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必用的古文名句
14714400000031

第31章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出典”

南朝·江淹《别赋》。

“作者简介”

江淹(公元444-505年),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曾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个王朝。他是当时知名的才子,一生创作出不少精彩的诗歌与散文,有“才子江郎”之称。江淹的诗善于言古,《杂体三十首》模仿自汉朝到刘宋三十位诗人的代表作品,几乎可以乱真。他致力学习古人,又能摆脱绮丽之风,写出华美中带有峭拔苍劲之气的诗作。不过江淹到了老年,诗文写得反而不如年轻时好,当时流传江淹某夜做了一个梦,一位自称是晋朝大诗人郭朴的男子对他说:“我有一枝笔被你拿去用了许多年,该还我了吧?”江淹伸手入怀,取出一枝五色笔还给他。从此江淹的作品便再不如从前了。这就是成语“江郎才尽”的故事来源,原指江淹的诗文不如初成名时好,也可用作文人自谦之词,比喻文思枯竭。

“故事”

爱国诗人屈原在《九歌·少司令》中曾写下:“悲莫悲兮生别离”,描述最令人悲伤的莫过于一次又一次的离别。一句话便淋漓刻画与亲人、友人、故土或祖国离别时极难承受的悲伤情绪。

生离死别,令人黯然神伤,即使是如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会面对此情此景,不免感伤。在《论语·先进》中,提到:“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同一章中又说:“颜渊死,子哭之恸。”颜渊生前“不迁怒、不贰过”深获孔子喜爱,因而颜渊死去,孔子悲痛之余,不免认为,老天好似也要令他死去一般。当时孔子的哀伤,可以想见是多么的沉痛。

再看一生历经战乱流离,诗作中一再提及与家乡妻小别离场景的杜甫,面对至交李白,天才互怜,则是另一种悬念之心。杜甫在《梦李白》直言如此离苦:“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死,固然让人痛哭失声,但生离却是让人无尽挂记。何况全无音信的李白置身在那个充满瘴疠之气的江南。那种牵挂与思念,百纸也难书其情。

再回到张爱玲的《半生缘》,男女主角多年后再度相逢,然而生别离的时刻随之来临,两人情牵意念,而有“今天从这里走出去,却是永别了,清清楚楚,就跟死了的一样”的一番描述。那种苦楚,正是江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别离之苦,失神失魂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