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特种坦克科技知识(上)
14719200000076

第76章 德国“水牛”装甲抢救坦克

“水牛”装甲抢救车融合了现代抢救技术。它是后勤保障车辆中第一种装备有综合测试系统的装甲抢救车。该车上的许多零部件可与“豹”2坦克的零部件通用。战斗全重54.3吨,乘员有车长、驾驶员和操作手3人。采用MTU公司的MB873Ka-501型发动机,输出功率为1.1兆瓦,使车辆具有非常高的牵引力和很高的行驶速度,最大公路速度为68公里/小时,最大行程650公里。

车上配装了由车内进行射击的MG3型7.62毫米机枪,车体前部左右两侧各装有4具、车尾部装有8具烟幕弹发射器。该车具有一定的防护性能,其车体装甲可以抵御20毫米炮弹的攻击。

“水牛”结构坚固。它配备有起吊重量大且便于灵活操作的吊臂装置,其最大起吊重量为30吨,最大起吊高度7.9米,车前最大吊伸距离为4.7米,车右侧最大吊伸距离为5.9米,吊臂装置的最大旋转角度为270度。它配装了载荷电子调控装置,防止吊臂过载。

主绞盘为双滚筒式,其有效钢丝绳的长度为180米,直径33毫米,最大牵引力达350千牛,钢丝绳的最大缠绕速度为6米/分。当钢丝绳在滚筒槽内缠绕时,钢丝绳之间互不产生摩擦,减少了钢丝绳的磨损,延长了钢丝绳的使用寿命。车体前部装有一个大型推土铲,它既可以用于清除路障和推土作业,还可在抢救作业中起支撑作用。

该坦克具有很强的牵引能力,可抢救抛锚的车辆;在公路上、起伏地上可抢救60吨级以下的履带式车辆,如遇战斗车辆出现淤陷,可用主绞盘把低于60吨级的履带式车辆从壕沟、河流中抢救出来;还可从事多种抢修作业,如拆装炮塔、抢修履带等;在有装甲防护的条件下,可用快速抢救系统抢救坦克,能快速吊运动力装置,可完成排除路障和推土作业。

该坦克能在22度坡度的情况下拖救“豹”2主战坦克。它能爬上31度的纵向坡道,能在17度的斜坡上行驶,可跨越920毫米高的垂直墙和3米宽的壕沟。“水牛”装甲抢救车还能在沾染区用独有的抢救系统工作,抢救人员不必下车。

中国主战坦克

99A2主战坦克中国人民解放军研制的新型99A2坦克。它是中国在自行研制的99式坦克基础上改进开发的。目前它还是处于研制与试验期间,但是针对它的一些海外媒体评论与分析报道,已经很多了。以下是美国《装甲车辆》杂志的相关报道。

中国解放军,目前正在根据其原有的基础型99坦克,研制一种更加具有强大威力的99A2型坦克。该项目原计划命名为99G型坦克。预计这种坦克将在2008年至2009年之间投入小批量生产。

它是由中国“201”所与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兵器)联合研制开发,其发言人称:这是中国第三代主战坦克。而201所所负责的诸多关键项目,该所负责人并没有进行更加详尽的阐述。

但是,99A2其主要车体设计采用了原有的99式坦克的形式,据悉其在打击,导航,夜间观测系统上,得到了很好的加强。不但保持了原有的俄罗斯系列“主/被动”进程防御系统。同时还增加了一些中国解放军自行研制的新型系统。夜视测距距离可能增加到1300米观测距离。

车身装甲结构采用了原有99坦克基础装甲结构。全新的披挂型爆炸反应装甲,可能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它的装甲防护能力。

在面对目前亚洲出现的类似韩国新的主战坦克的120mm增强型穿甲弹打击下,具有了一定的防护提高能力。同时对于串联式(高爆反坦克战斗部)的被动防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强。99A2底盘系统,在原有99式坦克的基础上,加装了增强型防底盘攻击反坦克雷的措施。

动力系统采用了部分改进的MTU系列化主机。而解放军一贯拥有的动力与作战吨位结合的能力,使它并没有增加多少重量。保证它具有比99式相差不多的机动性能。动力系统通过改进,由于中国国土地域广阔,地貌气候,也不相同。99A2主要在西北军事试验基地试验,因此它更加适合山地,沙漠化气候。其空气清洁过滤装置,采用了类似M1A2的双过滤体制。

这款99A2主战坦克,会有两种不同火炮配置,在西北地区2004年至2005年多次实验了140mm主战坦克火炮。

由于其国内高精密电解钢质量问题,曾经造成炮管在发射过程中爆炸开裂。而目前一种99G型或者称A1坦克安装了一门试验合格的140mm中国产主炮。同时解放军为它配属了全新研制的新型穿甲弹,贫铀穿甲弹。

虽然不对外宣称贫铀穿甲使用与研发细节。但是依旧有消息表明,解放军具有这种与美国陆军装甲部队几乎同等水平的穿甲弹。这种穿甲弹按照有关部门的试验,它可以在1400米,洞穿包括M1A2的全部第三代主战坦克的主装甲。但是,目前还没有显示,99A2坦克,也将安装这种并不成熟的140mm主炮。而另一个方案就是依旧沿用与99式相同的125mm主炮。这可能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新的99A2的火力与打击能力。中国仿制研制的俄罗斯125mm主炮,并不能很好的对抗欧洲与美国所装备的第三代主战坦克的主装甲。

99A2坦克的一系列改进措施,目前主要存在的困难是99A2的夜视距离目前还没有能够达到解放军军方提出的要求。中国虽然有能力研制与制造坦克用弹道计算机,但是其设计演算精度还是需要很大的提高。

通信系统是中国主战坦克的最大弊端。目前主要使用的:96C,98B,99B车载通信电台/呼叫系统。其可靠精度根据泰国陆军实验过程中,并不是很理想。而这会严重影响99A2作战能力的整体发挥。为此中国在今后可能会使用来自乌克兰的电台代替。

色列主战坦克

简介

梅卡瓦主战坦克以色列人设计的“梅卡瓦”主战坦克算得上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活力、最有特色的主战坦克了。

从1978年“梅卡瓦”坦克装备以色列军队以来,它亲历了巴以爆发的多次冲突,而且在这期间,从“梅卡瓦”1到“梅卡瓦”4发展了四代。单就这两点,当今世界上的主战坦克中没有哪个能望其项背。

梅卡瓦坦克独特的动力传动装置前置的总体布置方案,令世界上各国坦克设计师们投以惊异和怀疑的眼光。在“世界主战坦克排行榜”上,“梅卡瓦”主战坦克也是屡屡榜上有名。

从1998年至1999年“梅卡瓦”3居第十位,到2000年“梅卡瓦”3“猎鹰”居第六位,再到2001至2002年“梅卡瓦”4跃居第四位,“梅卡瓦”坦克的蹿升,令人刮目相看。

“梅卡瓦”主战坦克的战斗全重为60吨,乘员四人:车长、炮长、驾驶员、装填手。车体内部由前至后分别为:动力-传动舱(前左)、驾驶室(前右)、战斗室和车厢。

通常情况下,后部的车厢只装弹药,这也是“梅卡瓦”坦克的弹药基数大得惊人的缘故。必要时,后部车厢可载八名全副武装的步兵或四副担架。

车体后门的结构很有意思,它实际上有三个后门,左面是蓄电池装卸舱门,右面是三防装置保养舱门,中间的主后门分上下两扇,上扇门向上开,下扇门向下开,可以从车外开启,但车内有闭锁装置,像防盗门一样,中间后门主要用于装卸弹药、乘员上下车和运送伤员,门上有一个60升的饮用水桶。

战斗室内,车长位于火炮右侧,炮长在车长的前下位置,装填手位于火炮左侧靠后的部位。

结构特点

一、总体布置

该坦克的车体是铸造的,前上装甲焊接有良好防弹形状的装甲板,右边比左边高些。这一层铸造装甲后面有一空间,装有燃油,其后是另一层装甲,这种结构使该坦克有较好的防破甲弹和反坦克导弹的能力。

该坦克的车内布置与普通炮塔式坦克不同,战斗舱在车体的中部和后部,驾驶舱在车体前左,车体前右是动力舱。驾驶员有一个向左开启的单扇舱盖和三个潜望式观察镜,中央一个可换成被动式夜视镜。驾驶舱与战斗舱之间有一通道,驾驶椅向前折叠时,驾驶员可以通向战斗舱。

车体后部可以储存炮弹,弹药装在特制的弹药箱内并放在弹架上。弹架可以拆除,以便腾出空间乘坐一组指挥人员,或者放4副担架,或者载10名步兵。

车体后面开有3个门,左边是一个电瓶装卸门,右边一个是三防装置保养门,中间一个门有上下两扇,上扇向上翻,下扇向下翻,可以从车外开启,但车内设有闭锁装置。中间门主要供装卸炮弹和运送伤员,门上有1个容积为60L的饮用水箱。

炮塔呈尖嘴状,正面面积小,中弹率较低。后部有个大尾舱,放有电台和液压件。

车长位于火炮右侧,炮长在车长前下位置,装填手位于火炮左侧靠后的部位。

二、武器系统

1.主要武器和弹药

梅卡瓦MK1型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M68式105mm线膛坦克炮,由以色列军事工业(Israel Military Industries)公司生产,炮管上装有热护套。火炮俯仰角为负8.5度至正20度。车体前上装甲右部装有火炮行军固定架。

该火炮可以发射标准型105mm破甲弹和碎甲弹,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还为此炮研制了M111式尾民办稳定脱壳穿甲弹,初速为1465m/s,直射距离达1600m,有一个直径较小的全钨弹芯和一个滑动弹带,弹丸飞行速度降较小,性能优于美国M735式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该坦克上载有92发105mm炮弹,八发待发射炮弹存放在炮塔座圈下方,其余84发弹储存在车体后部,其中12发弹装在两发弹的容器内,72发弹装在四发弹的容器内。

2.辅助武器

在105mm火炮左侧装有一挺7.62mm并列机枪,在车长指挥塔门和装填手门上方各装一挺7.62mm机枪,三挺机枪型号相同,经比利时FN公司许可,由以色列制造。装在弹链上的2000发7.62mm机枪弹储存在间隙装甲的夹层空间里。

有些梅卡瓦坦克在105mm火炮炮管上方装有一挺从车内遥控射击的M2HB式12.7mm机枪,该机枪用于训练炮长。在黎巴嫩城市战中,该机枪曾代替火炮使用。

3.火控系统

梅卡瓦MK1型坦克采用斗牛士(Matador)MK1火控系统,它的数字式火控装置由埃尔比特计算机有限公司(Elbit Computers Limited)设计,激光测距仪由埃劳普公司制造,车长和炮长均可使用。该系统以中央处理装置为中心,包括操作装置、控制和反馈伺服回路以及传感器。操作装置包括车长、炮长和装填手三个操作装置。

炮长操作装置是主操作装置,它为弹道计算机提供所需的人工输入信息,例如弹种和每种弹在高低秀和水平角上的后坐补偿。

此外,炮长操作装置还包括能使系统进行炮膛觇视和供系统进行自检的逻辑板以及预选输入显示装置。车长操作装置提供系统显示器读数、射击距离和弹药输入信息。装填手操作装置提供弹药输入信息。

控制回路向火炮液压俯仰驱动装置传输计算机瞄准角数据,并向运动的十字线传输方向角数据。反馈回路可确保实际瞄准角及十字线方向角与计算数据一致,并对误差进行精确校正。

火控系统传感元件包括大气传感器、激光测距仪、炮塔倾角指标器和目标角速度传感器。

计算机出现故障时,炮长可使用方向机和高低机操纵火炮。车长可使用超越控制装置先于炮长控制火炮和实施射击。

火炮配有双向稳定器,稳定系统与美国卡迪拉克·盖奇(Cadillac Gage)公司的相同,由以色列PML精密机械有限公司(PML Precision Mechanism Ltd)特许生产。

车长有一个可360度旋转的瞄准镜,放大倍率为4至20,车长潜望镜的可旋转头部通过一个反向旋转装置与炮塔方向驱协系统相连,以补偿炮塔旋转量。炮长潜望镜的放大倍率为1至8,并与激光测距仪合为一体。

该坦克的夜视设备是微光夜视系统,也可以选择热像式夜视系统。

三、推进系统

1.发动机

该坦克使用美国泰莱达因·大陆(Teledyne Continental)公司的AVDS-1790-6A型12缸风冷柴油机,标定功率为662kW(900马力)。详见“坦克装甲车辆发动机”部分。

2.传动装置

与上述柴油机相匹配的美国底特律柴油机阿里逊(DDA)公司的CD-850-6A型传动装置,它有高档、低档和倒档各一个,详见“坦克装甲车辆传动装置”部分。

3.行动装置

该坦克采用平衡式螺旋弹簧悬挂装置,车体每侧有三组悬挂装置,每组有两个平衡肘和两个双轮缘负重轮。六个平衡肘均独立地相对于各自的螺旋弹簧运动。车体每侧还有四个液压减振器、四个限制器以及四个托带轮,其中第一、二、四个托带轮仅支撑履带靠车体半边。

4.车长指挥控制系统

普通坦克车长与驾驶员的联系借助车内通话系统,但梅卡瓦坦克使用车长指挥控制系统。

该系统包括车长使用的转向手柄信号发生装置、电子设备和与车内通话器相连接的驾驶员用显示器。

车长手柄信号发生装置安装在炮塔上,电子设备可随意布放,驾驶员用的显示器固定安装在驾驶员座位处,无论开窗与否,都易于驾驶员观察。

车长转动转向手柄时,驾驶员可从耳机中听到待命信号,同时可从显示器上看到相应的待命符号。车长松开转向手柄时,转向手柄会自动回到中心位置,此时驾驶员从耳机中听到“驾驶员,好”的命令。

四、防护系统

鉴于该坦克将防护性能置于三大性能之首,为此采取了如下措施:

1.总体布置

为减少弹药爆炸引起的二次效应,车体前部和炮塔座圈以上部分不放置弹药。为保障乘员安全,尽可能使座位靠车体后部和相对较低的位置布置。用于保护乘员的装甲重量占坦克战斗全重的70%,大大高于其他坦克。

2.动力传动前置

该坦克与众不同之处是,将动力传动装置前置,主要目的是提高坦克正面防护能力,以保护乘员安全。

3.重要部分采用间隙和(或)间隔装甲技术

该坦克在最容易受攻击的车体前上装甲、炮塔顶部和四周部位以及战斗舱顶部、后部和两侧重点保护部位,均采用间隙和(或)间隔装甲结构。夹层空间有的储存燃料,有的存放机枪弹,以增强防护和防二次效应。

4.附加防护

充分利用坦克部件和设备对乘员进行保护是该坦克设计的指导思想。例如,将蓄电池、三防装置、液压动力元件、悬挂装置以及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布置在乘员舱的周围,以增强对乘员的保护。

5.弹药的特殊防护

为防止弹药引爆产生二次效应,该坦克将其放在可耐高温的特制容器内,布放在不易受攻击的炮塔座圈以下的车体中后部。

机枪弹存放在间隙装甲的夹层空间里,同样可防枪弹爆炸对乘员的伤害。

6.自动灭火抑爆装置

该坦克装有以色列斯佩克卓尼克斯(Spectronix)公司专门研制的自动灭火抑爆装置,可在60ms内抑制并扑灭油气混合气体的燃烧和爆炸。

7.三防装置

该坦克装有集体防护式的三防装置,由中央增压系统在车内建立超压,从而可防止生物、毒气和放射性尘埃进入车内。

8.瞄准镜的特殊保护

炮长瞄准镜使用防弹片和机枪弹的钢板加以保护。车前大灯安装在可伸缩的装置上,不使用时缩回,以提高防护性。炮塔前部右侧焊有若干小肋板,以防弹片和机枪弹击中车长瞄准镜和激光测距仪。

五、非传统布局

梅卡瓦MK1型坦克最大的特点当然是其与众不同的动力系统前置、驾驶室居中、战斗室后置的布局。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其右侧是发动机舱。驾驶员有一扇向左开启的舱门并有三具潜望观察镜用于闭仓观察(中间一具可用被动夜视仪替代)。

由于发动机顶板的凸起部分仅占坦克车体前部侧的2/3,所以基本可保证驾驶员的前方世界。驾驶室内装有以色列自行研制的坦克驾驶员语音受令系统。

车长通过手柄提示驾驶员坦克应当前进的方向,并通过按钮发出速度指令,而驾驶员前方的显示器会出现相应前进方向的箭头,同时能通过装在坦克帽内的耳机听到“快”、“慢”、“前”、“后”等由计算机合成的提示音。

这套装置是以色列埃尔塔公司专门为坦克设计的。车长借助此装置,即使不用内部通讯大声呼叫,也能使坦克迅速而准确地进行战术机动。

在动力室的后面是战斗室,驾驶倚位置也可以用装甲板和战斗室隔开,但通常情况下,驾驶员离车时,应从椅子后方进入战斗室,再从战斗室后部的出入口下车。

这是应为在战斗中,主要的火力威胁多来自前方,驾驶员如果迎着枪淋弹雨从车体前方下车的话,基本上死的可能比活的可能要大。平常训练时就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可以在高度紧张的战场情况下也不至于乱了方寸。

梅卡瓦坦克的战斗室位于车体的后半部,其空间的宽敞度令人吃惊,车长、炮长和装填手的操作空间都很大,这主要是内部设备的合理布局带来的好处。

梅卡瓦坦克后藏的空间可搭载一个班的步兵,但是一般情况下不会这样做,特别是在战时需要为伤员提供安全空间。在紧急情况下,梅卡瓦最多考虑到可以搭载8名伤员。

英国奇伏坦扫雷坦克

奇伏坦主战坦克在国际上的销售状况不如逊邱伦主战坦克,只有几个中东国家有少量装备。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增加出口,曾对奇伏坦坦克做过多次改进。目前,主要是在奇伏坦坦克上安装了扫雷滚轮,以为装甲部队扫除障碍。

该坦克采用了新式火炮、发动机和乔巴姆装甲,车体前部和侧部装甲以及炮塔结构也有更高的防护能力。其底部装甲比较厚,能抵御地雷爆炸带来的危害。

该坦克的扫雷滚轮是以色列在苏联千米T-5扫雷滚轮的基础上改装而成的,主要部件基本相同,可装备营级装甲和装甲骑兵部队。该扫雷滚轮安装到奇伏坦坦克上用的连接装置已于1988年上半年准备就绪。

该扫雷滚轮为履带宽扫雷滚,用来引爆所通过地带的所有地雷。扫雷滚轮成两排安装在坦克车体前部的两个支架上,通过两根推臂推进和支撑。两排扫雷滚轮之间装有悬挂铁链,用于引爆可能会在坦克底部爆炸的任何倾斜杆引信地雷。

当扫雷滚轮引爆地雷时,爆炸波作用力能向上提升悬挂臂,从而减少分布在扫雷滚轮和悬挂臂以及载车固定部位的爆炸冲击力。两排扫雷滚轮可根据地表面的不规则程序,每侧单独向上移动152毫米和向下移动254毫米。

当运载坦克转向时两侧扫雷滚轮可向每侧倾斜30°。每个推臂上各有1个人工操纵绞盘,用于将扫雷滚轮与坦克连接或脱开。

在坦克备有连接装置,而且在该装置已与车体斜甲板上的起吊和牵引吊钩连接的情况下,则用两个绞盘、两名作业人员在15min内便能装配好扫雷滚轮系统。紧急情况下乘员无需离开车辆,只在30s时间内便能使扫雷滚轮系统脱离开坦克。

水中蛟龙水陆坦克

1944年6月7日,海空灰蒙蒙的。狂风呼啸,浪花扑岸,发出一片“哗啦、哗啦”的轰响。又是一个坏天气!守护在诺曼底海岸的德军炮兵们,慢悠悠的抽起烟来。这种天气,魔鬼都不愿意出窝,放心休息吧!

“轰!”决不是海浪声,而是炮声!德军防线上的几门炮四分五裂,几个士兵的脑袋被炸到半空。炮兵赶紧躲进战壕。

前方的海滩上,仍是惊涛拍岸,可在波浪之间,冒出了无数“乌龟壳”——坦克。

最初的一刹那是最可怕的,吓呆的士兵显得那么可怜:“不可能!海里怎么会冒出坦克来?”

然而,不但可能,而且已摆在眼前。

两天之前,就是6月5日,英美联合舰队就集中5000艘船和两万辆军车,从英格兰南岸启航,48小时之内,要在诺曼底登陆,攻击德军。现在,盟军的步兵拥在坦克的后面,已经黑压压的向岸上冲来。

德军急忙用密集的排炮向登岸部队还击。晚了,钻出海面的坦克如疾风,一边炮击一边爬上滩来。

部分海岸防线眨眼间

被突破了。

在这场登陆战中,盟军使用的是坦克大家庭中一位特殊的成员——两栖坦克,或者叫水陆坦克。

两栖坦克之所以能涉水,因为车体是密封的,并用较薄的钢板制成,以增加其浮力。当这种“水中蛟龙”入水之后,尾部的推进装置就开始工作。

推进装置有不同种类,有的像船那样装有螺旋桨,有的装有喷水式推进器,有的就依靠特制的履带划水前进。

两栖坦克的运动方式与一般坦克也不同,有的采用半潜式推进,有的干脆在水底爬行,还有的在水里行驶,就像鱼一样。现在,有些先进的坦克,在水里一小时能走11公里,一旦登陆,时速可提高四倍,有很强的战斗力。

当然,两栖坦克不是盟军发明的,其老祖宗是在22年前问世的。一位名叫克里斯蒂的工程师首先想到:阻碍坦克前进的有铁丝网、弹坑、沟壕、掩体等,但是,最大的障碍物是河流和湖泊。要是在急速的进攻途中,遇到了大江小河,难道立刻造桥吗?难道立刻填河吗?

克里斯蒂终于试制成第一辆水上坦克。他亲自驾着他的宝贝去试航,谁知刚刚下水就碰上了风浪,坦克一阵摇晃,便沉入水底。工程师差一点以身殉职。

出色的发明家们很少泄气。

第二年,克里斯蒂制造出第二辆水上坦克。它没有再被大水吞没。工程师亲自驾着它在水上游荡,时速确实很低,只有6公里,但谁都不能否认,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

克里斯蒂工程师整天想搞新的设计,他没有时间来骄傲自大,这位了不起的工程师认为,真正了不起的是比他大一千多岁的俄国公爵奥列格。

公元906年,奥列格公爵带上他的许多士兵,乘上无数单桅木船,顺着聂泊河顺流而下,要到黑海去。船队浩浩荡荡,一路上好不热闹,好不神气。

这举动引起希腊人的注意,他们又忌恨又羡慕,为了阻止奥列格公爵的水上之行,他们用大铁索把海湾的入口封锁起来。

这消息很快被奥列格公爵探得,他当即命令,船队停止前进,靠岸,把单桅木船统统扛上岸去。

士兵们扛着,拉着,推着,心里无不莫名其妙,船上岸不就成了废物?

夜幕渐渐笼罩了大地,河岸点起了熊熊篝火。奥列格公爵又下了第二道命令:给所有的帆船装上车轮。又是不伦不类的活儿。

整整一夜的苦干,当太阳刚刚露脸,奥列格公爵的船队已经变成一支奇怪的陆地战车,前呼后拥的向查理格勒冲去,升起的白帆鼓满了风。

希腊人遥遥望着水中的大铁索,还在暗自得意呢,奥列格公爵率领着士兵从他们后面冲杀过来。希腊人措手不及,鸟惊兽骇。

奥列格把盾牌挂到希腊人的城门上,那是在骄傲地宣称:我胜利了!

克里斯蒂工程师认为:奥列格公爵把战斗机械从水里引到陆地,才使他产生了逆向思维:为什么不能把陆地上的坦克嫁接到船上去呢?这促使他研制出坦克的新品种——两栖坦克。

法国AMX-30扫雷坦克

这种扫雷坦克由移除105毫米主炮的AMX-30B2坦克改装而成。该车辆可安装拖式或辊式扫雷设备,扫雷路线的标记工作将由安装在车辆尾部的“探险者”系统完成。该车辆还安装了GIAT工业公司研制的“得墨忒耳”灭雷系统。

该车的前弧部安装了爆炸反应装甲(ERA),提高对高爆反坦克武器的防护能力。

该车目前正在加装一种远程操作系统,通过这种远程操作系统,操作人员便可通过雷诺公司研制的VAB装甲人员输送车对三辆在同一区域执行任务的AMX-30B2DT扫雷坦克进行控制。

与其他系统不同的是,VAB指挥车无需与扫雷坦克保持在视距范围内。VAB指挥车与扫雷坦克的最大距离可达2000米。

联邦德国装甲扫雷坦克

1973年,联邦德国防务部和采购局为一种快速扫雷系统招标。

1982年,联邦德国曾与法国合资生产了以M48底盘为基础的扫雷坦克样车。

该车无炮塔,在杵梁和吊架系统的前面载有宽度大于坦克底盘的扫雷滚轮。在同一根轴上装有两个扫雷鼓,由中央臂支承。每根扫雷链的悬重末端形似驻锄,用于推土并将土破碎,以20°角推至左边,地雷便露出地面。

上述扫雷坦克仅用10min便能开辟1条宽4.7m、深300毫米和120m的通道。

目前,克虏伯·马克与凯贝尔和蒂森-亨舍尔一起从联邦军接受一项合同以研制一种称为ALCV的新型扫雷车。

该车能开辟1条大于正常坦克宽的通道,采用改进的和无炮塔M48底盘,车前安装了液压驱动轴,轴上有旋转扫雷装置,能提升地雷离开地面并把地雷抛向一侧。

美国MACV新型遥控扫雷坦克

美国为解决在阿富汗新建道路和机场所面临的地雷威胁,以及扫清扩张空军基地或者向前作战道路上的地雷,耗时一年半,共花费200万美元,研发了MACV全功能遥控扫雷坦克。该车将于2006年7月之前装备部队,之后将进行首次全操作测试。

除采用机器人技术之外,MACV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其操作者不是炸弹专家,不是排爆人员,而是道路和建筑设备的操作者。

当清除地雷时,MACV的操作者将与排爆技师协作。在应用MACV之后,仍需要采用探测装置或其他探测手段,MACV可为其操作者提供更高的安全性。

MACV通过使用端部具有硬质合金钢钩爪的旋转链击打地面,从而引爆任何反人员或者反坦克地雷。除了可为操作人员提供更高的安全性之外,MACV还可以节省时间。手动扫雷装置扫雷非常缓慢,通过应用MACV,可快速扫雷,从而加快建设进度。

另外,通过在旋转式扫雷装置和车辆之间装备装甲,可避免MACV本身受到地雷的损害。

美国陆军M1黑豹II式扫雷坦克

美国M1“艾布拉姆斯”黑豹Ⅱ是一种重43吨的遥控扫雷车。主要是由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去掉炮塔并安装Omnitec时公司的制式遥控系统和扫雷辊后得到的,这种扫雷辊能够使车辆防御地雷并在危险区域内开辟出安全通道。每小时大约可以清理近5万平方英尺的雷区。

M1“艾布拉姆斯”黑豹Ⅱ扫雷车还可安装用于引爆磁性地雷的磁犬骨。除遥控操纵外,美陆军第9工程营列装的黑豹Ⅱ遥控扫雷车还可由人工操纵,并可多次通过布雷区。

采用人工操纵时,车上有2名士兵,即驾驶员和车长。驾驶员坐在坦克驾驶员的位置上,而车长则坐在乘员舱(原来安置炮塔的地方)内指挥驾驶员。

美国M4扫雷坦克

在现代战争中,反坦克地雷是对付坦克的有力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北非战场上,英国军队和德国军队都布设了长宽各几十千米的地雷阵,形成了“魔鬼的花园”。

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苏军在最初的防御阶段,每千米正面布设2500枚反坦克地雷,有效地阴滞了德军的进攻势头。在越南战场上,地雷是令美国佬头痛的“铁西瓜”。地雷,成为美军人员伤亡和坦克被炸的主要“杀手”之一。

有矛必有盾。为了对付价廉而有效的反坦克地雷,各种各样的扫雷坦克应运而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后期,美军在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基础上研制出20多种扫雷坦克。其型号之多,恐怕是其它车型很少有的。在这里,我们集中介绍一下形形色色的M4扫雷坦克,看一看这些形状奇特的“钢铁巨蟹”,定会使你大饱眼福。

扫雷坦克的扫雷器有机械式和火箭爆破式两大类。机械式扫雷器,又可细分为滚压式、挖掘式和打击式三种。有趣的是,在M4扫雷坦克安装的扫雷器中,既有这三种机械式扫雷器,也有类似于火箭爆破扫雷器的炮击式扫雷器。如果把这些扫雷坦克集中起来展示,那真成了“扫雷坦克博物馆”了。

“蟹”式扫雷坦克,是美军在二战后期用得最多的扫雷坦克之一,它以M4A4坦克为底盘,装备打击式扫雷器。扫雷器的圆筒以发动机的动力带动旋转,由此带动其上的43根金属链猛力击打地面,像农民用连枷打场一样,诱爆地雷。所以,这种扫雷器又称为连枷式扫雷器。

在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战役之后,美军第79装甲师及一些英军装甲部队,配备有大量“蟹”式扫雷坦克,在扫除德军预设的地雷场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它有1型、2型两种型号,扫雷作业速度为2千米/时。不同时,可用液压机构将整套扫雷器提起来。

打击式扫雷器的扫雷效果相当好,但是,扫雷器的抗爆性较差,再加上在干燥松软地面扫雷时会激起巨大的尘沙,影响乘员观察。二战以后,已很少采用这种扫雷方式。

M4滚压式扫雷坦克,属于滚压式的扫雷器有好几种,多采用大直径、重量极大的滚筒,样子跟压路机的滚筒差不多,利用滚筒的重量来压爆地雷。

扫雷坦克是一种试验型样车,滚筒为菠萝状,上面布满了突起物。样车将滚筒放到坦克后面作牵引试验,实际上,使用时应当将滚筒放到坦克的前面去。由于滚筒太重(30T),使扫雷坦克的机动性大大降低,再加上在试验中发生了连接臂折断的事故,最终终止研制。

另一种滚压式扫雷坦克,研制代号为T1E4,由克莱斯勒公司研制。它的V形连接臂的形状很独特,滚压部分由16片直径为1200毫米的钢制圆盘组成,估计其目的是减轻滚筒的重量。由于滚筒的总重量减轻,使扫雷速度提高到8千米/时,扫雷效果也不错。不过,在它研制成功后,二战已经结束,最终未能定型生产。

T8凿击式扫雷坦克,它属于打击式的一种,利用凿杆的冲击力诱爆地雷。是一种试验车型,只有3根凿杆,凿杆间的距离为180毫米。凿杆上有螺旋弹簧机构,用来吸收地雷爆炸时的冲击能量。试验表明,要开辟3M宽的通路,至少要有20根凿杆,操纵起来很困难,虽然后来又制造出一种6根凿杆的样车,但最终仅停留在样车研制阶段。

T5E3犁刀式扫雷坦克,这是一种挖掘式扫雷坦克,利用带齿的犁刀,将埋设的地雷掘出,清出至坦克履带的两侧外。犁刀长度3.3M,有13个带齿的犁刀,两侧有张开的排土板,排出积土和地雷。由于整套犁刀装置仅4T重,相当轻,这样其液压驱动装置也加上装甲板以加强防护。T5E3式扫雷坦克从1945年3月开始生产,共生产了100辆,被用在太平洋战场上。

T12外插式迫击炮扫雷坦克,在M4坦克的基础上,去掉炮塔,安上支座,装上13具外插式迫击炮管制成。迫击炮的仰角可在45度——80度间变动,能在前方45M处形成6M宽、75M长的密集弹着区,使该区域内的地雷诱爆。

试验结果表明,它的扫雷效果相当好,清雷彻底。然而,由于更先进的火箭爆破扫雷器已在研制之中,加上大战已临近结束,这种迫击炮扫雷坦克也只停留在样车研制阶段,可以认为它是火箭爆破扫雷器的前身。

T15E1扫雷坦克,这种T15E1扫雷坦克具有传奇色彩,算得上是“真正的扫雷坦克”。因为一般的扫雷坦克,仅仅是挂上扫雷装置的坦克,而T15E1则对基型车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底甲板加厚,车底距地高提高,履带板、负重轮也“彻底强化”,它就是以这样构筑的“钢铁不败之身”支压爆地雷,开辟通路。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由于变速箱的抗爆性差,到大战结束时终止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