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特种坦克科技知识(上)
14719200000007

第7章 中国63A水陆两栖坦克

总述

中国63A水陆两栖坦克是中国继60式水陆坦克之后自己研制成功的战车。越战和1971印巴战争中使用过。目前中国约有800辆,朝鲜、越南、巴基斯坦、苏丹均有装备。

中国63A水陆两栖坦克是近年来世界上研制的唯一一型水陆两栖坦克,其换装了炮塔,加大了车体,加强了装甲防护,采用了新型火炮,整体性能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

在世界上少许国家中仍然热衷操作水陆两栖坦克,中国是唯一的已经发展一个现代的型号。这主要地被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增长的压力驱动。为了要准备对台湾岛上的可能水陆两栖攻击,PLA需要一种新的水陆两栖坦克能够从海面10公里上的坦克登陆舰上登陆和以一个高的速度(14公里/小时)到达海岸。这一项被改良的机动性能够让PLA海军舰艇减少来自敌人的导弹、飞机、舰艇和水雷的威胁而且增加浮渡阶段的坦克的生存能力。

PLA在1960年早期以苏联PT-76型为基础发展了63式水陆两栖坦克。像PT-76型,63式的设计主要用于在内陆的河和湖等河流穿越操作。陆地战斗仍然是它的最主要任务,而且水陆两栖能力只列为第二位。

63式不能在恶劣的海况下高速、长距离浮渡游泳。它的85毫米主炮无法与现代化的坦克交战,当在浮渡期间没有火控系统因此坦克不能射击。为了要克服这些缺点,PLA在1990年后期开始发展改良的63A式。同最初的63式比较,63A式功能上的许多的进步特别适合用于海上水陆两栖攻击操作,包括增加二个附加的浮控箱去提高在多风的天气和大浪时安全性的,和一个功率更强的柴油机提供最大14公里/小时浮渡速度。

坦克配备有夜视和GPS导航系统使它能够用高度准确寻找到它的登陆海滩。一些没有被证实的报告也指出63式105毫米主炮可能有能力发射炮射、激光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它的双重通道稳定计算机处理火控系统,当它仍然是在浮渡中,在有机会击败岸滩上阻止登陆的台湾的M-48和M-60主战坦克的好机会的时候,坦克能对确定的敌人目标发动攻击。

结构特点

63A式轻型水陆两栖坦克采用扁平像船一样的外壳。悬挂有六个道路轮和引导/托带轮。一个重新设计焊接转塔被安装在外壳的中央上方,后面是动力系统隔舱。同63式对比,63A式增加二个浮控箱(前部和后部),增加浮渡时的稳定性。有在外壳的每一侧有三个水进口。当在水面浮渡的时候,车辆被后面二个大的水喷射装置驱使。

该坦克抗风浪能力5级风,4级浪。

火控系统:该车采用稳向式火控系统及集成式双向稳定炮瞄系统,夜战能力。装有一种简单型热像仪,夜间或复杂仓象条件下,对坦克目标观察距离达2000米,具备了在昼夜间于静止运动状态下对运动目标射击能力。

防护能力:在炮塔前部安装了一层附加装甲,以便在需耍时挂装双防反应装甲,使其达到中型坦克防护水平,抗弹能力成倍提高。另外车内装有高效自动灭火/抑爆装置,可在10毫秒内熄灭火灾。

中国63A水陆两栖坦克的最大弱点是它的保护。为了要减少车辆的全部重量。63A式设计者必须减少坦克的装甲保护厚度。在63式上的最初半卵形转塔被一重新设计焊接新的转塔代替,被仓储架包围提供增加对抗反坦克高爆弹药的保护。不管这些进步,63式公平来讲当在敌人的反坦克火力的范围内是易受伤害的。

武器装备

中国63A水陆两栖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门全稳定105毫米线膛炮。在2000米距离上发射新型脱壳翼稳穿甲弹时,穿甲能力为560毫米均质装甲钢板水平或2100毫米厚的钢筋混凝土。该炮还能发射我国研制的105毫米口径炮射导弹,该导弹最大射程5.2公里,最大破甲深度700毫米。主炮能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高爆和高爆反坦克弹药。

该坦克装备有俄国9M117Bastion半主动激光束制导反坦克导弹。导弹有4000~5000米的最大射程,对抗静止目标超过90%单发攻击概率。除了作为反装甲作战,导弹也能用来同低飞的直升飞机交战。

次武器包括一挺7.62毫米机枪,一挺在转塔顶上安装的12.7毫米,转塔两侧各安装两组四管烟榴弹发射器。射击精度依靠计算机火控系统,包括一台火控计算机,使用激光测距仪输入亮点火控系统和亮点炮手瞄准器使用被动夜视装置。

主要改进措施

中国63A水陆两栖坦克是在63式水陆坦克底盘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其火力、水上性能、综合作战能力及战场生存能力等比63式水陆坦克有了很大的提高,其综合作战性能基本上达到了世界同类武器装备的先进水平。

中国63A水陆两栖坦克战斗全重有所增加。在改进设计中,着重考虑海上作战需要,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在战斗部总体设计和底盘改进中,加大了发动机水上功率,提高了喷水推进器工作效率,增加了前后浮箱,提高了浮力储备,使其在海上抗风浪能力大为提高。

整车航行姿态好,由于发动机水上功率有所提高,并优化设计了车体外形,使其最大航速达每小时14公里以上。

改进后的新型中国63A水陆两栖坦克火力有较大提高,换装了105毫米低后坐力坦克炮,其威力同制式105毫米坦克炮,在2000米距离上可穿透垂直厚度500毫米的均质装甲,破甲弹的破甲厚度为480毫米,可击毁M48H、M60系列中型坦克,可毁歼轻型坦克及其它轻型装甲目标,摧毁1500毫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工事,消灭敌有生力量。

在火力控制系统方面,使用二代光点式火控系统,并配69式双向稳定器,具备静对动射击和夜间射击能力,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武器系统射击精度和首发命中率。实验和演习表明,该型坦克配置大威力火炮及火控系统后,其总体性能大为提高。

性能数据:全重18.7t,乘员4人;炮口向前时全长10米,车长9.6米,宽3.2米,高3米;最大速度64km/h,最大水中航速28km/h;发动机功率580马力,单位功率21.39kw/t;武器85mm线膛炮,12.7mm高射机枪,7.62mm平射机枪,辅助武器有5W85式12.7毫米高射机枪一挺,备弹500发,59式7.62毫米并列机枪,航向机枪各一挺,备弹3000发,炮弹基数40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