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水应该这样喝
14721500000075

第75章 为什么吃药需要充足的水分?

人生病后如果需要吃药,而药物若不能人体充分吸收,疗效就会打折扣。因此,药剂师指出,正确服用药物除要选择正确的药物、剂量之外,病人在服药时,还应该注意服药时的饮水量和服药姿势。

(1)吃药不喝水有危睑除了含片之外,吃药时一定要喝水。这虽然是常识,但总有患者吃药时为了方便,不喝水而直接用唾液把药咽下去,这样服药是不可取的。

服药时饮水有利于吞咽,有的慢性病患者每次要服用多种药物,有的药物体积较大,特别是一些缓释片,但为了确保药效持续释放,又不能切开吃,所以如果不喝水确实难以下咽。有些药物刺激性较强,如氯化钾或硫酸亚铁等药物,如果干吞药片,药片有可能在食道局部停留过长,久而久之会造成食道炎,这样的病例在临床上时有发生。如果病人患有食道炎或者食道癌,药片停留于病变部位,可能会引起梗阻,甚至会刺激局部引起出血。

适度饮水有利于药物吸收。药片进入体内后必须崩解、溶化才能被吸收利用,这一过程必须有水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水量越多,药片崩解得越彻底,药物分子与胃肠黏膜的接触面就越大,吸收利用率也就越高。反之,如果服药时没有饮水,而胃液量又很少,药物不仅不会充分溶解,还会使局部浓度过高,刺激胃黏膜,引发胃溃疡。药剂师建议:服药时应用足量的水(200一300ml)送服,绝对不能干吞硬咽。

(2)吃药多喝水可保护肾脏感冒病人服用阿司匹林时,饮水量要大一些,因为阿司匹林等药物会伤胃。其次,感冒时饮水有助于机体大量排汗以代谢体内的毒素。另外,感冒药会使患者大量出汗,适当补充水分确有必要。发高烧或大热天时更应注意,每天尿量应该不低于1500ml。如果喝水过少,既不利于发汗降温,还会因体内水分没有得到及时补充而引起虚脱。

服药期间大量饮水也有利于药物排泄,防止药物对肾脏的损害。特别在服用磺胺类药物时更是如此,磺胺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主要透过肾脏排泄,有时会从尿液里析出形成结晶,引起腰痛、血尿、蛋白尿,严重时结晶可阻塞尿路使尿液无法排出。大量饮水可以增加尿量,使尿液中药物的浓度降低,避免析出结晶损害肾脏。

有些药物服用时下能喝太多的水,例如饮用止咳糖浆时,会有部分药液停留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性的薄膜,可以减轻黏膜炎症,阻断刺激、缓解咳嗽,所以喝完糖浆后,5分钟之内不宜喝水。

(3)热水会使某些药物失效许多中药汤药要趁热喝,因此有的患者认为,以热水服食西药也会使西药药效增强,这是一个误解。

很烫的水本身就会损伤食道,长期饮用过热的水还会引发食道癌。热水对某些药物也有破坏作用,例如助消化类药物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多酶片、酵母片等,其主要成分就是消化酶。消化酶是一种有活性的蛋白质,在温度超过600tC时,就会变质而失去助消化的作用。另外如维生素C是水溶性制剂,不稳定,过热后易还原而失去药效。类似药物还有很多,因此普通患者如果无法分辨,最好还是用常温水送服西药。

(4)服药姿势有讲究有些药物因患者服药姿势不当,会引起食管损伤或影响疗效,如某些治疗胃溃疡的药,其药理作用是药物与胃黏液中的黏蛋白结合形成保护膜,覆盖溃疡面而促进溃疡愈合6所以,服抗溃疡药后应该静卧片刻,并根据不同的溃疡部位,采用不同的卧位,溃疡在胃底后壁,宜仰卧;溃疡在胃体后侧壁,宜左侧卧位。这样既可减慢药物排空时间,延长皂药效,又可减少胃酸和十二指肠液的反流,减轻对胃黏膜的侵腐作用,从而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