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男性健康全书
14761300000116

第116章 都是失衡惹的祸

对人为何得病有着总结性的归纳。中医认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意思就是说,人得病有两种原因,要么得于“阴”,要么得于“阳”,是阴阳失衡惹的祸。

“生于阳”中的“阳”指的是风雨寒暑,也就是说天地间的不正常的气候会造成人生病。如果天气原本邪气盛,而你的身体此时又正虚弱,那么就会很容易得病。《黄帝内经》中提到的这种“生于阳”的病是外感,是天地自然变化所造成的病。如果我们日常当中注意养护好身体的话,这种外感之病是可以避免的。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得病的多数是青壮年,而老人和孩子患病的却很少,这就说明一个问题,现在的青年人日常生活大多不规律,饮食起居混乱,而老人和孩子却多是生活有序。中医里讲,“冬不养藏,春必病温”,如果冬天藏精藏得不够,没有养好的话,到了春天,流行病就一定会找上你。因此,我们来谈养生,就是要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道理。

“生于阴”指的就是另一种原因。所谓“阴”是什么呢?就是三点:“饮食无节”,“起居无律”,“喜怒无常”。

中医认为:

(1)饮食应该“法地道”。“地道”就是节气。“法地道”就是人的饮食应遵循节气变化。人吃东西要按季节规律去吃,吃应季食品,这样才是最合理的养生之道。比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冬天也可以吃到西瓜,可是西瓜性寒,按规律应该在夏季享用,以中和暑热,平衡阴阳;而在冬季食用,则是寒上加寒,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样就违反了“法地道”。现代生活中这种“不法地道”的情况随处可见,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2)居处应该“法天道”。所谓“天道”,就是日升月落,即昼夜循环的规律。意思就是说天亮了人就应该起床,使得自身的阳气和天地的阳气一起生发,如果老睡懒觉,人就会没精神;天黑了人就应该睡觉,这样阳气得以潜藏,用阴气来养阳气。这就是居处法天道,它要求我们要遵循着阴阳四季和昼夜寒暑来合理地安排个人的起居生活。

在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里,我们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的“鸽子笼”中,就很容易得居处病,像空调病,就是因为整日与空调相伴。现在很多人在周末度假的时候都会去郊区的平房农家院住上几天,觉得很舒服,其原因就在于这样的环境中,人可以接近地气,打开窗户就有清新的空气,推开门就有明媚的阳光。这才是一种顺应自然、顺应天道的有益行为。

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也会造成很多疾病。中医讲:过喜则伤心,过恐则伤肾,过怒则伤肝。所以一个人要保持情绪的基本稳定,凡事要看得开,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大的情绪波动往往就会造成人体内脏的损伤,导致人生病。

正常情况下,阴阳的运动是有度、有序,适时、当位、和谐的。如果阴阳运动失度、失时、失序、错位、失去和谐,这样便是阴阳失衡了。

阴阳失衡会导致疾病,那么恢复阴阳的平衡,就能够使身体好转,恢复健康。中医中讲“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就是说,如果是寒病(阴),就用可以发热的药(阳)来平衡;如果是热病(阳),就用寒药(阴)来化解;如果是阴阳某方面过多,就用有驱除作用的药,把多出来的部分“泻”掉;如果是阴阳某方面不足,就用有补益作用的药来补足……这些也是中医的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