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跳跃的心灵体操
14736000000008

第8章 学会处世艺术

1怎样做到大智若愚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好:“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辩因物而言,己无所造,故若讷也。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其实,最正直的人是外表很委屈随和的,但是个很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代表的就是行不露色。真正的有才能的人,是不需要刻意去表现自己的才能的。

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充分的表现自己的“大直若屈,大智若愚。”

做人就要学会“屈”

很多的时候,任何事情不是自己想怎么样去做就能去做的,自己的能力与所处的环境等形成了一定的差异后,不得不去学会适应,而不是去任自己的所想去办到事情的。

有两位名学府的高材生,一起到南方某经济特区打工。甲被安排搞统计,天天和报表打交道,所学的知识派不上用场。他感到太委屈,便跳槽到别的单位,结果连跳十多次槽,十年后也未被重用。而乙进公司时也是统计员,他安心工作,十年后是这家公司的副总经理。同样是高材生,甲是弃“屈”图“伸”,结果一事无成。而乙则是以“屈”求“伸”,结果成功了。须知当今高材生比比皆是,用人单位不是先在“屈”中考验你的本事和品德,怎敢一开始就重用你让你“伸”呢?所以作为大丈夫首先需要能屈能伸才是。

社会中,往往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就像两名大学生一样,要想取得好的人生,必须经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地位。人生中,一般认为屈伸代表着进退,“屈”意味失意,“伸”则为得意,这只是从表面上去理解的。实际上,人生中的“屈”与“伸”远远不是这样简单。《后汉书·班固传》说:“虽屈伸无常,所因时异。”也就是说,人生中的“屈”与“伸”是应该顺从时势与环境的变化,不可盲目胡来。同样需要能屈能伸也是大丈夫所为。

若愚是“智”的表现

人们不禁会问:“什么是真正的‘智’呢?”“智”这个词也许在我们的眼中是一个很容易解释的词语。智即表现为聪明。但其实不是的,真正的“智”人是“愚”者。

有时,不如去试着想想,学会做些“愚”的事情。在自己迫不得已的时候,不应该去太过于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应该表现的多为内敛。有时许多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就解决的。

孙膑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从小和庞涓一块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庞涓的天资学业虽较孙膑差得很多,但他为人奸猾,善弄小权术,又轻易不被察觉。两个人出师后,庞涓一直都嫉妒孙膑的才华,于是,便以孙膑私通齐国之罪的理由,奉魏惠王之命对其施以膑足、黥脸之刑。

孙膑是个意志非凡的人,遭到庞涓暗算后,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他一方面与庞涓巧妙周旋,一方面在努力寻找时机,尽早摆脱庞涓的监视,心想有朝一日驰骋纵横。于是,他决定佯狂诈疯,以倾庞涓的警惕之心。一天庞涓派人送晚餐给孙膑吃,只见孙膑正准备拿筷子时,忽然昏厥,一会儿又呕吐起来,接着发怒,张大眼睛乱叫不止。庞涓接到报告后亲自来查看,只见孙膑痰诞满面,伏在地上大笑不止,把刚写成的几篇兵书一片一片地烧毁,一会大哭,一会儿大笑,一会儿又做出各种傻相:不是唾沫横流,就是张目乱叫不绝。庞涓非常狡猾,为了考察孙膑狂疯的真假,命令左右将他拖到猪圈中,孙膑披发覆面,就势倒卧猪粪污水里。此后庞涓虽然半信半疑,但对孙膑的看管比以前大大地松懈了。孙膑整日狂言诞语,或哭或笑,白日混迹于市井之间,晚间仍归猪圈之内。数日后,庞涓始信其疯,放松了对他的看管。这才使孙膑不久得以逃出魏国。

孙膑不就是通过自己“愚”的表现去使自己免除困境的吗?孙膑的装傻弄呆,达到了逃避危难、保全自身的目的。大智若愚在无备中表现有备,在静中观察动,在暗中分析明,因此它比积极、比有备、比动、比静更具优势,更能保护自己。

处在这个社会上,人们随时会和不同的人们打交道。有的人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取得事业和生活的双丰收;有的人却磕磕绊绊、四处碰壁,事业和生活对他们而言,则是晦涩和黯淡的。所以在生活中要做到能屈能伸,才会让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

人世间的许多事情都是无法去正常预料的,要学会适当的能“屈”和能“愚”,才是人所具有的内在本质。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很美好的解决的,就看一个人的领悟能力了。俗话说:能“屈”能伸的人才是大丈夫。看来能“愚”也是如此。智者的表现也许就是“愚”到了极点了吧。

所以,青少年要学会适当地“屈”和“愚”,这样自己在内心会觉得自己的能力还是很不足,那样自己就会发现本身就会存在很多的缺陷。做事情就会变得越来越完善了。

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还是很浅显的,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还是不足,对好多的事情判断都有一定的误差,但是只要做到在待人接物或是其他的事情上,做到能“屈”能伸,大智若“愚”就会更好吧。那样青少年的心态就会慢慢地平和一点,对待事物的看法就会改变了许多,对自己的成长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2为什么要成为追星族

你的困惑:“啊!某某明星和我握手了!”、“别洗这件衣服,有明星的签名呢!”这些话经常从青少年的口中冒出来,那么到底“追星”该如何对待这种行为呢?面对那些迷茫与狂热的眼神,许多青少年朋友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我来为你疏导:

心灵故事之→2003年4月,歌星、影星的张国荣跳楼自杀,震惊港台演艺圈,也震惊了无数喜欢他的歌迷,很多歌迷都无法接受张国荣已经死了的事实。大连一位16岁的少女只因父母不给她买张国荣的CD碟,在家中自杀身亡以示抗议;一位17岁的少女在张国荣死后的第二天,就不再上学,只待在自己的小屋里听着张国荣的歌,两年里足不出户;一名因喜欢张国荣而辍学的少女,因忍受不了父母的责怪和偶像张国荣去世的打击,拿起刀片割腕自杀。虽经抢救脱险,但对生活已心灰意冷。

2007年,一名女歌迷为了见偶像刘德华,从16岁开始,荒废学业和工作,曾四次前去香港见偶像,父母为圆女儿梦想而倾尽家产,最后老父亲客死异乡,而女儿依然不知悔改。其实,这样疯狂的追星事件一直都在不停上演,有因迷恋明星而见不到吞药自尽,有嫉妒明星结婚扬言要杀其恋人的……频繁出现的疯狂追星事件让人震惊。

透视心灵深处→

追星,在当今社会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追星族”这个名词越来越普遍,尤其是青少年,他们似乎是“追星”的易感人群,对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看他主演的每一部影片,听他唱的每一首歌曲,对他的比赛更是一场不缺。谈到偶像的一切,都如数家珍。这种“追星”现象到底该如何看待呢?

有心理学者指出,青少年的追星行为有如“青春痘”,是青春期不可避免的现象。这与他们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有着直接的关系。偶像崇拜是青春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青春期心理需要的反映。就人生发展阶段的规律来说,这种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

(1)慕拜心理。青少年成长之际,社会角色意识开始觉醒,非常渴望得到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而明星受公众追捧、风光无限,往往成为青少年模仿的榜样。青少年们所追的星,男的大多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扮演的也多是些义胆冲天、侠骨柔肠的铮铮铁汉;女的则羞花闭月、沉鱼落雁,扮演的也多是些娇媚可人、善良温柔的亭亭玉女……通过模仿明星的服饰、爱好、习惯,想象自己也像那个被人喜欢的人,借此获得满足感。

(2)从众心理。因为喜欢明星而喜欢自己,因为有一群人都喜欢某个明星,因而获得自信与归属感,是青春期青少年特有的心理表现。在中学生中,追星现象很普遍,势力也很大,以致本来没多大心情追星的同学,为了不被看做“落伍”,不被视为“异端”,也自觉不自觉地入了流。

校园追星族的出现自有它的成因和必然。追星本身并不一定是件坏事情。追星是一种精神享受。就像养花爱好者把喜怒与花草联系在一起,养宠物者把哀乐与小动物联系在一起,集邮爱好者把情感寄托在邮票上一样,只是各自的爱好不同而已。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追星和崇拜偶像,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没有盲从性,能从明星身上学到好多好的东西,如:某些歌星、影星为慈善事业捐款、看望艾滋病孤儿等等公益活动。他们知道,追星是为了追求明星的亮点,学习明星好的东西,并以此为榜样,在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积极奋进的精神。从这方面来说这是可取的,并且是可以大力宣传的。

然而,少数“追星族”对心中的偶像盲目崇拜,狂热模仿到发疯、发烧、发昏的地步,则会产生不良后果,对其个人和社会都有—定的危害。如果追星成痴、成迷,甚至神思恍惚,坐立不安,无心学习,或日夜苦求“星”的出现,就确实属不正常的“情结”了。每次有知名演艺人员开演唱会,常见“追星族”一路跟踪、呐喊,甚至不惜逃学、打地铺,熬夜排队买票,就为了一睹心目中的偶像。有些青少年为了看明星的演唱会而逃学,整天沉迷在明星的世界里,上课精神不集中,回家头一件事就是听唱片看电视,不认真学习和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甚至出现厌学、弃学,导致学业的荒废。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

解开心结→

年轻如花一般的岁月,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自己的偶像,每一个年代都有每一个年代的明星。明星是什么,明星只是事业成功的一群人,喜欢他的人于是就把他当做自己的偶像,当做自己的奋斗目标。

虽然歌迷偏执的行为只是个别现象,除了少数疯狂得无法自拔的粉丝,多数追星族还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能正确分析偶像的优点和不足。但明星越来越多,追星族越来越庞大的今天,我们不能不把目光聚焦在追星族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上,如今,追星现象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如何正确的追星、健康的追星?如何通过安全理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对偶像的喜爱之情,并以其优点为榜样,在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积极奋进的精神?

对于追星族来说,摆正心态是最重要的。明星是自己的偶像,并不在于他的外表,而是他们艰苦奋斗成功的精神。也就是说,追星族所追求的应是明星成功前的奋斗精神和顽强毅力,而不是他无聊的八卦新闻。就如郑智化,2岁时就患小儿麻痹不能走路,直到7岁时通过手术才能靠双拐走路。可他身残志不残,通过自己自强不息的毅力打造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唱红了大江南北,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星是为了帮助自己进步,而不是为了某一个明星而失去自己。

追星对青少年来说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但要把握好分寸,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盲目追星。

你所崇拜的应该是真正值得你崇拜的,是那些高超的人格与气度,而不是虚有的外表;是那些不仅仅可以吸引你目光的光鲜,更应该能震撼你的心灵。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明星远不止影视歌星和体育明星,还有众多的科学之星、政治之星、思想之星、技术之星……他们给我们人类带来的是更大的幸福和财富,更值得去学习。

(2)不疯狂追星。

不要滥花时间和钱在追星上。几乎所有的人,当他从青年走向中年时都会发现偶像毕竟是偶像,他们往往是昙花一现。当稚嫩的心逐渐成熟,那的“星”光就逐渐暗淡。追星也就没有什么可夸耀的,更不应该成了你生活的全部。所以,不要在追星中失去你自己,因为你最终只能成为你自己,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3)因势利导,培养具体的兴趣爱好。

追星不是生活的全部,你可以培养一两种具体的兴趣,如音乐、舞蹈、体育项目、航模、收藏、制作等等,这样,既可以使你的追星兴趣得到适当的降温,也可以使你把精力和时间顺利地转移到健康有益的兴趣上来。

(4)善于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积极的人生经验。

一个好的偶像能使人的生活变的充实、丰富,生活的目的更加明确!慎重选择值得追的星,以他为榜样和偶像,在给你的生活增添色彩的同时,“超过他,也成为明星”的念头会激起你更多的潜能!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对人生追求的体验,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过程,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自己人生的理想,心目中追求的人生目标和偶像,当前的追星也是这样。但是,要知道凡事都有一个度,过度,就会走向反面。在追星而发烧时,能不能留给自己一点理智,克制一下盲目,多看一点现实,少回味一点梦幻,多一点创造,少一点模仿……正确认识追星现象,正确引导追星情结,把学习放在首位,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3为什么不能讲“哥们义气”

你的困惑:我们学校近来出现很多帮派,他们每天称兄道弟,醉心于哥们义气式的友谊,喜欢依照武侠小说中的那些“侠客”们“拜把式”的朋友关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因此,打架斗殴就成了学校里常会出现的表演,我想问,难道男生就必须要讲哥们义气,帮他们犯错误吗?这是真正的友谊吗?

我来为你疏导:

心灵故事之→故事之一:

在校学生段某敲诈了同学梁某、胥某的钱物,次日,梁某约了三位朋友来“讨回公道”,那三人一听朋友受欺负,很是气愤,于是找到了段某,将毒独打一顿。段某遭到毒打很不服气,便找了四五个哥们,将梁某围堵在回家的路上,其中段某持刀,杨某等人手持钢管,致使段某多部位软组织损伤。这几名青少年的行为已构成了犯罪,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各类报刊中不乏这样的事件,由此也不难看出,这些青少年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哥们义气浓所造成的。

故事之二:

小王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小王做什么事情都很积极活跃,在大学一年积累了不少的哥们关系。平时你今天给我一盒烟,明天我请你吃顿饭,你早晨帮我教训了一个“冤家对头”,晚上我就替你给“仇人”放血。小王知道这不是真正的友谊,只讲哥们义气也是不对的,但是为了“义气”,为了面子也不得不帮朋友,最终也导致自己陷入了错误的深渊而不能自拔。

透视心灵深处→

中国人向来都把义看得很重。儒家尊崇的“仁、义、礼、智、信”中的“义”就排在第十位。学生之间要不要讲点“义气”呢?要!但不能讲“哥们义气”。因为,哥们义气是一种基于无知和盲从,无情感基础的冲动,是一种非理智的行为,是与现代文明社会极不相容的行为。“江湖义气”或“哥们义气”只讲“友情”不讲是非,与友谊有本质的区别,很多青少年就是因为分不清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或“哥们义气”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呢?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美好的情谊。俄国文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交朋友干什么?为的是到紧要关头能有储备的代办处。”真正的友谊不是在口头上的,要在行动上互相帮助。当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朋友会无私地帮助你;如果有了烦恼和苦闷时,朋友会耐心地倾听,并且为你寻找一种合适的方法摆脱它;当犯错误时,朋友会义无反顾地指出来,帮助你走出迷途。这才是真正的友谊。没有朋友的人通常会感到孤立无援。朋友是成功的催化剂,是心灵的镇静剂,是快乐的源泉之一。

当然,友谊也需要讲义气,但是这种义气并非“哥们义气”。“哥们义气”不是义气。义气者,刚正之气、正义之气也,它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如果不辨是非地“为朋友两肋插刀”,甚至不顾后果,不负责任地迎合朋友的不正当需要,这不是真正的友谊,也够不上真正的义气。

刘胡兰为了保全同志们的生命和乡亲们的安全,直面敌人的铡刀,视死如归,连刽子手都不寒而栗,又是何等的正气凛然?而哥们之间那些所谓的义气只是一味地盲从,没有原则,不霁法规,是非不分,相护的包庇。为了所谓的“朋友”,甘愿去杀人放火,被绳之以法时还叫嚷着“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这算“义”吗?哥们义气往往以维护小团体利益为出发点,为了报恩或复仇,不惜牺牲和损害社会或他人的利益,对不是自己的“哥们”则不讲感情,不讲友谊,最终结果必然导致害人、害己、危害社会。可见,哥们义气并不义气,而是流氓气、无赖气、地痞气和混世魔王气,没有一点点正义之气!“哥们义气”与友谊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渴望友谊,需要友谊,但是千万不可误把“哥们义气”当做友谊,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解开心结→

如果你正受着“哥们义气”的左右,那么该如何走出这个误区呢?

首先,要拔除哥们义气的思想根源。要认真思考一下,你是为什么对他产生兴趣的,哥们义气有哪些危害?思想决定行动,只有了解了思想症结,我们才能勇敢地告别“哥们义气”,在行动上下工夫。

其次,要积极培养高级情感如道德感、友谊感、集体感、荣誉感等等,去取代头脑中那种狭隘的“哥们义气”。一个人的脑子,容量总是有限的。这方面想得多,那方面就想得少了。只要让健康的思想在你的脑中占据了主导位,那么,那种低级的,狭隘的“哥们义气”就没有阵地了。

再次,理智的思考问题,不要做冲动的奴隶。古人云,“行成于思,毁于随”,就是说多想可以事先避免许多差错。也许你也发现了,以前你受“哥们义气”的影响很深,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你容易感情用事,太过于冲动,容易在不理智的情况下做出决定,结果酿出很多祸事。所以遇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再有人用“义气”拉你干错事,你便会有所察觉,不为“义气”所动了。

此外,青少年还要形成正确的交友观。

4为什么网瘾犹如精神鸦片

你的困惑:我无法抵挡网络的魔力,父母不让上网,我就去网吧,不论是游戏还是网聊,都让我兴奋不已。我爱上了“上网”,我无法自拔,它犹如鸦片,让我难以戒掉。但如果一定要拿学习、大学来换的话,我还是想要上大学,我想要逃开网络的魔掌,谁能帮帮我?

我来为你疏导:

心灵故事之→浩仁的父母都是教师,浩仁在初中升高中时以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进入了一个颇有名气的“优等班”。浩仁的成绩一直在班上是第一、二名,但这段时间以来,成绩却急剧下滑,据老师反映,该生逃课已成了家常便饭。原来浩仁上高二后就迷上了网吧,在2011年高考前一天的晚上,浩仁出现了精神分裂被送往医院治疗,这实在令人惋惜……

一天深夜,某市几名青少年,连续数小时在网吧玩游戏,钱用光了,但还没过够瘾,便相约上街寻钱,走到街上,看到一个同龄少年边走边打手机,便恶从心中。于是几个人一拥而上,不仅抢走了对方的手机,还用水果刀捅伤了该少年。其结果最后当然是难逃法网。

透视心灵深处→

如今,电子游戏机已从青少年的生活中退出并销声匿迹;但作为电子游戏机的后继者——网吧,则以另一种形式悄然占领了这块失地。网吧作为新时代的产物,令众人着迷,对青少年的影响则更为严重。网吧的适应面积较为广泛,男女老少皆宜,而其内容相较于电子游戏室也是丰富多彩。但它对人们的危害性丝毫不亚于电子游戏室,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它对于青少年的危害则更为突出,因为泡网吧者多为青少年。

网吧的利弊,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客观来说,网络的信息量大,交流速度也快,这不失为青少年寻求知识的一个好的渠道,网吧的出现也为众青少年的交流、创新、娱乐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服务。尽管网吧给青少年带来了一些积极之处,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影响却大于其积极影响的成分。

沉迷网吧的危害

(1)环境复杂。

在这个复杂的地方,有着各形各色的人出入,青少年单纯的心灵在这里很容易会误入歧途。在媒体上不乏看到,因筹钱上网而联伙偷窃、打劫;为网恋上当受骗;这些都不能不令许多家长谈网色变。青少年由于自控能力薄弱等自身原因与网吧的混乱管理等诸多种种客观因素,让网吧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由于在网吧,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有,所以难免会有抽烟者,青少年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必会抽烟成瘾。当青少年成为被动抽烟者,必然会对其身体带来伤害。

(2)网络设置不严。

部分网吧中未设置不良信息过滤器,所以会有各种不健康的信息自动或在青少年不经意的鼠标点击下跳出,如果青少年不能有效地辨别其健康与否,那么这种不健康的信息就会毒害青少年的思想,影响其心理健康。

(3)电脑辐射。

在网吧中至少会有近五六十台电脑设置,主机箱与显示器离得也较近,这样就会产生大量的强辐射,会给青少年的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显示器的辐射容易导致近视,也很容易使皮肤干燥缺少水分,引起斑点。电脑主机箱的辐射会让人体的内脏受到严重损伤。再加上长期上网保持一个姿势,会造成身体血液循环不畅,细胞长时间无法进行有氧呼吸,更严重的会患上颈椎病、腰椎病等,对青少年的身体所造成的健康损伤实在是太大了!

(4)摧残身体。

青少年由于长期泡吧导致过度疲劳,再加上网吧空气不流通,人口密度大,烟味、汗臭味、食品味等,可谓是味味俱全;打闹声、机器声、脏话声等,也是不绝于耳;这些飞舞着无数细菌和脏话的环境,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一般情况下,玩通宵的网迷从网吧走出来时,都是眼睛红肿、两腿无力、蓬头垢面。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如果不分昼夜、不知饥渴地长时间泡网吧,对其身体的摧残不亚于毒品。

(5)网费容易成为犯罪的动机。

在网吧消费的青少年一部分是在校学生,一部分是社会青年。这些青少年多没有经济收入,衣食住行都靠家长供应。尤其是家庭离异的子女,他们长期缺少父母的教育和关爱,从小随着祖父母长大。这些青少年很容易养成刁蛮任性、颓废消沉的必格,这会令其对人生没有信心,对社会充满敌意。在网费不能支持之时,便会采取极端的方式来抢取财物,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6)形成不良行为倾向。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处于心理断乳期,心理上的不成熟,致使他们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进而效仿。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包括不良嗜好、外形、动作、服饰等。他们所效仿的事物都是不加分辩的,有时也是无论好坏照单全收。最常见的有:抽烟、讲脏话、不良卫生习惯、打架等。

解开心结→

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扩散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网吧”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网络和其他新鲜事物一样,也有“双刃剑”效应。对于青少年来说,网上有许多有益身心的东西,如网络学校,即使在天涯海角也能得到名师的指点;有许多适合于青少年所需的知识和游戏;还有各种各样的电子报刊等等。但更值得注意的是,网上也有许多对青少年极为不利的东西,如色情网站、黄色图片的不堪入目,若不正确引导,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甚至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祸根。

众所周知,网络是虚拟世界,但它也脱离不开现实社会,我们不能把它从生活中踢出去。网络中有垃圾,也有宝藏;有精华,也有糟粕。就像生活中人们打的针,吃的药不也都含有毒成分吗?因此,如果青少年真的想上网,可以适当地玩一会,不能因为网络上有垃圾便排斥它,当然也不要因为网络上有宝藏而放纵自己。应该在父母给自己足够的自主权利时,尽力的保护好自己,让自己能够正确上网。

树立正确的上网心态

关于青少年上网的观点,大致分两种:一是宣传上网优点与好处,比如可以培养青少年们的自学能力、开拓他们视野等,鼓励父母要支持青少年上网学习;二是批评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如魔幻游戏、网吧等,警告父母要严防死守。两种观点其实并不矛盾,结论也很明显,没有必要因此而因噎废食。

客观地来看,网吧在一定程度上对青少年的健康有着一定的危害。但在信息化纵横的现代社会里,网络的普及,青少年接触到网络这是不可避免得的,进入网吧也是必然的。完全禁止青少年进入网吧是不可取的,因为有些家庭里没有电脑装备,这样,无异于切断了部分青少年接触外界信息的途径。一味地强堵并不是良方,疏导才是根本。

(1)调整好心态。

青少年迷恋网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出于好奇,有的是出于娱乐、消磨时间,有的是心理压力过大,以此寻找心理释放,无论是出于哪一种原因,总结起来都是心理问题。部分青少年认为学习乏味枯燥,有的则是情绪浮躁,有此类状况实属正常,但他们却都用网吧来作为解开心灵的丹药。所以,青少年应该掌握一定的情绪调理方法,如运动或是找人倾诉,向家长和老师沟通,都是很好调节情绪的方法。

(2)加强自身教育。

青少年要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能力。通过父母、老师、媒体了解网络的积极作用,增强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父母和老师的介绍与推荐找到适合自己浏览的健康网站、开辟主体聊天室等形式,深刻了解沉溺网络和在不健康网吧上网的危害。注重增强自身的自律意识,青少年要时刻告诫自己不能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更不能浏览、制作、转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谩骂语言聊天,不轻易和网上的朋友约会,要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做一个自学守法的好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