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必用的成语经典
14714800000119

第119章 噤若寒蝉

“释义”噤:闭口不说话;寒蝉:冷天的蝉,不再鸣叫。比喻不敢作声或说话。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密传》。

东汉桓帝时,杜密担任郡太守、尚书令等职,他不但才学渊博,而且执法严明,不徇私情。既使再有地位的高官及其子弟,只要犯法,一律查办,从不手软。但他同时又非常爱惜人才,遇到有才学的人,必定向上举荐,使他们得到重用或升迁。

有一年,他到高密县巡视,发现有个名叫郑玄的乡官才学过人,便提拔他到郡里任职,不久,又把他送到太学去深造。后来,郑玄终于成为东汉极负盛名的经学家。

杜密后来辞官回到了家乡,但仍然非常关心政事,时常和当地的郡守、县令谈论天下大事,推举贤士,揭发坏人坏事。

当时,同郡的刘胜也告老还乡。他的处世哲学就与杜密不同,只是明哲保身。所以闭门谢客,不问政事,对好人坏人一概不闻不问。有些人还以为,他这样做人是清高的表现。

有一次,太守王昱和杜密谈起刘胜,夸他是清高之士,还说公卿们都称赞他的为人。杜密不同意这种说法,说:“刘胜地位很高,受到上宾的礼遇。但他知道有贤士不推荐,听到有人做坏事不吭声,如同冷天的蝉不再鸣叫,这实际上是罪人。”(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