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14755600000054

第54章 从遗憾到庆幸

对于采访者来说,最大的遗憾那是扑空。1985年11月8日,我在合肥的一次采访,便扑空了。

傍晚,我步入省政府大院,来到副省长杨纪珂教授的家。刚进门,一位头发灰白、操江南口音的妇女便对我说:“很抱歉,老杨出差了。”

“什么时候回来?”

“10天半个月回不来。因为他参加专家考察团,到外省进行科学考察去了。”

她的答复,使我失望……

杨纪珂,他兼副省长与科学家一身。像这样的“学者省长”,如今在全国并不多见。

我记得,1979年2月,在合肥六安路小学的红领巾联欢会上,曾见到一位瘦削、戴眼镜而衣着朴素的科学家。孩子们问他的学问从哪儿来?他讲起了历史故事:“宋朝有个著名文学家叫欧阳修。有人问他:你的学问从哪儿来?欧阳修归纳了两个字——‘三上’也就是‘马上’、‘枕上’、‘厕上’。也就是说,他骑在马上也看书,睡在枕上也看书,连上厕所也看书,不浪费一点一滴时间。”他讲罢故事,这才正面回答孩子们的问题:“我的学问还很浅薄,还要努力学习——要像欧阳修那样连‘三上’的时间也不放过。”他的讲话,非常风趣,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一打听,原来他就是杨纪珂。当时他是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我早就知道他的大名,想跟他细谈,可是时间匆促,只不过寒暄几句而已。

此后,我因编选《科学家诗词选》一书,知道他擅长诗词,曾去信向他索稿。他寄赠了19首诗词,使我感到非常高兴。但是,他在信中注明:“如蒙刊出,务请把清样寄来由我亲自校对。”他的诗词,题材广泛,不论紫云英、红瓢虫、细腰蜂,不论数理统计、祁连山人工造雨、包兰铁路通车,甚至就连一场蚁战,都触动他的灵感。

此后,我又听说他被提升为教授,当选为安徽省副省长。安徽的一位同事,曾再三地鼓励我采写杨纪珂。不过,他也曾告诉我,要有思想准备,采访不见得顺利——因为杨纪珂是一个不大愿意谈及自己的人。曾“躲”过了不少采访者的提问。

这一次,趁着去合肥出席会议之际,我去访问杨纪珂教授。多么遗憾,他竟不在家!

不过,站在我面前的这位衣着简朴的妇女,称杨纪珂为“老杨”,兴许是他的夫人。一问,果真是的。她非常好客、健谈,我跟她聊天。她谈起了她的“老杨”。完全出乎意料,她谈得那么生动、有趣,不时哈哈大笑。在欢声笑语之中,她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杨纪珂的形象。

我们一直聊到深夜,我在向她告辞时,我感到庆幸——幸亏今天没遇上杨纪珂!因为采访他本人,可能远不如采访他的夫人谈得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