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色盲讲故事.2
1473200000039

第39章 优雅地退场 (2)

范雎推荐的这个恩人,也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王稽的罪名是私通其他诸侯。

王稽极有可能跟其他诸侯有过交往,这是由他的工作地点决定的。河东郡跟韩、赵两国接壤,作为最高地方长官,王稽少不了要跟这两个国家打打交道。按说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工作需要嘛。但是同样的事儿,由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传扬出去,后果就会很不一样。

传扬王稽私通诸侯罪名的是他的下属,这下王稽浑身是嘴也说不清了,你自己的下属天天跟你低头不见抬头见,他们说的事儿肯定是八九不离十。

王稽的下属之所以搞他,还是因为邯郸之战。

这一仗竟然能够折腾到现在,也怪不容易的。

邯郸之战的时候,河东郡是秦军的前进基地,因为前线不怎么顺利,河东郡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郡内的大小官员累得哭爹喊娘。

这时候,有人半提醒地问王稽:你怎么不好好犒劳一下部下呢?

大树底下好乘凉,有个好领导,下属们的日子就会很爽;下属们爽了,才会由衷地赞美自己的领导,领导这棵大树才能真正做到树大根深。

所谓的相辅相成,大概就是这样吧。

听了这个提醒,王稽满不在乎,拿自己跟秦王的关系说事儿:我跟大王的关系铁着呢,犯不着让别人去说好话。仗着自己跟秦昭王的铁关系,王稽并不怎么体恤下情,没有给下属们增加什么额外的待遇。这下就把所有的下属都惹毛了,这些年来我们没功劳有苦劳,没苦劳有疲劳,你王稽也太不厚道了吧。

从依法治国的角度来说,王稽做得相当到位,要想改善生活待遇,不但要努力工作,还得要有工作成绩,没有功劳,再多的苦劳、疲劳都是白扯。可是,人是有感性思维的,在某些情况下,人们首先考虑的是合不合情,而不是合不合理、合不合法。

王稽机械地执行秦国的法令,也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

听说王稽跟其他诸侯有来往后,这些被折腾得七荤八素的下属,立刻就盯上了这个有缝儿的蛋。

事实证明,王稽高估了自己跟秦昭王关系铁的程度,秦昭王并没有放他一马。

秦昭王五十二年(前255年),王稽被弃市(死刑的一种)。

邯郸之战,让范雎的两个恩人全折了进去,看来这一仗不仅是秦国的难堪,也是范雎的滑铁卢。

这下秦昭王也坐不住了,打算把范雎一块儿收拾了,毕竟他推荐的这两个人实在太不靠谱了,有一不能有二啊。

范雎也很识相,主动向秦昭王要求自裁,不是白起那种用剑自裁,而是用毒药自裁。

用毒药比用剑更高级一点儿,不用流血不说,还能混个囫囵尸首。

范雎之所以提这么高的要求,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在为领导考虑。

范雎是秦昭王一手提拔起来的,把国家大事交到他手里不说,还尊称他为“名誉父亲”。如果拉出去一刀咔嚓了,就表示领导的眼神不怎么够用,直接影响领导的伟大光荣正确。如果范雎偷偷摸摸地服毒自尽,既承担了自己该承担的罪责,又保全了领导的英明神武。

时时刻刻不忘维护领导的光辉形象,多么好的一位同志啊!

也许是秦昭王觉得杀了范雎也没什么用,也许是范雎的自裁请求打动了秦昭王,秦昭王决定再放范雎一马。

接连被两位恩人各摆了一道,范雎意识到自己该离开秦国的政治舞台了。伴君如伴虎,今天因为各种原因国君不追究你的过失,并不代表他永远不会追究你的过失,如果哪天因为芝麻绿豆的事儿,来个老账新账一起算,那下场可能还不如商鞅呢。

颇知进退的范雎主动向秦昭王提出辞职,并且还向秦昭王推荐了一个接班人——蔡泽。轻轻地退出了秦国的政治舞台,范雎也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范雎的这个下场,来源于文献记载:《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战国策·秦策三》。在云梦出土的竹简则有另一种说法: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

范雎的死跟王稽被弃市,有关系吗?

从这几个字,很难看出来。

在这个时代里,秦国人制造了太多的血腥,我希望他们对范雎温情一点儿。就算是一点儿自我安慰,或者是自我麻醉吧。

相对于商鞅的惨烈,张仪的狼狈,白起的无辜,在秦国这个舞台上,范雎谢幕的身段还算是优雅。

虽然范雎本人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他留下的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到今天还是熠熠生辉,成为大国外交的圭臬,并且适用于全世界。

商鞅只是中国的,范雎则是世界的,就这一点来说,范雎比商鞅还牛。

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九月,秦昭王不顾白起的合理化建议,执意决定攻打邯郸。

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白起被自杀。

秦昭王五十年十二月,王龁率领秦军撤离邯郸。

秦昭王五十二年(前255年),王稽被弃市、范雎谢幕。

风风雨雨三四年,邯郸保卫战总算是曲终人散了。

这一战,秦国人损失了一个武安君、一个应侯和数量不详的将士,收获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

单纯从这场战役来说,秦国人还不如一百年前的魏国人,人家魏国好歹还拿下过邯郸城呢。不过,放在整个天下来说就是两回事儿了,这会儿没谁能够在这个失败者的背后再捅一刀了。

像一百年前一样,赵国人在邯郸笑到了最后,但是这个笑容并不甜美,更像是苦恼人的笑,因为再也没有一个赵武灵王来让赵国雄起了。

虽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辉煌,但是赵国为历史贡献了最惨烈的一页,直到今天,高平地下的累累白骨,还在无声地诉说着这一页背后的血腥。然而,走向没落的赵国又给历史贡献了一个千古之谜。

在这个千古之谜上演之前,还是让我们再送别一个人吧,他忙活了五十多年,也该歇歇了。

到了秦昭王五十二年,风流多情的宣太后早就去世了,权势冲天的穰侯随后永远地退出了政治舞台,杀气腾腾的武安君悲愤地谢幕,集大智慧和小聪明于一身的范雎也优雅地鞠躬告退,只有男一号秦昭王还活跃在舞台上,继续前辈们的梦想。

虽然邯郸失利粉碎了秦昭王灭亡赵国的美丽梦想,但他还是完成了一件前辈们没有完成的壮举。秦昭王五十二年(前255年),象征天下的九鼎,从周王室来到了秦国,名义上秦王成为了新的天子。

面对这份荣耀,秦昭王可以骄傲地宣称,这是我一个人的!

从公元前316年张仪建议秦惠王挟天子以令诸侯,到如今九鼎正式入驻秦国,时光已经过去了六十年。

这一甲子的岁月里,历史执拗地按照自己的轨迹在运转。秦惠王不敢挑战它,秦武王在它面前碰了一鼻子灰,齐湣王无视它,结果给齐国提前举办了一个葬礼。

历史有它自己的轨道,不要试图去改变它,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

除了因为斗气杀掉白起,总体说来,秦昭王还算是一个厚道人。对已经退出政坛的重臣兼政敌,他做到了适可而止;对帮助自己的功臣,不仅给予了自己所能给予的荣耀,还帮着他干私活儿,在范雎犯有重大过失的情况下,依旧让他善终。

厚道的秦昭王,也取得了一个他的后人不能企及的成就——长寿,在位五十六年。

秦昭王五十六年(前251年)的最后一个月,闰九月,秦昭襄王去世,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随着这些人的离去,一个持续了数百年的时代正式结束了。

过去的几百年,大家为了称霸而争霸,最高的奖赏就是霸主。只有齐湣王去打天子的主意,结果死得极其难看。

范雎提出远交近攻策略的时候,目标也不过是让秦国独霸天下,而没有想到那个最高目标——一统天下,一人独尊。

这一切还要等待另一批人来完成,这一批人开创了一个跟以往都不同的时代:帝国时代。

有趣的是,启动这个统一程序的人,却是一个地位并不高的人——商人吕不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