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日本人性格解析
14727800000026

第26章 写在最后:“和”的思悟

台风势大时,可以瞬间摧毁一切。日本人强大时就像台风。甲午战争、中俄战争、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洲国家的侵略,2010年不断向中国挑衅……弱小时,就学习强国,顺随强国,例如学习中国、学习欧洲和美国。

然而,强弱是相对的,就像我们自己,随着竞争对手的变化,我们有时是强者,有时是弱者。

从日本人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成功之道,同时也可以得到一些反面的启发,欺侮弱小,四面树敌,穷兵黩武,必然为被看似弱小的对手们制伏,好战嗜杀者最终不会有好下场。

虽然这个世界上,强弱的对比存在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事情,但人类已经逐渐远离了荒蛮时代,强者任意欺侮弱者,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已经过时。

因为强者如果不给弱者生路,弱者势必要拼个鱼死网破,战争将永无休止。

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二战后占领日本的美国才没敢奴役日本人,而是重建日本。

作为盟国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不是一个“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草莽英雄,而是当过西点军校校长、有过在战后德国莱茵地区占领经验的胸怀文武韬略的将军。他进驻东京之初就宣布他对日本的占领政策是通过改造日本,让它重新站立起来,而不是直接对它进行统治,把它变成另一种“殖民地”。他说,这既是他总结了历史上亚历山大大帝、恺撒、拿破仑等实行军事占领经验教训所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他从莱茵地区的军事占领中所获得的一种亲身体会。他认为,在军事占领这种直接统治方式下,军事权力取代了文官权力,专制独裁权力压倒了代议制所表现的人民权力。在外国刺刀的威逼下,国民的道德风尚日益沦丧,占领军的腐败日甚一日。而且,这种一方为奴隶,另一方为主子的占领状态长期延续下去,必然会带来新的战争。所以,他要求占领军尽量善待日本人民,以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合作,并确定了“一切占领政策都将通过包括天皇在内的日本政府实行”的原则。他在代表美国政府发布的《日本投降后美国的对日政策》中,首次公布了这一间接统治原则。当然,他也颇有心计地设立了附加条件:当“上述原则在天皇和其他日本当权者不能满足最高统帅提出的要求时,最高统帅有权要求改组政府机构和进行人事变动,或者直接指挥他们的行动。”这就使得麦克阿瑟对日本的控制收放自如,得心应手。但在当时美国的大多数人看来,麦克阿瑟这样做显得不够强硬。他们认为,比起其他战犯,裕仁天皇对侵略战争负有更大的责任,应把他作为最大的战犯处以死刑。有些日本人也跟着责骂天皇,说他是战争贩子,并在盟军总部前面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废黜天皇。但麦克阿瑟认为,战后日本的绝大多数人仍然崇敬天皇,如果把他送上法庭,就会引起极度混乱,至少需要100万援军来应付可能爆发的游击战争。在他的强烈坚持下,天皇的名字从战犯的名单中被删除了。不仅如此,他还要求对天皇的待遇“不应有任何降低之处,凡是一位君主所应得到的礼遇都要让他享受”,以此求得天皇对占领当局的支持,通过其对日本人民的影响,顺利实现美国重建日本的宏图。

我们固然应该对美国在二战后干涉他国内政,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行为进行强烈谴责,但是,我们不是不佩服美国在二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智慧。

你死我活、我为主子你为奴隶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已经为现代文明的主流价值观所不容。

强肉弱者违反最佳生存状态的观点也被植物界和动物界的生存现象证实:

在人类的历史上,在农业之前,植物之间本是自然竞争,弱肉强食的局面。现在,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不少这样的原始景象:原始森林,原始草原……在原始丛林中,大树下面很难生长出大树,在原始草原上,也很难生长出多少对人类有益的可以食用的植物。在没有人类干预的自然荒原上,人类想要生存是不易的,虽然遍地植物,却缺少更有利于人类的食物。正是基于这种困局,人类逐渐改变了以采集为生的方法,第一次用人的伟大力量改变了植物界弱肉强食的局面——人类开创了农业。农业的特点就是,除掉比粮食作物、蔬菜等植物生命力更强的野草,然后再播种上各种可以为人类提供理想营养的植物,但这种播种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已经发展到日益发达的现代农业。农业上不管种植什么作物,大多要通过人的作用改变作物个体间的弱肉强食,播种时并非撒下乱种,而是要考虑植株间的合适的距离,行距和株距,这体现了人类追求的平等、博爱的思想。只有如此,植株个体才能相对平等地获取阳光、空气、温度、地下的水分和其他营养,才能够获取最大的收益,如果任其自然生长,则相互间的竞争,弱肉强食必然给彼此带来严重的损害,那样单位面积的产量就会少得可怜。农业的实质也就是通过人的力量,通过去掉生命力更强的有害植物——杂草,避免植株间有害的竞争,最终改变植物间自然存在的破坏性的弱肉强食的关系,使每个个体都能获取适当的生长空间,彼此和谐相处,互利共赢(植物成片成长有利于保持土壤中的水分,根系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好地增加了土壤的通气性,更好地抗风,对付食草动物和其他侵害,这不正像人类间的互利共赢的关系么?),最终收获最大的产量。

农业如此,畜牧业、养殖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人类驯化动物之前,自然界的弱肉强食,使有利于人类的动物数量不可能有现在这么多。畜牧业、养殖业之前,人类要从动物身上获取营养和取暖遮体的皮毛,通过狩猎的方法实现对动物的利用。然而,这种方法可以获取的食物实在太有限,也太困难,聪明的祖先开始畜养动物,于是畜牧业诞生了!畜牧业使这些被人类驯化的动物避免被天敌吃掉,没有食物和水的忧愁,有病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现在,即使那些濒临灭绝的物种也能够因人类改变自然界的残酷法则而得以起死回生。比如,大熊猫,如果任其自然存在,大熊猫也许早就灭绝了。处于人类保护状态的大熊猫,数量有限,如果只喂食物,不干预其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人工养育的大熊猫也早灭绝了。人工养育的大熊猫雌雄之间不交配,这是张志和遇到的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可是,他最终通过人工授精的方法成功地在10年中养育了68只大熊猫。在自然界中,雌性的大熊猫在交配之前,往往任雄性大熊猫之间相互搏斗,最后,她会跟着战胜的最强大的大熊猫交配。其实,多数动物之间都是如此。然而,这种自然界的残酷方式却对濒临灭绝的大熊猫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如果遵循这样的规则,只能看着一只只大熊猫老病死绝。其实也正是用人的伟大作用改变了自然界的残酷法则,才使大熊猫的数量不断增加。还有,他曾成功地养活了一个只有51克的小熊猫。这只小熊猫是一对双胞胎中的弱小的一只,另一个非常正常、强壮,体重100多克,它却是一个早产儿,多种脏器发育不好,体重只有51克。正常的熊猫初生胎儿体重在100克到200克之间。它一出生就面临死亡的威胁,它可能被熊猫妈妈不小心压死,或者被熊猫妈妈抛弃,因为自然界的大熊猫一般没有同时养育两只熊猫宝宝的能力,她们通常会选择一个强壮时,丢弃弱小的。这不也是残酷的自然界法则么?张志和又一次改变了这种自然界的残酷法则,他最终通过人工干预,使51克的小熊猫成功地存活下来。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想想看,在养殖场中,在畜牧业中,这种人类的做法不是相同和相类似的么?人类通过人工干预的办法,改变了自然界弱肉强食的法则,最大程度地发展了有益于人类的动物种群。

农业、畜牧业如此,工商业和其他行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类通过法律,制裁破坏性的强肉弱食的关系,比如,通过法律保障处于弱热地位的工薪阶层的利益,使劳资双方间能够和谐相处,保持了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才能够取得更大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如果国家不存在法律制约,社会上不存在道德和其他力量的制约,任由个体自由发展,那必将弱肉强食,盗匪四起,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地域矛盾、行业矛盾等将迅速加剧、激化,最终使国家和民族陷入动乱之中,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和变乱的历史证明,没有现代的国家制度,没有法律的约束,社会就不可能取得良性的发展。

有感于此,我们日益感到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这绝对不是一种浪漫的理想主义,相反,这是一种更为理智的现实主义,是比纯粹的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更现实的现实主义。

日本人自称为“大和民族”,其名称的来历出自中国《论语》中的以和为贵的思想。日本人虽然重视内部的和谐,但在对外关系上,却犯下了一系列的错误,如果他们能够深刻了解自己的祖先给自己的民族命名的深刻含义,也许人类历史上的许多战争和灾难就会避免。战争并未使日本最终强大,相反,战争把日本变成了废墟,但战后伟大的日本人通过发展经济实现了自身的强大,最终实现了和平崛起,这应该引起一些极端主义者的深思才对。

中国自古就提倡和,故宫里的中心建筑就是太和殿。“大和民族”的“和”与中国自古提倡的“和”本是同出一源,自应最终达成共识。

像任何国家的任何人一样,日本人的国民性格也带有两重性。

当自己处于强势时,具有像猛虎豺狼吃掉其他弱小动物的兽性。日本人骨子里有一种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学习对方的目的就是为了超过对方,吃掉对方。但日本人又非常智慧权变,在强盗的面孔前,往往有一幅以和为贵、亲善、睦邻友好的面具。

当自己处于弱势时,就像狗一样忠诚,像竹子一样中空,像蜜蜂一样勤劳,像绵羊一样无条件地顺从,能够忍受来自强者的一切言行,为了忠诚,能够勇敢到献出生命,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像钢一样刚中有柔,柔中有刚。

正由于日本人的国民性格具有两重性的特点,所以,自然而然地具备了变的特点。日本人灵活善变,在菊与刀之间找到了和谐的统一。

变的原则是现实主义,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原则。

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在赤裸裸的国家利益和团体利益的基础上,达到强弱两重标准的完美统一。

下级无条件地忠诚于上级,这就是日本人经济和政治关系中的和。

以礼治替代法制,这是日本普通人之间的和。

如果说我们应该从日本人身上学习为人处世之道,学习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这也许让对日本人怀有成见的中国人无法理解。

如果让中国人学习美欧,中国人容易心悦诚服,如果让中国人学习日本人,中国人会觉得太丢面子。日本人充其量不过是个二道贩子,他本是我的学生,后来,背叛我投靠洋人,这样不齿的人,要我向他学习什么?

不过,笔者要问,中国人也在学习美欧,日本人也在学习美欧,为什么日本人最终超过了欧洲,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在明治维新时期和二战后两次把中国远远甩在了后面?

2010年,不断有媒体称中国GDP将在本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在GDP的质量、人均GDP以及经济结构等实际指标中,中国离日本的差距还很远。

正如大部分网友所言,日本的确有许多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

中国在近代以来落后的主要原因就是自大,日本人这个后起之秀超亚超欧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谦虚好学。难道中国人不应该重新认识日本人,端正态度学习日本人的好学精神么?

日本人不但在经济上实现了伟大的腾飞,而且在社会治理上完美地实现了和,虽然这个“和”的名字和启发来自于中国,但他们却做得比我们好得多,这不正是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的地方吗?

2010年,世界上各主要经济体已从金融危机的谷底中走出,但美欧经济依然乏力、需求疲软,在此情况下,中日都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从出口导向型向依靠内需型转型,对外贸易也从瞄准欧美市场转为依靠亚洲区域内部、特别是彼此间的需求来推动。

大量中国游客、投资客进入日本,中国人购买力强劲惊人,引起了日本政府官员与社会的关注,这对于持续低迷的日本国内经济无疑大有好处。近三十年来,中国形成了一个较为富裕的群体,其购买力不断提升。“东京看房五日游”、“考察日本三井不动产物件团”、“中国私营企业家日本房产研讨团”……各种名目与日本房产有关的中国旅游团、公务团正在频繁出入日本。2009年8月25日,日本观光厅公布了对游客消费进行的抽样调查,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游客在日本的消费达到每人13.7万日元的水平。仅就土特产品一项来比较,中国大陆、韩国、台湾、美国、香港等地区的总体为人均消费是4.8万日元,但中国大陆游客在土特产品方面的购买力则达到了人均10.1万日元的水平,遥遥领先于其他各国游客。以至于,日本观光厅表示:“中国人的购买力是压倒性的,在日本扫货似乎成为了他们的身份象征。”在机场免税店里全是中国人狂购物。城里有专门为中国游客服务的免税店,店里都雇用了中国人来方便服务。中国银联信用卡可以使用,有些地方还专门为银联卡客户打折。中国人抢购的大多是电子产品,比如照相机、音响等。中国人在日本的阔绰与日本国民消费心理指数下降,形成鲜明对比。这对于拉动日本内需,提振日本经济无疑有重要意义。

据日本入国管理局统计:2009年底持有中国护照的在日中国人有68万人,预计到2010年年底在日中国人的人数将达到85万人。在日侨华人成为日本社会里“第一大外国人族群”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另外,中国游客的数量也在飞速增长,日本政府提出了达到600万的目标。不论从人口基数上还是发展潜力上,中国人的购买力对日本的经济都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大背景下,中日应该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共同讲求未来的良性发展。作为亚洲合作的龙头,中日携手不仅对彼此有利,还能助推亚洲贸易流通便利化。

当前,日元的飙升给日本的出口和日本的经济复苏带来很大困难,并引发了股市下跌、通货紧缩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但日本国内市场基本饱和,短时间扩大内需并不现实。所以,日本政府还是应该把发展经济立足于扩大亚洲出口、特别是中国市场上。

而目前中国也正在进行产业升级,正从先前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向技术、资本密集型过渡。而日本的资本和先进技术正是中国所需要的。作为制造业强国,日本在节能环保、绿色能源领域优势明显,风力发电、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太阳能电池等技术更是全球领先。

中方一直希望日方放宽在日本先进技术的出口限制。但日本希望占领产业链高端,因此在高新技术出口方面比较保守。但由于扩大对华出口的需要,日方这一政策开始有所松动。2010年以来,“中日唐山(曹妃甸)生态工业园区”、天津“中日合作低碳经济示范区”等合作示范项目的都在顺利推进。

日本对中国的定位应有所改变,从先前单纯的生产基地转变为消费市场与生产基地兼而有之,这不仅利于扩大日本出口,也有利于中国引进先进技术,真正做到彼此互补互利共赢。

2010年8月28日,在第三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中,中方希望两国进一步加强东亚财金合作,如期实现2012年完成中日韩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目标,共同推进东亚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日方要求中方放宽稀土出口限制。

法国《费加罗报》在一篇题为《东京和北京:一种双赢的竞争》的文章指出,中日首先是互利共赢的伙伴,其次才是竞争对手。

当前,日本对华投资逐年增多,2010年1月至7月累积投资已达24亿美元。中日两国经贸关系正逐渐进入良性轨道。

目前,中国将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而日本制订了今后十年的经济增长战略。中日如果能够做好彼此战略对接,发挥各自优势,才能在合作中实现互利双赢。

调查显示,多数美国人认为中国比日本对美国更重要。

未来,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会到中国投资,这就是建设和谐世界的坚实的基础。

未来,主导世界的将是“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共生文化,而不是你死我活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2010年,日本和韩国在幕后老板美国的支持下,不断向中国和朝鲜发起挑衅,甚至摆出一副不惜发起战争的架势,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受到严重的威胁。

但是中国人民不害怕战争。中国人民珍惜和平,希望各国间和谐相处,共建和谐世界,同时也会做好一切准备,通过外交斡旋和军事准备,平息冲突,应对威胁。

日本人的经验教训启示我们:中国要强大,只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不过,中国必须先要做到内和,然后才能做到外和。

无数的历史证实,当一家内父子不和、兄弟不和时,就会招来外部的欺辱。当一国内部不和时,外患常常随之而来。

19世纪、20世纪世界列强入侵中国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内部保守专制,不能很好地保障民生,激发民智,发挥民力,导致经济军事严重落后于各国,结果落后必然挨打。

除了经济、军事落后,中国当时最要命的问题是腐败橫行。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实力亚洲第一,中国的海军实力要强于日本,但中国却被日本打败,根源在于腐败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每个角落,包括军队。买炸弹的军费都被用来中饱私囊,养小老婆了,这样的军队能不失败么?

所以,中国必须继续改革,继续开放,然而才能达到内和。

中国只有解决了公平正义问题,只有解决了不公平政策导致的国内国外差距(废除外资所得税优惠政策已经迈出一步)、城乡差距、地域差距、行业垄断、教育不公,解决好医疗、住房和养老问题,解决好贫富差距问题,才能实现内和。

目前,国人只崇拜权力和金钱,男人们都想掘取权力或者做权力的奴仆,女人们都想傍大款,投机横行,鄙视诚实的劳动,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和劳动被严重忽略(占劳动者大多数的中国流动人口和农民工有多少得到了公民待遇呢?中国的农民工有多少和服务企业签了劳动合同呢?中国的农民工有多少及时得到了正常的工资,以及工资以外的福利保险呢……),这怎么能够达到内和呢?

只有真正解决好政策不公、权力垄断、投机横行的问题,才能真正地实现科学民主,在社会上形成人人自尊自信,全社会尊重科学技术,尊重劳动者的良好社会氛围,这样老百姓心中的气才会顺,才能够实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只有更好地实现民主,才能更好地解决腐败问题,才能最大程度地尊崇科学技术。只有最大程度地尊崇科学技术,才真正抓住了发展和利润的牛鼻子!才能提高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

做到了国内的公正正义,自然会达到内和,实现和谐社会、和谐中国的理想。

达到内和之后,外患自然平息。

有谁敢向一个内部团结、国势真正强大的国家发起挑衅呢?

所以,光靠外交斡旋和军事准备还远远不够,只有先实现内和,这才是根本,才能够实现外和。最终实现与世界各国人民和谐相处,互利共赢,共建和谐世界的理想!

当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不再是口号,而是中国人真诚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时,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将离我们将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