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荣格心理术
14725000000031

第31章 梦和现实之间存在的奇异关系

古印度人对于梦的理解是十分独特的。他们认为,梦可以变成人类物质世界中的现实,而人们所在的现实世界本质上不过就是一个虚幻的梦。换言之,梦像现实一样真实,而人们所谓的现实世界却像梦一样虚幻。因此,便有了“人生如梦”的说法。古印度人认为的梦和“现实世界”没有本质区别这一观点,其实和荣格的“梦是灵魂经历的‘真实事件’”这一观点有着相似之处,两者都认为梦和现实生活是一样真实的。而在古印度时期,有许多关于人从梦中醒来后,发现梦中的事都是确实存在的事情,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奇异的故事。

在古印度时期,有一个叫拉瓦罗的国王,素以仁慈著称。一天夜里,拉瓦罗刚入睡便做了一个梦,而且这个梦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6点。醒来后的拉瓦罗对王后说:“这是什么地方?我睡在谁的宫殿?”王后连忙扶住国王回答说:“陛下,您这是怎么了?这是您的宫殿啊!”原来,拉瓦罗国王做了一个梦,一个非常真实的梦,以至于他把梦和现实弄反了,把梦当成了现实,把现实当成了梦。国王定了定神后,便给王后讲述起他做的那个“真实”的梦。

国王说:“我骑着马独自去郊外打猎,可走了好远也不见树林,最后走了好久好久,居然来到了一片大沙漠。待穿过这片不毛之地后,我看到了一片丛林。在丛林中穿越时,我看见了许多老虎,于是便飞快地爬到一棵树上,而老虎们就追着马跑了。由于恐惧,我在树上待了很久,直到看见一个黑皮肤的年轻女子拿着盛满了食物的篮子,我才突然间感觉到饥饿,于是便请求她给我一点儿吃的。她告诉我,她是一个贱民,如果我肯娶她,她便给我食物。我饥饿难耐,便同意了。吃了她的食物后,我跟着她回到了她的村落,并在那里如约和她举行了婚礼,于是我也成了一个贱民。之后,她给我生了两儿两女,我和她在那里生活了6年,整天穿着发霉、发臭还布满虮虱的布衣,喝着我杀死的野兽的血,吃着坟地上的腐肉。虽然我隐约记得自己是一国之王,但是我似乎苍老了,头发灰白,衣衫褴褛,甚至就快要彻底忘记自己是位国王了,也越来越坚信自己就是一个贱民。”

“但是……”国王的语气突然变得沉重起来,“一场可怕的干旱和森林大火袭来了,我只得带着我的家眷逃进了另一片森林。由于仓皇逃难,带的食物不多,才一天食物就吃完了,我对两个儿子说来烤我手臂上的肉吃吧,他们立即同意了。我又对两个女儿说来烤我腿上的肉吃吧,她们也同意了。因为这是维持他们生命的唯一希望。于是,我要被肢解了,当我准备好被火烤之后,在被他们抛进柴堆的关键时刻,他们却突然不见了,而我便见到了你,我的王后。”

国王讲完这个梦后仍然是一副心有余悸的样子。王后安慰国王说:“不必害怕了,那只是个梦而已!”可国王不这么认为,他觉得那简直太真实了。因此,国王又将这个梦讲给了他的朝臣们听,朝臣们听后都惊愕地睁大了他们的眼睛,他们惊愕的不是国王做的这个梦,而是国王的荒谬的决定——国王决定去寻找他梦中的那个村落。理由就是国王觉得那不是一个梦,而是自己亲历的一个“真实事件”。

于是,国王和朝臣们一道沿着梦中的方向寻找。然而,令大家感到惊奇的是,国王真的发现了和自己梦中所见到的一模一样的沙漠。更令人感到惊诧的是,国王竟然找到了他梦中的那个贱民村落,只是这个村落被那一场大火烧过之后,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模样,变得破败不堪,但有一些成人还活着,还有一些失去父母的孩子。而令他欣慰的是,他竟然见到了他梦中的岳母——一个枯瘦的老妇人。他问她:“你的女儿和孙子呢?”于是,她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她女儿在一片树林中救了一个男人,之后这个男人便和她的女儿结了婚,婚后他们有了4个孩子,后来发生了一场火灾,那个男人带着她的女儿和孙子逃难去了,他们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国王在惊愕的同时,内心也充满了怜悯。后来,他又问了很多问题,老妇人的回答正是他在梦中的经历,这让他确信无疑。之后,他便带着些许遗憾回去了。

事实上,这个故事引出了古印度人特有的梦的观念和世界观。对于拉瓦罗国王这个奇特的梦,瑞士杰出的精神病学家、心理分析学派创始人荣格用“梦是灵魂经历的‘真实事件’”的观点做出了解释:拉瓦罗国王的梦,即在贱民村落所发生的一切对国王拉瓦罗来说表现为他精神中的意象,它们既是真实的也是不真实的,或者说是贱民的某种情形浸入了拉瓦罗国王的灵魂,变成了拉瓦罗国王精神中的一种意识的感知。正如某些情形浸入了人的灵魂一样,与此情形类似的时间、地点和行为便可能以一种梦的形式出现。有人认为,无论多么重要的事,只要灵魂想要忘记便可以全部抹掉。同样,即便是没有发生过的事,灵魂也可以将之视为发生过。

在古印度人的观念中,没有什么现实事件。人的精神在梦中,而梦是灵魂经历的“真实事件”。在梦中所经历的一切,对于他们的灵魂而言的的确确发生了。而在不同的人的灵魂中还会出现同一个事实,就好比有10个人都看到过同一个情形,而后有6个人都做了与这个情形类似的梦。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就都认为梦中的事是真正发生过的,而不是虚幻的,尽管它的确没发生过。古印度人的这一观点和埃及人有些相似。

埃及有一个叫阿皮罗·罗尼尔拉的人一直想要当埃及的国王,于是他总是给自己加上国王的称谓。与此同时,他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梦见自己真的成了国王,他统治着广袤辽阔的领地,但他发现自己是一个穷奢极欲的人,并且他觉得当国王太累,当看到自己的妃子们整天都很快乐,他又将自己变成了王后,但她很快就厌倦了这种无所事事的身份。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群农夫在犁地,他们看上去很快乐,于是他又将自己变成了一个农夫,但不幸的是,他在犁地时牲畜突然发疯,把他活活踩死了。阿皮罗·罗尼尔拉醒来后觉得这一切就像刚刚发生的一样,他凭着梦境中的记忆找到了那个看见农夫的地方。结果听那里的人说,几天前的确有一个农夫在犁地时遇到牲畜发疯,最后被活活踩死了。于是,罗尼尔拉问自己:“是我做梦成了农夫,还是农夫做梦成了我呢?”

由此可见,古印度人和埃及人的看法都是真实而神秘的,他们认为梦就是现实世界,而现实世界就是梦。不同的是,从埃及人罗尼尔拉在梦中数次变身的行为还引出了一个观点,即一个人的精神可以在梦中转化或分解为几种不同的精神。而阿拉尼尔那句“是我做梦成了农夫,还是农夫做梦成了我呢”,其实又表达了一个梦的观点:人也可以通过梦(精神和灵魂)向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传达某些信息。

对此,荣格认为,很多时候梦是一种心灵的产物或灵魂的载体。而更多的时候,梦则作为一种意象将现实中不存在的在梦中实现。这不仅仅是因为人们觉得现实和梦存在着巨大的落差,而且在梦中人们可以像真正的上帝一样无所不能,同时让现实和精神实现融合,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正如荣格曾经所说的一样:“作为人都应该有这样3个层面——现实中,精神上,灵魂上。”而后两者往往直接以梦的形式得以真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