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有一种新事业——养蜂。蜂种从意大利买来。据说我国的蜂不曾经过遗传上的选择,不适宜用新法养的。
养蜂可以增益国产,养蜂可以沾光厚利,养蜂的人这么说。
这不是群己两利么?这不是理想事业么?于是养蜂的人多起来了。
养蜂原来有两个目标,采蜜和分房。养蜂的人能够用了不同的管理法操纵那班飞行的工人;要他们酿蜜就酿蜜,要他们繁殖就繁殖。而一般的目标大都在后者,就是要他们做传种的工人。
理由是很明白的。意大利种,增益国产,沾光厚利,谁听了不动心?谁不想分几房来试试?所以蜂种卖得起钱。卖蜂种还可以营副业。人家买了蜂种,就得使用养蜂的一切家伙;制造了蜂房巢础、隔王板、卷蜜机等等卖给他们,也可以沾不少的光。
“人同此心”,买蜂种的人的打算和卖蜂种的人的一样,他的事业也是卖蜂种,卖养蜂应用的家伙。大家把采蜜的事情看得无关紧要;也可以说,差不多把蜂能酿蜜这一项常识忘记了。
然而采蜜究竟是一个不该放弃的目标。惟其采蜜,分房才有意义;蜂的数量愈多,蜜的产量也愈多。现在不然;前一回的分房只是后一回的预备,后一回又是更后一回的预备,而并不希望采什么蜜。这样,养蜂就成一种空虚的事业——原说增益国产,实际上却没有“产”,岂非空虚?
可是市场上并不缺少蜜。新式的养蜂家也有长瓶矮瓶盛着蜜陈列在玻璃橱里作幌子。据说这些都是不曾经过遗传上的选择的“国”蜂的成绩。“国”蜂虽然蹩脚,却供给了真实的蜜。
这情形恰同我们的教育事业相像。
前几年有人提出“循环教育”这个名词,讥议教育事业的空虚;大意好像说人所以要受教育,原在受一点训练,学一点技能,预备给社会做一点真实的事;但是教育事业的实况并不然,先前受训练学技能的学生后来成为先生,去教诲后一辈,后一辈后来也成为先生,又去教诲更后一辈,结果一辈辈都不曾动手,丝毫真实的事也没有做。这些受教育的无异新式养蜂家所养的蜂,他们是不酿蜜的。
在鼓吹教育价值的言论里,增进生产呀,发扬文化呀,提高生活水准呀,总之,天花乱坠。而实际只成了“循环教育”,一条周而复始的空虚的链子。这无异养蜂家标榜着“增益国产,沾光厚利”,而实际只做了卖蜂种的营业。
被剥削被压迫的工人农人好比“国”蜂。他们被摈在教育的新式蜂房以外,但是他们供给真实的蜜。无论谁,吃一点蜜,总是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