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婴记忆中,他们三十四年的婚姻生活中有整整九次搬家的经历。那是1974年,新疆农历年前夕,她出门要去阿克苏城的百货公司购物时突然想起,她现在是在远离家乡S城的西部边陲新疆。几个月前,她和丈夫坐了七天七夜从S城到乌鲁木齐的火车,然后再换成农场的军车一路颠簸了好几天才到达了这个地方。七十年代末当她搬到离开S城几百里地的苏北大平原的时候,她尝到了海风、海潮、围垦的考验和磨难。来这里的第二年,她的大女儿出生了。八十年代中,她们一家又一次搬迁,这一次她久违了整整二一十年后又回到她生于斯、长于斯的S城。历史好像跟她们一家开了个大玩笑,她们又九九归原了。
这还是其中几次较大的搬迁,而每居住一地,隔几年他们就要搬动一次家具。最后一次搬家是在1998年。随着S城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发展城市,它的城建正大规模展开。丈夫在一次股票认购上一夜暴富,他们家在S城的西南买了一幢豪宅。装修的那天,阳婴诙谐地说,她要用古怪的蓝色、红色或紫色来装饰居家。任何颜色都可以,只要不是为考虑容易出售房子的中和颜色就好。而且,她要接受一份无需搬迁的工作。
然而,她还是坚持说:
“任谁拿什么来跟我换搬家的经历我都不换。每搬一次家,我就多学到一些经验,我的家人也是如此。”
并非每个人都像阳婴这样对屡次搬家有如此高昂的兴致。
朗婧因为丈夫的事业把二十八年婚姻牛活中的大部分时光全花在东迁西移上。每搬一次家,就留下朋友、亲人和未完成的工作。最后他们终于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住了七年,她开始放松心情、做扎根工作。在这一段时间里,有两个孩子结了婚,而且有一个还生了孩子,而第三个孩子则上了大学。朗婧开了一家装饰品店,生活既美好又平静。然后有一天,她先生带了一个消息回家,又得搬家。
他们搬到一个天气阴冷、多雨的地方不到四个月,她先生就得了重病。由于他的病情,公司将他解聘了,六个月后他去世了。朗婧独自住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远离朋友、亲人,没有帮助,她简直痛不欲生。
朗婧的情形也许是一个极端的案例,但无论个人观点如何,迁徙就犹如一局棋赛,家中每一成员都成了公司策略下的一颗棋子。无论调差在国内甚或在国外,也无论调差频繁还是不频繁,它们都对家庭造成了深远的有些甚至是永久的影响。P城公平迁居管理服务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陈德荣说,如今迁居的人家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多。他说:
“这么多人家迁移,表示生活水平、便利标准以及快乐标准都在发生着急邃的改变。但是,搬家对全家每一个人来说却是一个辛苦的过程。”
全国每年数百万家庭的迁居对经济也产生了重大意义的影响,然而最重大的仍然是家庭内部结构上的改变。迁居一向被形容为“连根拔起”,这个譬喻虽然巧妙,但颇具讽刺意味。当人们移植一株树,甚至一盆室内植物时,他们会小心翼翼地在根部围上足够土壤来帮助它适应新环境、减轻所受到的损伤。不幸的是,人们对自己却没能像对植物那么殷勤。一些随时受调遣的人在接到通知的短短时间里,就把自己从原来约定俗成的环境中连根拔起,在缺乏保护的情况下从一个熟悉的环境中迁移到另一个地方。他们在最需要帮助却最缺乏帮助的时刻里,仍被他们的上司或机构单位要求在这个新的地区积极开拓、蓬勃发展。
难怪在接受心理治疗的现代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远游出差者。一位H城的心理咨询顾问告诉我们,这些人都是“远游配偶症候群F的产物,他们在外出差奔波,频繁搬家,导致迷茫困惑、筋疲力竭、抑郁不振”。
他们是否应对自己好一些?就像人们把一盆植物小心翼翼地移植到另一盆中去,使这盆植物得以有继续成长的机会呢?
迁徙有可能成为人生成长的一个机遇,尤其当人们在一个周遭或自然或人文环境相对制约的情况更是一次不可多的转机。为了把迁徙带来的压力降至最低并转化为成长机会,我们必须了解迁移有哪些阶段,以及如何为各个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些阶段分为迁移前、迁移时以及迁移后。
面对迁移
李杨在过去七年中已经搬了四次家,当她听到又要搬家的消息后简直目瞪口呆了。她说:
“当听到我先生的秘书告诉我‘你马上要搬到南方去了,一定很兴奋吧’讨,我还以为她在和我开玩笑。可是当玩笑成真后,它便变得一点也不好笑了。我先生唯唯诺诺地不敢将搬家的事告诉我,他将搬家的消息一拖再拖。可是,有一天,我却告诉了他一件令他目瞪口呆的事,我怀孕了!这是我们婚后第一个孩子。整个晚上,我俩就在恍惚中度过的。”
无论全家只有夫妻两人,还是另加上一个或两个孩子的那种核心家庭,他们对迁移的态度在早期阶段就已形成。这里,“早期阶段”指的是刚决定搬家的那个时段,决定通常是在公司内部先形成,然后通知当事人,再由他/她将消息带回家中。
由于公司方面关心的通常是对公司自身的利益,他们除了将某个职位的空缺填补起来以外,员工及其家属被要求迁徙的感受是如何的就不是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了。专门处理迁移问题的心理治疗家一致同意,搬家的决定应该从开始就由全家人共同参与,一起讨论,容许家庭成员把他们的感受、忧虑和恐惧公开摊在桌面上谈。
无论是人人还是小孩,在他们事业、结交朋友、参加组织、追求个人兴趣爱好等都正在如日中人地进行之中,突然有人通知你:“你必须立刻搬走”时,你感到是多么的突如其来。这种对自身命运无法掌控的感觉,一定使他们产生怨恨和无奈。即使搬家可能带给他/她(们)一片光明的未来前途,我们仍然需要体认到,这种怨恨和无奈足人之常情,需要正面面对并加以妥善处理。
有社会迁移学专家把搬家的消息比喻为爱人死亡,从接到上司通知到对通知作出响应,都要经过一段显著的哀痛期,当然家庭中每一成员在同一时间内并不一定都处在同一哀伤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迁移的否认阶段。在这个阶段,家人可能会刻意忽视或否认搬家已成定案。做妻子的可能会拖延不去进行找房子的计划,孩子们则可能继续无忧无虑地上学、玩耍、做功课,好像根本没有发生什么事似的。
当B城某家大进出口贸易公司向静和思夫妇发出他们两星期内必须从长驻的澳大利亚搬回国时的通知时,两个孩子的反应极端不同:七岁的田华大发雷霆、大哭大叫,对每一个在她眼前的人说自己足多么的愤怒。九岁的兆基则完全拒绝与任何人讨论搬家的事。当有人问起他的时候,他会沉默地盯着那个人一会儿,然后走开。而静和思夫妇则考虑到了更多棘手的现实问题:在澳大利亚生活了七年,一切都早已从无到有按部就班了,用公司的钱租的独立式豪宅,公司配备的汽车随着回国将一下子化为乌有,让他们最着急的是田华和兆基两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他们从小在澳大利亚长大,如今回国后,他们能习惯吗?他们还有竞争力吗?
处在否认阶段时,“他/她(们)不想听长篇大论的说明为什么要搬家、以及要怎么搬”,海德波洛斯说,“因此,最好的办法是简单地告诉他/她(们),搬家计划正在进行就可以了。”
第二个阶段是愤怒发泄阶段。家庭的每一成员都有其独特的愤怒发泄方式。有些人会暴跳如雷,像田华这个孩子那样;有些人则采取消极的发怒方式。最好是让家中每一成员都把愤怒发泄出来,并互相沟通挫折感。为了顺利度过转型期,第二阶段很有必要,而且需要健康地情绪发泄。
迁移前的第三个阶段中,有一种失控的感觉,这是抑郁的症兆。在这一阶段,个人会暂时放弃解决问题的希望。这种对自身命运失去控制的感觉可能会转变为抑郁。一日家中成员了解他/她(们)对搬家这整个决定略有控制力时,便进入了第四个阶段,即讨价还价期。
“如果非搬不可的话,公司必须考虑对我全家作出妥善安排。”大人会说。“我的新房间至少可以漆成紫色的吧!可以吗?”小孩会对父母灭真地提出。“我一直想买一套新沙发,我们可不可以丢掉这套旧的,买一套新的?”或者诸如“我可不可以至少在这儿和我的朋友们念完这一学年再搬”之类的要求。
讨价还价是一个好的迹象,显示出家人已把注意的焦点转移到迁移的肯定面了,他们已在准备考虑迁移的事宜了。
现在,全家人要开始认真地思量搬家的事了,这便是第五个阶段,即接受挑战期。他们开始想像在新地方的生活情况,提出较深入的问题。这是一个用务实态度讨论新家的正反两面的最佳时刻。
在最后一个阶段,即盼望期中,家中成员显然已接受了必须搬家这个事实,并且开始用具体而有创意的方式来处理搬家带来的各种挑战。
我在上文曾说过,并非全家每一成员的情绪波动都处在同一阶段中,甚至不足每一个人都清一色经过五个阶段中的每一阶段。有些人可能一开始就进入盼望期,而另一些人则可能在较早的几个阶段中一直来回盘旋。
做好准备
如今搬迁或迁咨询变得越来越时兴。你们应该尽量利用咨询公司提供的服务。有关这方面的公司在人们整个调迁中提供包括迁移顾问的一应服务,最为盛行的是近年来甚为火爆的出国迁移咨询热。这些咨询公司负责帮助你申请以移民身份移居海外的一条龙服务,例如办理出国护照、申请移居国商务签证、技术移民签证、独立移民签证,与海外家人团聚签证,代理出国旅行机票,等等。由于服务周全,方便快捷,你只须支付一定费用就可以了。
但是同时也要当心迁移或搬迁中的陷阱,因为有些咨询公司仅仅只是一个徒有其名的“皮包公司”,或者用现代国内时髦话说,他们是一些行骗的“阿查里”,那里只有一两名文书职员,负责处理调差的纸上作业,签订合同,收取手续费。他们有的甚至连营业执照都没有,战术上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骗取了客户的钱财就遁逃。等客户在没有音讯的情况卜,讨上门来,已发现原来的“咨询公司”已关门大吉去向不明了。
这样说是为迁移或搬迁的人们提出一个警讯,以寻求一个可靠有品牌声誉的愿意花时间倾听你心声的咨询服务公司。有些迁移顾问的行事作风完全专业化,他们会花很多时间与你详谈,了解各种细节,包括你的兴趣嗜好、生活方式、教育志愿、以及住家喜好等等。
由于许多囚调差而必须迁移的人已有“搬家经验”,因此他们对整件事的期望也比较复杂、细密。S城益流迁移咨询发展中心的负责人白栋利先生说:
“专业迁移顾问是一种很独特的工作,我们的工作内容就是对因公或因私迁移的人及其眷属给予关照,即使是集体迁移时也不例外。我们为迁移者提供的服务极具价值,包括提供该社区交通状况资料、全家人喜欢的生活方式以及房价等等。此外,我们还会在各地安排专门人员,根据我们与迁移者全家人面对面或电话中的辅导商谈结果,带领他们参观几个住家社区。”
从双方最初接触一直到实际迁移完成,迁移顾问就像是迁移者的代表人,他们可以推荐经验知识丰富的房地产经纪人,研究迁移者全家的特殊需求,包括教育、医药、娱乐等各方面。
白先生接着说:
“我们把要迁移的人当成特殊朋友,因为我们花很多时间相处。从事这份工作必须怀有荣誉感和贯彻始终的使命感,这样,我们向客户提出的允诺才会一一实现。”
这方面的专业人士都一致同意,迁移或搬家前到新的地区去参观、停留几天似十分必要。首要的注意力应集中在了解社区情况上,包括学区及生活设施,而不仅是去找房子而已。到新地区观察停留时,应先看看那些会成为日常例行生活一部分的基础设施,例如学校、医院、购物中心、超市、文化娱乐等。别忘了带一张当地地图和摄影机一起走,或至少一架照相机,这样你才能把眼睛看见的带回家去。
如果你有特殊的嗜好兴趣,建议你不妨造访手工艺市场、集邮市场、花鸟市场、占玩市场等等。你也可以向当地人打听他们耳熟能详的当地趣闻逸事,一些好的去处,好的参观旅游地,好的情绪情趣发散地,好的人际交往的场所(例如舞会、英语角)。
孩子的上学问题
提到搬家,孩子上学问题是“望子成龙”的家长最为关切的大事,他们关心的问题又以两方面为主:学校质量和学校离住家的距离远近。
心理治疗专家们指出,有两个年龄阶层的孩子最容易因搬家受到心灵上的创伤,一是三岁到五岁之问,另一是十四到十八岁之间。三岁到五岁的孩子在心理上正致力于探索自我认同与独立:一是性别认同,另一是试探一天中有一部分的时间与家人分离。当他们想到自己的小,人世界、他们的房间、连同房间里摆放有致的家具、明星照帖画都将被拆散而移到别处,他们便会变得十分烦恼。虽然大多数父母认为,趁孩子在入学年龄时搬家较为恰到火候,但是这个年龄层的孩子却往往需要从大人那里一而再再而三地得到承诺,即他/她(们)要搬迁或迁移的地方、他/她(们)的小人世界、家人及房间都仍将保持原状。
十四到十八岁的孩子最关心的是交游同伴问题,例如是否能“加入”新的同龄人群中、他们个人特殊的兴趣或需求是否能得到满足,以及学校课程与大学衔接问题等。那些即将升人高中的孩子尤其抗拒搬家,因为这是他们人生交友的高峰期,更重要的是,高中意味着他们考入一个好大学的最后冲刺阶段。搬迁或迁移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冲刺。
当你(们)在找居住房子时,一个学区学校的品质好坏很可能是作决定时的一个重大考量因素。无论你打算让孩子上公立学校还是“贵族”私立学校,你都应该根据孩子目前所接受的教育品质以及如何才能保持品质的一贯性来作出选择。这样会使你们较顺利地度过搬迁或迁移转型期。每当你们搬到一个教育系统和原住区不相等的新学区时,就一定要为孩子找一个额外的学习机会,例如课业量增多,孩子赶不上进度时要为他/她(们)请到优秀家庭教师补习;如果原来的学校课程繁重,新学校则比较轻松,就要为他/她(们)安排其他加强课业的学习计划。
教育界人士一致认为,事先和几个心目中的理想学校以电话联系,与行政人员约谈,可以让你(们)有充分的时间考虑、选择,学校的人员也会乐意与你讨论孩子的人学事宜。当然,好的学校,入学前的一一笔赞助费用也颇为不菲。
与学校人员约谈见面时,应携带孩子在目前学校中的成绩纪录和课程计划,以便让学校领导和老师能对孩子作一个客观的评估。多用你(们)的常识和直觉观察一下四周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和学校的风气,学生们看起来是蓬勃向上,还是自由散慢,全无奋发努力的样子。必要时,你(们)还可以和一些在校生作一些访谈,从他们眼中来认识学校。此外,到你孩子要上的那个年级的教室门口去观察一下老师的教学态度。这是调查观察研究然后作出抉择的必然过程。你(们)不但要决定孩子的迁移,更要决定他们将投入怎样的生活与学习新环境中。因此在这个阶段中,多付出一些努力,可为搬家或迁移以后的生活省却不少问题。
若有可能,设法为孩子在同年级学生中找到一位朋友。有了这么一个朋友,即使只有一个,也多少能解除孩子对新搬迁地或迁移地未知事物所怀有的恐惧感。孩子们常常担心的是他们能否顺利打入新的同龄人交游圈,尤其是迁移到远方的孩子心中会有很多疑问,例如那儿的同龄人的装扮如何?有何特殊的当地用语?热门的搜集品是什么?甚至哪一类音乐最受欢迎?等等。这些事情如能未雨绸谬,便可使各年龄阶层的孩子在心理上预先作好适应性准备。
在这阶段必须考虑的最后一件事是,一年中什么时候最宜于搬迁或迁移。大部分有经验的人认为,暑假期间搬到新的地区对孩子最有益,因为孩子可以有足够的时间结交新的同龄朋友,有足够的时间适应行将到来的新学年。
无论你选择何时搬家或迁移,要记住孩子的心理和情绪状况是随父母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你(们)能把搬家或迁移当成探索、经历新的事物,结交新的朋友,增长新的人生经验的机会,那么,又有什么理由不能期望孩子们也会满怀信心地顺利渡过搬迁或迁移这一磨炼人的阶段呢?
搬迁的日子日益迫近
随着搬家的日子逐渐迫近,全家也会有一些改变,有时是在日常事务方面,有时则是心理卜的。
很多妇女发现,当搬家的那一刻来临时,她们的丈夫却往往身在别处。有时他(们)的心思正集中在结束旧工作、开始新工作之上;有时他(们)可能已先行搬到新环境去了,正在着手新的工作计划;也许他们早已决定,先生先过去,由妻子留下陪孩子上完一学年课程。此时,丈夫们的心智精力沉浸在摸索新环境、新工作之中,因此“他往往不能将注意力放在搬家的细节上”。胡薇如此说。在这时,作妻子的便得独自结束人生的这一变迁阶段。
有两件重要的事情须谨记的:
第一,丈夫有义务出力帮忙,并且搬家时理应在场,因为全家是为了他(们)的事业发展才放弃原有的家的。
“每当我听到一个成功的男人被形容为‘不靠他人’完全是自己一个人独步天下时,我就很愤怒,因为这是一个谎言!在他们迈向成功之路上,通常背后都有一个贤慧的妻子和家人的鼎立支持,甚至作出牺牲。”胡薇继续说。
做丈夫的也应该说:
“谢谢你们!我知道,这对你们很不容易,我也知道搬家又累又辛苦,可是从长远看,对我们家大有好处。我感谢你们的辛劳、努力,也了解你们必须放弃很多东西。”
对妻了、孩子说这类的话确实十分重要。意想不到的感激、赞美通常功效卓著。一位搬迁妇女说:
我永远忘不了我叔叔十年前把他的家从西部搬到东部的情形。那趟迁移表示他们必须永远地离开世代居住的家族亲人以及一切给予他们安全感的事物。当婶婶带着三个孩子抵达S城新家时,她们惊喜已在那儿等待着的一切。我叔叔把家门前的走道一直通到大门口的地方放满了迎客花,千娇百媚的盛开鲜花上用硕大的毛笔字写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的字样。这是一种“欢迎到家”的特殊表达方式,所费不多,字字珠玑地表达了“一路辛苦了”,“我关心你们的感受”,“一切都会没问题”,以及“这就是你们的新家”等心意。
照片中,我婶婶上带着笑、眼中饱含着泪,动情地和叔叔拥抱以示谢忱之意,直到几年后谈起来仍然十分感人。
除了这些表达心意的方式外,做丈夫的也应该实际出力帮忙搬家。如果他已经先行搬过去,他应该向公司或上司清楚地表达这一欲望;他不说,公司是绝不会主动极力劝说他回去帮忙搬家的。
心灵上的分离
当搬迁或迁移来临时,一个家庭必须承担的第二个主要改变是心理上的,即他们必须在心灵上与原居住地的亲戚朋友、社区、生活环境作一斩断。当搬迁或迁移的人们对着即将离开的社区、街道、学校,老房子拍下最后一张留作永久纪念的照片后,这意味着他们即将与过去的朋友分离,从过去的各科活动中全身隐退;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行将结束。对过往生活、学习、工作的回忆,对新居地未来的未知展望,他们的心理是复杂的,难舍难分的情怀使他们流下了眼泪。多看一眼,多拥抱一次,甚至带走原居住地的土作为永久珍藏,是这种情怀的自然流露。
行将离开的人的心理是五味杂陈的;留在原居住地的人有时更感难受。当那些即将搬离或迁移的人全身心沉浸在准备面对新生活挑战的时候,那些在原居住地的人还将继续进行同样的活动、过例行的日子。他们甚至对即将离开的人投去了羡慕和嫉妒的目光:
“他/她(们)终于跳出苦海了,要去过好日子了。”
“他/她(们)要出国了,美国那里遍地黄金。”
“这个孩子真是有出息,鲤鱼跳龙门,农村的娃儿硬是上了大学。”
“人家离开俺这个穷地方,还不是靠了他女儿的福气。”
当与自己往来甚密的一家人要搬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发祥地深圳去时,有一天,留在湖南湘潭老家的在某中学任数学老师的余庆忠的女儿小芬哭着说:
“凌珍天天开口闭口谈的都是深圳、深圳!我恨深圳!”
其实,凌珍所做的不过是想度过一个健康的转型期而已,但小芬却有一种有被遗弃的感觉。(他们搬走后不久,余老师一家去看他们。这趟旅行说服了小芬,后来她也喜欢上了深圳!)
重建一个家
搬家对李宏和顾梦妮来说早已不是新鲜事,但是最近一次搬家带给他们的却是困扰。他们前后共搬过五次家,不久前,才刚从南方的G城搬到江南的S城,因为李宏晋升为一家保险公司的部门经理。公司的待遇和福利十分优渥,好到他们无法拒绝迁移,但是他们也同时领悟到迁移所须付出的代价。
顾梦妮说:
“到了这里,我十二岁和十四岁的孩子似乎适应得还不错。儿子天生是个运动员,尤其足球踢得好,所以不论到哪儿他都能很容易被接受、加入新的同龄人交游圈。但是有一件糟糕的事就是孩子在学习上的退步。这几个月来,我们一直在忙着迁移的事,对孩子的学习少有过问。两地的学习进度也不一致。”
“全家迁移后,丈夫很快就被所在的公司所接受,有人支持帮助他、他有熟人、也有身份地位。但是,作为妻子的我,此时却失去了自我,在别人的眼中,我成了‘某某的妻子’、成了‘某某的妈妈’,尽管我在原居住地曾经担任过‘高职位’的妇联干部。我丈夫的新工作带给了他搬迁后新的威望,我作为‘某某的妻子’却必须在人生中重起炉灶,为自己再建立一个自我。而搬迁后首要的问题是解决工作问题。”
这时候,夫妻双方都要保持坦诚开放的沟通,丈夫对妻子的心态应有敏锐的感受,并提供情绪上的支持。
顾梦妮继续说:
“年纪越大,又经常迁移搬家,会使一个人变得既孤独又独立。每次搬迁,我们就和已经相熟的一大批朋友道别,然后是一长段没有朋友的生活日子。S城高楼林立,却不料成了人群隔离的天然屏障。大楼毗邻居住的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见了面却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我刚来的那阵子,没有工作,除了菜场、超市以外,整天待在家里。真是让人平添了几分乡愁之苦。”
你可以把人和东西都搬到一个新地区去,但要使那个地方感觉如同置身在家里,则需假之以时日。一般来说,一个人要感觉在一个地方安定下来,大约也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在这段日子里,你将经历到适应新生活的高低起伏。为此,你必须差动出击,以积极介入到新环境中,与别人广泛地建立友谊。你须让他们了解,你想要加入,成为他们世界中的一部分。有些组织能把你介绍给其他情况类似的人,如社区联谊会等。依靠参加这些组织、与街坊邻居往来、加卜配偶的公司、你自己的公司所认识的人,以及孩子朋友的父母等,你(们)渐渐地就可以开始组织一个互助会了。从P城迁移到加拿大去的陈晓云说:
“我用科学的方法来办这件事。我会先给自己两个星期的时间整理东西、安顿下来,然后参加一切大小社区活动,以便认识新朋友。我和全家还在礼拜的时候到教堂里去做弥撒,结交教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快就认识了很多朋友,特别是教堂里的朋友都很善良,他们得知你刚刚从中国来,都纷纷为我们的安顿出谋划策。我后来在一家大公司搞文职工作就是他们给我找的。”
帮助孩子适应
虽然成人往往喜欢把迁移或搬迁看成是某种重生的机会,但是对孩子来说却可能并不具有等同的意味。他们需要在这一转型期被告知他们的安全保障并未受损。这种安全保障的感觉也许来自日常例行生活的持续,也许来自他们房间的原状保持。教育学家建议,搬迁时给孩子房间打包时,应尽量让孩子在场,这样他们可以看到自己的东西(尤其是床)都被谨慎地处理。父母应向孩子保证,他们所有的东西都会运到新家去。如果孩子还是幼童,建议他们迁时在身边带一个平日里最喜爱的充气动物或娃娃,这样可以让孩子觉得在迁移途中仍保有自我世界的一部分。
已上学的孩子常常想要保留一份对原居住地朋友的记忆。这时候,为孩子备一个相机、一本相簿会很有用。在相簿的每一页,贴上小朋友的照片,附上他们的姓名、地址、电话号码。这本相簿可作为一生纪念。
作为父母的要记住,不管你们的孩子处在什么年龄层,他们都需要再三获得一切都会没问题的保证。即使在一旁做出满不在乎样子的大孩子,也需要听到大人对他(们)说出迁移或搬迁对他原有的世界不会带来重大变动,并告诉他(们)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成长机会。然而,不细心的父母还是在迁移或搬迁过程中给孩子带来了新的困惑:
2000年的夏天,盛杰瑞和他的父母一起从东部沿海的太仓市搬到西部的C城。西部大开发出台的人才引进新条件深深地吸引了他们一家。迁移到C城后,他们才被通知还有三星期时间才能迁进新居,因此这段时间他们被暂安排在旅馆里住。当时小盛杰瑞刚升上二年级。在一天中,他大部分的时间看起来都还不错,但是每当快放学时,老师发现他在哭。经过小心探问,老师才知道他哭是因为害怕妈妈已经回太仓去了,不会来学校接他,而他不知道回旅馆的路。
任何年龄层的孩子,尤其是幼童,都应该随时知道父母做的一切决定;他们的生活行事表及活动也应由父母清楚地说明给他们听。
顾峥是一位教育家,他说:
“孩子常常有很多连成人都想不到的事担心,例如厕所在哪儿,可能是他们十分关心却又不好意思问的事。此外,刚搬到一个新地区时,父母应清清楚楚告诉孩子放学后该怎么做才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我会在学校大门口等你’、或‘你就坐这一部校车回家’老师会带你上车,我会在车站等你的。”
除非母亲必须上班,否则搬迁后的第一个星期中,应该每天放学去接孩子,此外,孩子总有要倾诉、要解除的各种要求。教育专家说要充分体谅孩子的害怕紧张,但不要向他们的眼泪屈服。孩子想待在家里不去上学是很自然的事,因为学校是带给他(们)压力的地方。你在帮助他(们)时,必须前后一致,坚持他必须天天上学。
即使对年龄较大的孩子来说,搬到一个新环境上学的第一个礼拜,也可能会深感震撼。当孩子进入青少年后,他们是否被同龄人接受,往往和他们的是否成绩好、有运动天份、音乐才能或性格外向活跃有关。如果他们有一项特殊才华,就能较顺利度过迁移或搬迁转型期。如果他们只是平常普通的孩子,这段转型期就会稍微难过一点。假使从一开始孩子就显示出特殊的困难和问题,作为家长的你们就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顺应新学校的过程可能较为漫长。
正当孩子在原居住地学校人际关系顺当、自我认同稳固、学业表现杰出的时候,突然遇到家庭搬迁。现在,他们必须忍受新居住地学校同龄人给他们冠之以“新来的”这个陌生的头衔,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面对早年设定的目标中途夭折的问题。在这个时候,父母所能做的便是尽量帮助他们,根据他们目前学业和交友情况,经过仔细分析设下合乎实际的目标。先从小目标着手,达成目标后,就较容易给孩子建立信心,并朝着难度更大的目标迈进。
经常随父母迁移的孩子往往比较独立外向。如果把这样一个孩子放在一个诸多条规限制的环境中,他的独立外向的优势反而会为他(们)带来反效果。由于他(们)早已养成独立的习惯,他们不会从众,会对一些制约太深的学校规章提出质疑,因为他们毕竟上过很多不同学校,经历过各式各样的校规。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多数学校不愿容忍这种经常质疑的学生”,C城教育局的一位负责人说:
“他们希望所有学生都像从一个模子里打造出来,因此这些孩子常常被校方或者老师看成是傲慢、反叛的典型来抓。”
这些孩子需要家庭和父母的支持。家庭环境稳定,他们便能较容易适应新学校的情况,虽然适应是一个过程。搬迁家庭的孩子也需要再三获得父母的保证,虽然他们已到了要脱离家庭的年龄,但家永远是他们的,永远向他们敞开。生长在这样一个敞开的家庭中,如果孩子仍显示出严重的抑郁或行为问题,父母就应该为他们寻求专业性心理咨询帮助,让他们能正确地直面迁移或搬迁转型期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美国作家茱蒂斯魏俄斯特在她广受欢迎的《必要的丧失》一书中探索人类自与母体子宫分离到最后与人世分离这一生中所须面对的一切丧失。然而,每一项丧失都自然而然地包含着成长机会,以及伸展羽翼深入新的实质领域及情绪领域的机会。迁移便是许多人必须面对的一项丧失。我们处理情况的方式将决定这项丧失是将自己和家人引入抑郁的深渊,还是引领自己和家人振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