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成语接龙
14721100000042

第42章 见多识广

见多识广→广庭大众→众虎同心→心比天高→高山流水→水中捞月

见多识广: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广庭大众: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常写作“大庭广众”。

众虎同心:比喻众多有本事的人团结一致,力量会更大。

心比天高:形容心地高傲或所想超过现实。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水中捞月: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高山流水

春秋时,楚国有位著名的琴师叫伯牙,他从小就非常喜欢音乐,曾经跟随很有声望的琴师成连学过弹琴。当时的琴是一种拨弦乐器,琴上只有七根弦,所以又叫七弦琴。

一天,伯牙要创作一首反映海上狂风暴雨的曲子,但是想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到适合的旋律,他感到很沮丧,于是便向老师成连请教。成连想了一会儿后,决定带他去见自己的老师方子春,他的老师非常擅长作曲,他去求自己的老师亲自指点伯牙。

方子春的住所位于鲁国登州城外的蓬莱岛上,师徒俩来到岛上时,方子春正好不在。于是成连只好让伯牙住在岛上,他去寻找方子春的去向了。在这期间,伯牙每天坚持练琴,也会爬爬山,看看海景,他觉得这样的生活很惬意,感到心旷神怡,欢畅异常。

一天,伯牙从海滩散步归来,这时天空乌云遮天,狂风怒号。不一会儿天空就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这时的海面上,巨浪翻滚着扑向岸边的岩石,发出了震撼人心的轰鸣声;高山上的松树被狂风吹得弯倒,彼此碰撞,发出令人心惊胆战的呼啸声。这雷声、雨声、浪声、风声和松涛声混杂在一起,演奏出一曲最雄壮而又美妙的乐章。

看到眼前的情景,伯牙的创作热情也被激发出来。他马上跑回住处,取出七弦琴,一首反映海上狂风暴雨的乐曲就这样创作出来。正当伯牙高兴的时候,他见到了成连老师。他就知道了这是老师故意把自己留在岛上,让他在大自然中寻找创作灵感。之后,伯牙专心创作,他创作出了很多优美的琴曲,这些琴曲中伯牙最满意的就是《高山流水》。虽然这个曲子很动听,但没有人可以真正理解它的含义。伯牙感到很苦恼,他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遇到懂这首曲子的人。

不久之后,伯牙就遇到了一个这样的人,他叫钟子期。一次,伯牙为钟子期弹起了《高山流水》,钟子期听得全神贯注,脑海里全是高山的景象。他闭目凝神,细听琴音。他完全沉浸在琴曲中,他时而微微点头,时而轻轻击拍,脸上的表情特别丰富。当伯牙弹完一个段落后,钟子期赞叹:“真是奇妙啊,气势磅礴,就像雄伟的泰山一样!”伯牙没有开口,他继续演奏下去。这时,钟子期的脑海里又是另一番景象,他见到的全是流水的景象。和前面弹的有所不同,这时的琴音时而高时而低,弹完之后余音袅袅。钟子期深情地说:“真神奇啊,这次我看到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啊!”

伯牙也激动地说:“我终于遇到我的知音了!”

这样两人就成为了知音,相约一年后再来这里相会。但是一年后,钟子期没有来。伯牙四处打听钟子期的消息,他才知道原来钟子期不久前去世了。伯牙来到钟子期的墓地,伏在墓碑上号啕大哭。伯牙想到只有钟子期才是自己的知音,在这个世上,只有他才了解自己的音乐,现在他去世了,弹琴作曲还有什么意义呢?伯牙伤心欲绝,他将琴高高举起,朝地上狠狠地摔去。

《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他虽为楚人,却任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