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一天一篇科学史
14753700000032

第32章 朱经武发现液氮温区超导体

朱经武1962年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1965年、1968年分别获美国Fordham大学、圣迭哥加州大学硕士、博士学位。1994年获超导科学卓越成就奖;1988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美国科学院Comstock奖;1989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人文科学院院士和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现任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敦大学超导研究中心主任、物理系教授。

1987年初,朱经武教授和他的学生吴茂琨发现了一种材料:钇—钡—铜—氧化物,使超导记录提高到了93K。在这个温度区上,超导体,可以用廉价而丰富的液氮来冷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等几乎与此同时发现了这种新材料。当然,按照正常标准看,这个温度仍然很低,但是在超导世界,它是一个里程碑。它意味着物理学家可以用液氮而不是液氦使这种奇异的复合物冷却。不少物理学家对此津津乐道,液氮是现成的,容易处理,并且每夸脱的价格只有30美元,比啤酒还要便宜。此后,科学家们不懈努力,在高压状态下把临界温度提高了164K(-109℃)。

朱经武教授是高温超导研究的先驱者和液氮温度超导电性发现者之一。这一成就对整个超导研究和凝聚态物理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导体临界温度的提高为超导体的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目前,超导电子显微镜、超导高速电子计算机、理想的磁屏蔽系统、微波技术更新等正方兴未艾。相信随着超导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超导体新材料的继续研制,超导必将对整个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