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经营自我与创业之路
14748100000033

第33章 培育团队精神

一、团队的魅力

80年代,经营管理方面流行术语是组织文化、团队工作,现在这个概念更已成为企业界的热门概念。这是不无原因的,团队具有巨大的潜力,越来越多的组织已经发现,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方式已经取得了比任何人所预言的都要深远的效果。如通用汽车公司的一个由技术部门组成的团体,在两年内,将后轮驱动避震系统的售后保证成本降低了4倍。亚道夫公司(Adolph Coors Co)一个由7个不同部门成员组成的团队,将公司推出啤酒的时间缩了一半。团队的使用,使公司生产水平和利润增加,使公共部门的任务完成的更彻底、更有效率。因此,作为一个创业者或经营者,必须在工作中引入“团队”的概念,以注意发挥员工的整体效力。

其实,团队的概念也很简单,他无非是由两人或两人以上组成的,并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共同目标的一种群体。许多公司都把这个群体称为小组,人们在这个小组内一起工作,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要注意的是,团队和组织是有差别的,差别不在于规模大小,而是组织强调的是一定的职权分工和合作,而团队强调的是心理上的联系和作用。从团队的作用上看,它强调各成员相互依赖,在心理上延续此意识到双方的存在,各成员间在行为上相互作用,延续此影响,有明显的认同感。

对于企业来说,团队工作的方式至所以有如此强大的魅力,其实是因为企业的管理者认识到了团队管理方式的与众不同之处。

首先,团队可以保证企业任务更好地完成。团队是执行企业任务的有力工具,在团队内部,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个人,使其更加具体并易于贯彻,而且团队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比单独工作有较好的表现和较高的工作效率。团队工作还有助于探索问题,集思广益,更好地作出决策和焕发创新精神。另外团队工作还可以促进团队成员、团队与组织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也能达到约束个人的作用。

其次,团队还有满足个人心理需要的作用。团队能够满足个人的安全、社交、自尊、认可的需要,从而增加个人的满足感和组织的稳定性,降低人员的流动和离职率。在团队中,个人还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支持和具体指导,不仅能弥补企业整体的不足,还能增强土气和自信心,协助个人达到企业目标。另外,团队还能够对个人提供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援助与关心体贴,协助个人解决困难。

最后,团队对个人行为还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团队对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是很大的,它可以起到社会助长作用,社会标准化作用以及使之从众化。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的团队可以使后进变先进,坏的团队也可以使先进变为后进。因此,企业的创业者或经营者在建立团队时要特别注意团队的这种两面性。

二、团队的分类

每个企业或组织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团队。如果你心中没有团队的概念的话,可能意识不到所经营的企业中团队的存在,如果不能发现企业中的一个个团队,那么显然就不可能合理地管理好它,也不能利用其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一般而言,作为经营者,可以从以下几种对团队的分类及特征方面把握团队的存在:

1.根据各团队在企业中的不同工作区分,可分为管理团队、生产团队和营销团队。管理团队可能就是与经营者直接有关的团队,你肯定也是其中一员,你所处的这个团队主要从事意见沟通、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工作问题,所以这个团队需要有影响成员行为的权力、能力、智力,生产团队主要从事生产作业,应能按质按量生产出产品来,营销团队应有能力拓展本企业的产品市场,并为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提供决策依据。

2.根据团队组织结构的严密程度,可分为有组织的团队和松散的团队,企业的管理层要特别注意企业中团队的组织性,因为组织涣散、互相联系松散的小团体,肯定毫无生产、营销的战斗力可言,因此,企业中的团队,哪怕是临时为某项任务组建起来的,也需要确认团队的存在,并使各成员之间形成协力合作的精神,共同完成企业的目标。

3.根据团队的合作方式,可以将团队分为合作型团队和竞争型团队。为完成任务,团队内部是采取合作还是竞争方式,这是分析判断这个团队类型的基本依据,一般而言,合作的团队要优于竞争的团队。从团队的内涵来讲,团队实际上是作为一个集体来运作的,主要精神在于合作,因为在合作的情况下,成员与团队的目标趋于一致,成员将关心的焦点转向协作关系及全体成员的相互作用上,这易于形成成员间沟通良好、关系融洽的局面,因而能对工作提出较多富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能积极按分工落实各自的并对自己和团队的成功有满足感。而在竞争团体里,虽然对于发挥个人积极向上的创造力有好处,但也极容易发生打击、压制他人和独占、独享工作成果的现象。企业管理者要注意这两种类型团体的存在,利用积极的引导措施,将竞争型团队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引人合作型团队的精神里,从而加强团队的团结性和提高团队的营运效率。

4.根据团队的工作机制及运作氛围可将团队分为民主型团队和专制型团队。民主型团队强调成员的参与、相互的沟通与协商,专制型的团队强调领导的权威,团队事务由团队领导一人决策,团队的工作程序和步骤由领导下指示,成员按指示工作。民主团队中,成员的关系融洽,有一种集体感,专制团队中由于讲究服从;容易挫伤成员积极性,导致推卸责任和消极应付的情形。

5.根据团队的组织是否属企业有计划的设计或根据企业的经营业务自然形成等因素,可将团队分为正式团队和非正式团队。正式团队是指诸如科研组、营销科等,由企业经过有计划的设计,将组织业务分配给各个层次和部门,并由规则来支持职权和职责。非正式团队则是满足需要的心理推动下,比较自然地形成的心理团体,其中蕴涵着浓厚的感情因素。例如在企业中可因为相同的爱好或嗜好而形成棋友、牌友、保龄球友,甚至由于上午经常在一起喝茶也会形成一种团队。非正式团队可以弥补正式组织的不足,协调企业的管理工作,并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但是也可能会产生抵制企业管理层、滋生并传播谣言、打击先进、操纵别人等消极因素。

6.根据团队成员在完成任务时的相互依赖性,可将团队分为协作型团队、相互作用型团队和对抗协商型团队等,协作型团队是指各成员在短期内相对独立地分别履行其职责、互相配合完成团队任务。相互作用型团队是指团队在所有成员完成其各自的任务之后,团队整体的任务才能执行和完成的团队,对抗协商型团队是指各成员间通过协商、妥协的方式解决企业内存在的某些问题的团队。

从以上对团队从不同角度进行的划分,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团队所具有的特性,即心理上的认同性、目标上的一致性、在组织上的结合性、利益方面的依存性以及在行为方面所具有的联系性,作为企业的经营者,要充分认识到团队的这些特性,并针对不同类别的团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从而趋利避害,为我所用。

三、冲突与沟通

矛盾无所不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或之间,任何事物也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团队当然也不例外,当团体内部或外部的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了冲突、例如成员之间的冲突,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冲突、团队与企业管理层的冲突,这些冲突无时不在、无所不在。企业的经营者必须能充分地意识到这些冲突,另外,企业的经营者还必须能认识到团队冲突不完全是有害的冲突,还有些有利的冲突,不能一概排斥。团队冲突的发生正是组织发展、组织变革的好时机,精明的企业经营者要学会控制和驾驭冲突,使之有利于达到企业的目标。

团队冲突按冲突的社会性程度可分为个体心理冲突,人际冲突和团际冲突。如果按冲突的性质则可将冲突分为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前者是指在目标一致的基础上,由于看法、方法不一致而产生的冲突,它的发生和结果对团队有积极意义;后者则是指由于目标分歧,各自为了自己或小团队的利益,采取错误的态度与方法发生的冲突,这类冲突,大多是对人不对事,冲突激化时会发生人身攻击现象,对组织会造成不良后果。

冲突的发生大多不是一下子产生的,一般都经历一段时间,我们将这一段时间分为四个阶段、即冲突潜在阶段、冲突交锋阶段、冲突公开阶段,冲突的解决阶段。其中第四个阶段并非必然存在的阶段,只是在冲突发展到白热化时才必然发生的阶段。企业的经营者要善于在前两个阶段解决冲突,以免冲突升级,给企业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消耗。企业的经营者在解决冲突时有以下方法可供选择,即沟通解决法、协商解决法、仲裁解决法、权威解决法。但是不管采取哪种方法解决冲突,必须注意以下原则:

第一,要加强信息的沟通,提供交换意见的场所或机会,以便减少隔阂、缩短心理距离,从而有利于企业大局。

第二,分清是非,公正地解决冲突,切莫是非不分,偏袒一方。

第三,要尽量发扬民主,鼓励发表不同意见。

第四,区别不同类型的冲突,防止对所有冲突都采取一种解决思路,例如对于建设性冲突,要发展它,对于破坏性冲突,要消灭它。

其实,冲突的产生,很大因素在于沟通的障碍,如果团队内部、团队与团队之间根本不存在交流,那么极易产生冲突,所以这里我们有必要强调团队沟通的重要性。

沟通即是解决冲突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抑制冲突的重要手段。各个成员间、团队间如能形成信息互换等交流状况,则极易形成相互间的谅解、支持。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在处理团队问题时,要明白自己的首要任务无非是收集并整理各种信息,从而保持企业各个部分顺畅的沟通,使之整合为一个有效运作的系统。

四、企业内部的海外兵团——非正式团队

非正式团队的存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共生于正式的团队之中,具有两面性,即它能起积极作用,成为正式团队和组织的辅助力量,又能起消极作用,干扰正式团队和组织的工作,个别的甚至会起破坏作用。

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并非是偶然的,它反映了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要求,因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情感的交流,这就必然会形成由几人或更多人组成的群体。这些群体由于以情感因素为纽带、不管企业的管理层是否喜欢,它都会产生,并不易人为消除,因而企业的管理层必须充分认识到非正式团队的存在及其特征,以便于管理。

一般而言,非正式团队具有自发性,并非人们有意识的设计。非正式团队的成员总是经常变动,并且其成员大多是正式团队成员,非正式团队的活动形成也是经常变换的,完全随个体的爱好、兴趣的转移和个体的变化而变化。

鉴于非正式团队作用的两面性,企业的管理者都必须慎重对待非正式团队问题,采用合理、合法的手段加以管理和引导。具体来说,企业的领导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避免冲突。非正式团队本身并不表现为必然的好或必然的坏,问题在于企业的管理者是否重视以及能否有效地利用非正式团队。如果人为地通过种种方式抑制非正式团队的存在和发展,无疑会适得其反,而且还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激化消极因素,形成与企业主流敌对的现象,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2.保持接触。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密切注意企业中每一个非正式团队的特点、成员、人数、活动内容、形式、领袖人物以及变化等情况对能够加以利用的积极因素要把它作为改进工作与实现企业目标的补充,例如,对文艺性非正式团队,企业可为之提供排练、演出场所和器材,从而活跃了整个企业的文化。

3.减小消极影响,对于非正式团队的影响,应该通过正确的管理方法,尽可能减少它们的不利影响,缩小它的干扰范围。

4.学会“招安”。在企业中的某些人,虽然不是正式团队的领导,但却是非正式团队的领袖人物,企业的管理者如果能深入非正式团队,同这些领袖人物搞好关系,通过这些人去团结和影响其他更多的人,把他们纳入企业主流,必然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有很大益处。

5.引导改造不良行为,对于非正式团队的某些不良行为,要做深入的细致的工作,不能任其自由发展,要区别不良行为的情节和轻重,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引导改造,不能简单粗暴。对违法乱纪的破坏性非正式团队,要根据有关法律和政策,坚决予以取缔和处理。

五、培育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共同认可的一种集体意识,是显现的团队成员的工作心理状态和士气,是团队成员共同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体现,是现代企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企业凝聚力、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精神力量。

团队精神并不是一个高度抽象的神秘之物,而是一个可感觉、可以加以培育的精神现象。一般而言,影响和促进团队精神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成员对团队目标的认同、合理的经济报酬、对工作的满足感、优秀的领导者、同事间的和谐、良好的意见沟通、生理与心理的健康等。根据以上影响因素,企业经营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思路来有意识地培养和引导团队精神的产生、发展。

第一、培养团队精神,重在管理。有效的管理可以使工作和人的行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而保证生产经营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同样也会产生井然有序、纪律、凝聚力很强的团队精神自此而生。

第二、明确合理而一致的目标,是共同的理想才使不同的人走到一起来,同样,共同的目标也是人们形成坚强的团队的基础,也是鼓舞人们团结奋进的航标。

第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沟通可以消除冲突,沟通可以形成共识,沟通可以使团队形成一种和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气,从而使每个人都成为团队有效的一环。

第四、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任何人都有自尊心,当他受到别人的尊重、爱护、关心时,他会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那一份责任,无限忠诚地对待事业,献身于事业。

第五,培育参与精神。一个人人参与的团队才真正是一个有效的团队。具有人人参与式管理的企业,才可以员工不仅贡献劳动,而且贡献智慧,直接为企业出谋划策,从而形成强大的向心力,通过全员参与的管理,可以使每个员工都尽一份责任,也分享由于共同努力获得成果的喜悦。

第六,强化物质激励、形成利益共同体。物质激励是关系到每一员工切身利益的极敏感的问题,它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之为己,也为企业尽心尽力。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局面。

第七,开发员工潜能,形成创新局面。企业管理层应积极培育每个员工的主动性,以助于其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从而为企业形成一个常变常新的局面,推动整个企业的发展。

第八,树立全局意识。企业的管理者要树立全局意识,积极培育整个企业的文化精神,从而为团队精神作以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