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子圣经-你是孩子的榜样
14722900000029

第29章 一个人的沟通

“妈妈日志”

时间概念

不到一岁的时候,宝宝对时间是没有概念的,所以和他说“20分钟后我们要启程去姥姥家”,其实毫无用处。

今天是周末,我和老公决定带畔畔到乡下的姥姥家,因为昨天姥姥就打电话来说,想听畔畔的声音了,想他了。

早上吃过早饭,我告诉畔畔:“等过20分钟就出发去姥姥家吧。”

畔畔抬起头来看着我,有点疑惑地看着我。我知道了,他还不明白20分钟是多久,在他的小脑袋里,是没有这个概念的。

“畔畔,我们要收拾一下玩具,带上一些到姥姥家去玩,等妈妈装好玩具,收拾好屋子就出发啦!”

畔畔似乎明白了,突然,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我知道他是想要我抱他了,我对他摇摇头说:“不行,妈妈刚刚不是告诉你了吗?妈妈要帮你收拾玩具呢?”

我把要带走的玩具收拾好了,回头告诉畔畔:“请爸爸帮你把衣服穿好,我们马上要出门了。”

畔畔看我没有抱他意思,嘴里“哦哦”了两句也就算了。看来孩子也可以不什么都依他,顺从过多对他并没有什么好处;应该尝试与他最直接的沟通,告诉他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然后我和老公带着畔畔出门了,周末的感觉真好。

“反面教材”

今天林芳带着儿子过来玩,两个小宝贝相差不到一个月,但因为太小了,所以两个小朋友见面还没有太多的语言来交流,反倒是两个妈妈在一旁聊起来了。

“常和你儿子聊天吗?”我问林芳。

“聊,其实说白了就是我一个人在说,他那么小,什么也不会说,你和你儿子怎么聊天的?”林芳问我。

“我会用很简短的话告诉他我们现在要干什么,我觉得他也能听得懂。”我看着畔畔。

林芳半信半疑地看着我。

“畔畔,看妈妈这。”畔畔听到我在叫他,他抬起了头,我说:“我们来摸耳朵。”

说完我先伸出手摸着自己的耳朵,畔畔也学我的样子摸着自己的耳朵,还咯咯笑。

林芳想让他的宝宝也和畔畔一样能动手摸耳朵,就对她的宝宝说:“多多,来跟着妈妈学,我们来摸一下耳朵好不好?”

多多看了妈妈一眼又低下头玩他的。

“你看吧,在家也是,我说我的他玩他的。”林芳失望地看着我。

“那可能你是只顾你自己说,没注意和他沟通,他虽然小,但是他能听懂你说话了,所以你应该尽量说一些他能听懂的话,而且要让他对你的话作出反应,这样你才能和他沟通呀,其实他也是很想和你沟通的。”我用自己的经验告诉林芳。

“那我以后得注意点了。”

“榜样力量”

有声与无语!

在宝宝还不会开口说话前,你应该尝试与宝宝沟通。

在这个阶段,你应利用各种机会向宝宝介绍他周围每件东西的名字,例如从早上他要喝的牛奶到晚上与他相拥而睡的毛毛熊。为使孩子自然地掌握这些基本名词,你可以在与孩子玩耍时,给他注入这些语言概念,如点着他的小脚趾,告诉他这是宝宝的“指头”,或拉拉自己的耳朵告诉他,这是“妈妈或爸爸的耳朵”,使宝宝既开心,又能掌握这些名词的发音和所含的意义。对宝宝讲话时,一定要面对他,让他清楚地看到你的脸部表情。

和一岁大的宝宝谈话得有点艺术。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些能够达到交流目的的方法。一岁大的宝宝正处在不断探索和好奇的阶段。有的时候他们会很开心,有的时候又会有点不高兴。他们还没有能力说出所有的新鲜事物的名字,表达出他们的感觉。幸运的是,你可以。

如果你可以明智地表达出要对宝宝说的话,你不仅可以和他交流得更好,帮助他处理即将遇到的挑战,还可以帮助宝宝表现得更好一点,但是要找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自己要说的话,确实需要技术。

“育儿理论”

宝宝的表达方式。

专家表示,婴儿熟悉的名词多少,以及对这些名词的理解程度,对他今后语言表达的流畅程度和准确度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这个阶段,大人对婴儿讲的话尽可能规范化,准确化,同时不要用多种方式表达同一个概念,以避免给婴儿留下许多模糊的概念。

在婴儿出生后的头8到12个月里,初为人父母的你或许会有幸听到孩子叫出的第一声“妈妈”或“爸爸”。这时,你的宝宝还会用肢体语言,如点点头、摇摇头,与你交流。科学研究表明,在这个时期,宝宝不但会更加注意大人的讲话,而且也会试图模仿大人讲话。因此,这时大人对孩子的讲话,对其今后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由于宝宝在一岁左右,时常不能用有限的单音节语言充分表达自己,所以自然而然就会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欢或不喜欢,愿意或不愿意。例如,点头表示同意,努动鼻子表示不高兴。当表示需要时,宝宝还会用手指或朝物体的方向爬等姿势。在此期间,宝宝对大人讲的话,已经能够有简单的理解。

当宝宝即将满一周岁时,他已可以对简单的要求做出反应,如“和爸爸再见”,他就会挥起小手向即将上班的爸爸致意。此外,这时的宝宝还常常会发出一些你不见得能听懂的嘟噜噜声。这说明他想与你进行语言上的沟通。

“举一反三”

1.当你意识到孩子要大发脾气,歇斯底里的时候,你其实可以通过看着他的眼睛说出他当时的感觉来让他冷静下来,听你的话。当你对他说“我知道那使你很生气”的时候,你其实是在帮助他,让他懂得,有的时候表达出自己强烈的不满是很正常的事。现在你帮他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等他大点之后,他也许就会自己主动告诉你:“我很生气”或者“我好高兴”了。

2.当涉及安全问题的时候,要使你的句子尽量短小精悍,用四到五个词就可以了。做父母的常常会解释太多,一些简单的意思比如“离烤箱远点”或者“别到马路上去”常常会迷失在你长长的句子里。如果你的孩子正处在危险状况,或者可能会伤害到别的孩子,你可以只说一个“不”字来吸引他的注意。

3.许多父母都会犯这样的错误,他们会征询孩子的意见“你想现在洗澡吗”其实到了孩子该洗澡或者睡觉的时候,你需要明确地告诉他而不是征求他的意见。这是为什么呢你知道孩子需要遵循已定的作息时间,那么你征求他的意见无疑是给你和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打开了大门。对已经约定好的规定,你不需要问他,只需要告诉他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