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荣格心理术
14725000000010

第10章 形成在童年时期的潜意识——欠下300多条人命的杀手是怎么形成的

经过对众多事例的分析、思考之后,荣格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一个人的潜意识大多都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这一段时间人们对事物的初始印象会对他日后的成长带来巨大的影响。可以说,人们在5岁之后再对某一种事物产生别样情感的情况非常少。

198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疯狂地席卷了整个南美大陆,结果在这场暴雨中一个埋尸场地被冲开了。这个埋尸坑中有不下50具尚未完全腐烂的尸体,一时间哥伦比亚政府都被惊动了,大批全副武装的军警赶到了现场并深入调查此事。

虽然这件案子轰动一时,但是结局却显得波澜不惊——没过多久,这个埋尸坑的制造者便落网。令当地政府汗颜的是,原本那个预想中的“大型犯罪集团”实际上只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佩德罗·阿隆索·洛佩兹——时年31岁,出生在哥伦比亚托利马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哥伦比亚人。

调查显示,洛佩兹先是在哥伦比亚本土杀害了不下100名年轻女性,随后又“转战”秘鲁,在那里制造了100起凶杀案,再加上他在厄瓜多尔欠下的110桩命案,这个恶魔一共残害了300多条无辜的生命!

这个案子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一方面,舆论媒体谴责哥伦比亚政府对于百姓安全的忽视;另一方面,又极力探究到底是什么让洛佩兹变得如此疯狂呢?可以肯定的是,洛佩兹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他在认知世界的时候出现了偏差。

在众多分析总结中,荣格之女格莱特的观点是最具说服力的。在她看来,正是由于犯罪嫌疑人悲惨的童年记忆,让他的心理发生了极大的扭曲,结果给他造成了严重的心理疾病,比如恋母、娈童,以及病态的性取向等等。

1949年,洛佩兹出生了,他的母亲是一名低级妓女。原本作为靠青春吃饭的卖笑人是不应该生儿育女的,但或许由于洛佩兹的母亲一时冲动,就把这个孩子生了下来。但是没过多久,她便对这个整天要吃要喝的“包袱”厌倦了。如此一来,年幼的洛佩兹就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毒打、虐待。

等洛佩兹长大一点儿的时候,他开始有意识地寻找生父。但是显然,他的童年是得不到父爱的。洛佩兹的母亲为了方便自己“做生意”一直都保持着单身,并且在很多时候她还会当着孩子的面儿接待客人,这让洛佩兹过早地接触到了男欢女爱,并且在他的潜意识当中形成了“交合无罪”的观点。

直到洛佩兹的母亲再也无法容忍儿子继续待在家里影响自己的生意时,她便将其赶出了家门。年幼的洛佩兹在深夜里迷失了方向,却被一家“好心人”收养。不幸的是,收养洛佩兹的人同样是一个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他有不算太严重的娈童癖。在随后的日子里,洛佩兹受到了不少侵犯,这也直接影响到了洛佩兹本人。他在杀人的时候也展现出同样的行为特征——在一长串的被害人名单当中,有不少都是8~12岁的小女孩。

在面对警方调查的时候,洛佩兹还喜欢和对方“开玩笑”,他会时不时地放出一些假新闻来欺骗对手,然后看着紧张兮兮的工作人员倾巢而出,赶到某个“埋尸地点”,最后却扑了个空,白忙一场。

掌握了这些资料之后,格莱特对洛佩兹诡异、狂暴的行为也就有了可靠的分析。在她看来,在洛佩兹的潜意识中,我们可以找到非常容易诱发其犯罪行为的苗头。

(1)交合无罪

很难想象,一个人在杀害了300多名无辜的女子之后依然可以镇定自若。和其他“破罐子破摔”的犯罪分子不同的是,洛佩兹根本就没有负罪感。在他的潜意识当中,自己根本就没有做什么错事,倒是那些拒不配合的女人应该负全部责任。

“罪犯在很小的时候就见过母亲和男客卿卿我我的场面,而这些场景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格莱特说,“他认为男女同欢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这样一来,当洛佩兹后来攻击受害人,继而遭到强烈反抗的时候,他就会将所有的罪责全部都推到对方头上,然后杀死那些“狂暴的、不正常”的女人。

(2)病态的恋母情结

虽然洛佩兹一直都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他一直都口口声声说自己“恨透了那个卖笑的女人”,但是格莱特坚定地认为,在缺乏父爱的童年里,母亲一直都是洛佩兹最为依赖的人,他也因而产生了严重的恋母情结。

格莱特认为,洛佩兹的童年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糟糕,母亲冲他发火也只是偶然发生的,更多的时候,这个绝望无助的女人还是会体现出母性的一面。在挣到钱之后,母亲很乐意给洛佩兹买一些吃的或者玩具。所以,在洛佩兹的潜意识中,母爱是非常伟大的,他在害怕母亲的同时又极度依恋、崇拜她。但是,这种骨肉相连的感觉随后被击碎了,母亲的遗弃让洛佩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这种“永远无法得到母爱”的感觉让他永久性地陷入了恋母、渴望得到认可的境地中。

正是由于受到这种心态的控制,洛佩兹对女性角色可以说是“爱恨交加”,而他对受害者的残暴行为实际上也是一种用极端手法将“母亲”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的表现。

(3)领养者扮演

可以说,正是由于童年经历了过多的创伤,洛佩兹原本应有的人格才不能形成。最后,留给他的是一种分裂、混乱的病态心理。在被人领养之后,洛佩兹又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由于童年缺乏父爱,所以这个收养他的中年男子在他的潜意识中就扮演了“父亲”的角色。而这种盲目崇拜带来的后果就是,洛佩兹自己也出现了娈童的倾向,并且在他的潜意识中自己和养父已经合二为一,更多的时候,他已经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谁。而且,这种不断侮辱、威胁儿童的做法能够让洛佩兹产生一种“角色扮演”的错觉。通过这种方式,他可以感觉到父亲“永远都和自己在一起”。

实际上,洛佩兹在自我认知方面也出现了错觉——他时而将自己看作是母亲的延伸,时而又将自己看作是“养父的影子”。正是这种混乱、复杂的心态驱使他一次又一次地外出行凶,并且毫无愧疚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精神分析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刑事侦破、案件追踪领域。很多看上去毫无头绪,甚至不符合常理的案件都可以从心理层次找出突破口。就像洛佩兹那样,他辗转3个国家,刚过而立之年就犯下300多起血案,频繁的杀戮给警方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他们一开始甚至以为对方是一个“犯罪集团”。而且,从这些案件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凶手在作案时显示出了“无逻辑”特征,他只是按照自己心情的好坏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这样看来,追踪这个人的童年记忆,探知他此前受到的心理创伤,是能够解决绝大部分“疑难问题”的。当然,格莱特也指出,童年记忆对一个人的成长能够产生极大的影响。当然,这并不是说人格塑造完全都是在人的幼儿期完成的,成年之后发生的一些重大变故依然可以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记,只不过它们占据的比重相对较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