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特种坦克科技知识(上)
14719200000035

第35章 苏联KT-40型飞行坦克

二战时期,利用滑翔机机降坦克其实是对原有成熟的滑翔机空降技术的一种延伸。但当时苏联却没有采用这种技术,而是大胆创新出一种“飞行坦克”。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就率先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空降部队。在取得了大量空降经验后,苏联在30年代开始试验空降轻型装甲车。他们把装甲车像炸弹一样挂装在重型轰炸机的炸弹仓内,在低空低速飞行状态下实施空投。尽管空投的装甲车多半严重受损,但苏联却歪打正着地发现挂装装甲车的轰炸机的整体阻力较小,飞行性能稳定。

受此启发,苏联军方希望装备一种具有飞机外形、能在空中滑翔的“飞行坦克”。设计工作交由图波列夫设计局负责,设计意图是在1辆T-60轻型坦克上加装机翼、尾翼和机尾,组成一架滑翔机。1940年,一辆样车完成,被定型为“KT-40型飞行坦克”(KT是俄语“有机翼坦克”的缩写)。

KT-40在空中滑翔时的操控方式极为特殊:炮管转向后方,与机翼、副翼以及尾翼方的方向舵相连,通过炮塔的转动控制方向舵,炮管的上下摆动控制副翼。

KT-40像滑翔机一样由牵引机牵引到目标上空后松开牵引索,滑翔着陆。着陆前,KT-40的发动机将驱动履带高速转动,以便安全地接触地面;着陆后,车组成员将拆除机翼和机尾,使KT-40恢复T-60轻型坦克的本来面目,迅速投入地面战斗。

苏联军方成功地试飞了1个同比例木质模型,但样车却无法飞离地面。此后,KT-40的研制工作被就此划上句号,没有被进一步投入量产。

KT-40飞行坦克放弃了一贯的坦克必须利用滑翔机或运输机运载的方式,直接用自身结构进行滑翔飞行,是一项极具创新性的设计。但其结构和重心都具有难以克服的问题,尤其是不合乎空气动力学原理。因而最终只能是“天马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