹着饭团,直到不会烫手了,才慈爱地递给我。我飞快地接过来,塞进小嘴猛咬一大口。奶奶伸出粗糙的手,摸着我的头,笑呵呵地说我是馋猫。而今奶奶早已作古,可是我仍然经常在梦里清晰地看见奶奶伸出那像树根一样粗糙、布满老茧的手,递给我热腾腾的饭团,仿佛还能闻到米饭的幽幽清香。
感谢那段清贫的日子,使我对生活持有一颗平常心。虽说现在零食五花八门,包装精美,色香味俱全,但是我仍然没有习惯去尝,心里最怀念的还是奶奶亲手做的饭团,虽不能登大雅之堂,但在那贫穷的岁月里,它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带给我很多欢乐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