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色盲讲故事.1
1473100000034

第34章 鲁仲的故事 (1)

当时齐国的闲散人员鲁仲连恰好在邯郸,听说这事儿后,就找到了平原君:你打算怎么办?

平原君很无奈:我哪还敢打算什么啊,前一阵胡出主意,损失了四十万大军。现如今秦国人围在邯郸城外面就是不走,我是一点儿招儿都没有了。

鲁仲连很鄙视平原君:以前觉得你还是块料,今日一见,原来也是绣花枕头一个。那个新垣衍在哪里,我去见识一下。

虽然鲁仲连很嚣张,但是平原君还是答应帮他搭个桥,让他见识一下新垣衍。

听了平原君的介绍,新垣衍的第一反应是不见:我是一个肩负着重大使命的人,没工夫跟闲散人员瞎扯。

平原君半威胁道:我都告诉人家你在哪里了。

是主动接见,还是被动地被会晤,你看着办吧。

新垣衍也很无奈,只好答应见一下。

见到正主儿新垣衍后,鲁仲连是徐庶进曹营,啥话也不说。

看着这位爷这么有范儿,新垣衍只好主动打破僵局:现如今还在邯郸城中的,都是想从平原君那里捞点儿什么。看阁下你不像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主儿,干吗还在这么危险的地儿待着?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即使身无分文,人也有规避风险的本能啊。

这时候,鲁仲连也不端着了,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自己就是看秦国人不顺眼,要帮赵国人一把。

新垣衍心说话,就你,行吗?于是虚心请教:先生有什么好办法吗?

鲁仲连也没什么新创意:合纵,只要说动了燕国和魏国答应合纵,齐国和楚国肯定也会来帮赵国一把。

新垣衍一听,你鲁仲连吹得有点没边儿了吧,燕国或许能够答应合纵,我就是代表魏国来的,你咋能让魏国也插一杠子呢?

鲁仲连的胸中有一大把竹子,那是魏国没有看到秦国称帝的麻烦,只要它看到秦国称帝的麻烦,肯定会来帮赵国一把。

新垣衍心想,一顶不值钱的帽子,能有啥麻烦啊,于是继续虚心请教:秦国称帝有啥麻烦啊?

鲁仲连讲了一个故事。

当年没人愿意搭理那个没啥用处的周天子,而齐威王积极主动去朝拜周天子。后来周天子驾崩了,齐威王奔丧的时候晚了一点儿,周王室的人就端起了架子,痛斥齐威王不懂规矩,声称按有关规定,像齐威王这样怠慢天子丧礼的,是要杀头的。齐威王一看周王室蹬鼻子上脸,说了心里话,靠,你个小老婆养的。

讲完故事后,鲁仲连作了总结,天子就应该有天子的架子,周王室的那个要求也不算过分。

听完这个故事,新垣衍道出了自己的无奈:人比人气死人啊,十个仆人伺候一个主人,不是这十个人的力气比不上主人,也不是这十个人的脑瓜子不如主人的好使,而是这十个人对主人心存畏惧啊。

看新垣衍这么没出息,鲁仲连叹了一口气,唉,难道魏国就是秦国的仆人吗?

新垣衍的确是没出息:就是这样。

鲁仲连悠悠说道:那我能让秦王把魏王剁成肉酱。

一听这话,新垣衍的脸拉得比驴脸还长,嘁,就你?

鲁仲连告新垣衍,你还别不信,只要秦国顺利称帝,那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给魏王安排助手了。

秦国人安排的助手,当然不会始终代表魏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魏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魏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魏国”换成“秦国”还差不多。到时候,魏王要是能心情舒畅才见鬼呢。就连你新垣衍,只要不合秦国人的口味,那也得靠边儿站。

一听鲁仲连这么说,新垣衍吓得出了一身冷汗,魏王能不能心情舒畅与我无关,就是为了自己在魏国的位子,也不能尊奉秦国为“帝”。

鲁仲连那个合纵的主意没啥新鲜的,不过他指出秦国称帝的严重危害,还是有自己的原创性的。

对秦昭王来说,称帝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三十年前人家就自称过“西帝”了。

俗话说得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三十年前,天下有三个强权:秦、齐、楚,其他大国也都不是吃素的,秦昭王只能陪着小心地跟齐国玩儿G2。

三十年后,齐国成了植物人,楚国成了搬家公司,燕国回到了解放前,赵国赔了四十多万,韩国和魏国就不说了,纯粹是马尾提豆腐。

如果此时秦昭王再自称“帝”,没谁能怎么着他了,不过呢,自娱自乐实在是没什么意思。楚国人在春秋时期就自称“王”了,但他该是蛮夷还是蛮夷,中原诸侯并没有高看他一眼。

现如今,秦昭王自己称帝,跟楚国人当年的处境应该没什么特别大的不同,那些诸侯肯定还是假装看不见,一顶“帝”的帽子吓唬不了他们。

如果秦国戴着这顶“帝”的帽子去怎么着那些诸侯,算起来还是侵略,那些诸侯可以用各种手段来反抗,并且是合理合法的反抗。

不过呢,要是天下诸侯尊奉秦昭王为“帝”,那就是两回事儿了,是他们自愿(哪怕是名义上的自愿)接受秦国的领导。

到时候,就像鲁仲连说的那样,秦国可以拿着这个“帝”的名义,合理合法地干预诸侯的事务,顺手拿到自己想要的,成本相当低廉。这时候,诸侯们再有什么不情不愿,那就是对抗老天爷了,所有的合法基础都没有了。

简单说,就是“名”和“实”的关系,在没有实力(或者相对实力不够)的时候,“名”没啥特别的作用,周天子一直就是天子嘛;当有了实力(或者相对实力足够)后,“名”就能带来说不清的好处了。

此时的秦国虽然牛气冲天,但是相对实力还是有点儿欠缺,还需要别人来尊奉为“帝”。到了秦始皇,何止是自己称帝啊,那都是“皇帝”了。

新垣衍宣布调解失败后,也预示着魏安釐王亲手点起的和平火种悄无声息地熄灭了。

魏安釐王是一个懦弱的人,也是一个有良心的人,却也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当时天下已经到了无论“名”还是“实”,都要斤斤计较的时刻,此时再想用虚“名”来换取“实”利,已经不可能了。

听了鲁仲连的一通分析,赵国上下也明白了,尊奉秦国为帝跟亡国没啥根本性区别,还是跟该死的秦国人死磕到底吧。

赵国一家跟秦国人死磕,后果如何,他们自己都没有底。楚国的援军远水解不了近渴,还是打一下魏国这个就近水源的主意吧。

窃符

都到这个点儿了,平原君也知道,魏王是没啥指望了,看看自己的小舅子有什么招儿吧。平原君给信陵君写了一封信,这是一封火药味相当浓烈的信。

在信中,平原君上来就是一通脾气:俺当年高攀你们家这门亲事,就是看在公子你急人之困的面子上。现如今,邯郸城眼看就要完蛋了,魏国的援兵还不知道在哪里,公子急人所困的劲头到哪去了!

平原君也是明白人,这是在求人,光用火药去轰炸是不行的。虽然“急人所困”是名牌商标,但是贴着名牌商标的不一定就是名牌,万一这火药一炸炸出个假冒伪劣产品来,咋办?

在信的末尾,平原君没有了火药味,而是充满了近乎哀求的温情脉脉:你就是不管我的死活,难道不考虑一下你姐姐的下场吗?

不管是真名牌还是假名牌,一打亲情牌都是真名牌,平原君实在高明。

接到姐夫的来信,信陵君也赶紧动身去找哥哥魏安釐王。信陵君门下的食客也在信陵君的动员下,日夜不停地在魏王耳边聒噪。

魏安釐王是你有千条计,我有老主意,任你把天说下来,我就是按兵不动。

实在是不能怨魏安釐王的执著,魏国从一个横跨黄河两岸的风云大国变成一个龟缩一隅的弹丸之地,基本上都是拜秦国所赐,这已经从心理上把历代魏王彻底摧垮了。

看到哥哥这么执著,信陵君也没招儿了,毕竟魏国这家公司的老板是哥哥,老板不发话,他这个弟弟又能怎么着呢?

不过,为了证明自己是假一赔十的真名牌,在“急人所困”商标下的自己是质量信得过的产品,信陵君必须做点儿什么了。

既然哥哥不肯为自己的质量背书,那就需要自己去给姐夫展示了。

信陵君把自己的门客召集起来,向他们宣布,自己就要到邯郸前线去了,愿意同去的,热烈欢迎。

我虽然不能把你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