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研究
14765700000017

第17章 美国东北亚战略的构成

美国东北亚战略是在综合上述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将具体的战略原则、战略措施和战略目标进行有效组合所形成的基本架构。

1.美国东北亚战略的核心:安全战略

从历史上看,东北亚安全战略一直是其安全战略的重点。“冷战”后东北亚地区更成为美国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这是因为东北亚是美、中、俄、日等大国力量与利益汇集与碰撞的地区。东北亚局势的发展,影响着地区大国关系的走向,决定着美国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东北亚存在两个热点地区:朝鲜半岛、台湾海峡,这两个热点直接影响着美国安全战略的走向和策略变动。美国安全战略的调整无不先从朝鲜半岛和台湾海峡着手。而且朝鲜半岛的朝鲜,台湾海峡的中国都是美国实施“民主、人权”的主要国家,是与美国社会制度、文明传统、经济体制有巨大差异的国家。对美国来说东北亚的中国、朝鲜是其遏制的首要对象,是其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对手——“社会主义势力盘踞的主要国家”。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局势的变动,时刻关系着美国在东北亚的安全利益。

此外,“冷战”后蒙古的地位上升,成为美国东北亚安全战略中又一棋子。蒙古位于中俄之间,美国可利用蒙古牵制这两个大国。在中俄美关系中,借蒙制衡中俄,平衡美在东北亚的力量均势;在东北亚格局中,构建美日韩蒙一体化,对付中朝,战略上居主导地位,进而在整个亚太战略中领先一步,加大控制力量和区域,这些是美亚太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难看出,东北亚在美国亚太格局中的份量和地位,东北亚安全战略在美亚安全战略中的核心地位。

2.美国东北亚战略的基础:军事同盟

“冷战”后,美国的东北亚安全战略,基本上继承了“冷战”时期传统的军事战略。美国继续依靠并加强与该地区国家的双边军事同盟,将美日同盟作为其战略基石,力争在亚太建立一个由他领导和控制的安保体制。原美国负责东亚及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洛德说:“我们的安全政策的基础仍然是我们的联盟和前沿部署。”1995年2月,美国发表《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报告》,通过调整与东北亚盟国的双边合作安全机制(美日、美韩安全保障同盟)来进一步巩固其地位,并且视美日关系为美东北亚地区最重要的战略同盟关系。美在加强同盟关系方面,最显著的是修订了美日军事同盟关系,使其进一步制度化。特别是1996年的《美日安全保障联合宣言》,1997年的《美日防卫合作指针》,1999年日本国会通过的《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三个相关法案,使美日军事同盟空前强化巩固。此外,美为其干预本地区事务时得到日本自卫队支援,还建立相关的“美日联合委员会”、“美日政策委员会”、“联合协调小组”、“美日联合指挥所”等机构,以便确保自卫队能迅速对美国提供支援,美日军队进行有效联合作战,增强日军主动性。布什重视与盟友的战略协调和合作,加强与日、韩的同盟关系,重新武装日本,并修改限制日本参加军事行动和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宪法第9条。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盟国的主动性,盟友关系中的平等性。

3.美国东北亚战略的后盾:军事基地

继续在东北亚驻军,长期保持前沿兵力部署,维持一定军事力量是美东北亚安全战略的强大后盾。如没有这些武力支撑,美在东北亚的主导权将失去保障。1998年的美国《东亚安全战略》报告强调,决定停止削减美本地区驻军,并重申美在亚太地区长期保持10万驻军。“美不仅要长期维持在亚洲的军事力量,并且还联合日本、韩国、新加坡维持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的军事存在。”

布什总统在2002年宣称“如果朝鲜不再对邻国构成威胁,他将考虑减少美在朝鲜半岛的驻军,但要同韩国和其他亚洲国家进行磋商后才能决定”。美国传统基金会在给美政府报告中写道:“美国是否应当将自己孤立于亚洲还是从亚洲撤军,或被美国的盟国邀请撤军,这些结果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和地区安全稳定都将是灾难。一支强大的美国亚洲驻军将为经济发展和战略稳定提供条件,美国在该地区的空缺将造成亚太地区战略结构上的空虚,这将导致武器变化(在中、朝、日和东南亚国家之间),对朝鲜半岛的争夺,在西太平洋海空线上的竞争,也许还将导致核竞赛。”由此看出,美军撤出东北亚或减少军事威慑力都是几乎不可能的,保持一定兵力对美国东北亚安全至关重要。“美国已经宣布美韩联合司令部不仅在朝鲜半岛统一之前将保留下去,而且在统一之后,只要韩国同意,美国还将一直在韩国驻军,从而使美在朝鲜半岛的驻军永久化。”

4.美国东北亚战略的重点:加强对华牵制

(1)美政府提高对华威慑力度,全面遏制中国。

布什总统上台后,打破前政府对华的“全面接触”政策的基本框架,谋求中美政治与经济关系脱钩,实现“双轨制”。在政治上,有意忽视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战略思维中再次将所谓“泛亚主义”作为美国亚洲政策的核心,而将对华关系降至普通国家的水平;在安全上,加大对华战略压力,在强化与盟国关系的同时,将军事战略的重点向太平洋转移,以实现全面的战略优势。布什政府修正前政府的“软弱错误”,显示对华施压的政策,主动停止部分对华军事交流项目,通过对华贸易获取经济利益。鲍威尔说:“对华贸易不仅是一项好的经济政策,也是积极的人权政策和安全政策。美国政府加强了对华全面遏制。”

(2)美加强与中国台湾活动,提升美台关系,增强以台制华的威力。

首先,美对台军售不断升级。1992年美对台出售150架F-16战斗机。1994—1998年,台湾进口武器133.1亿美元的94%来自美国。美国众议院在2000年2月通过的《加强台湾安全法》规定,“禁止美国政府为了政治目的减少对台军售”,从而使美对台军售制度化。2001年4月23日,美宣布向台出售包括极具进攻性的柴油动力潜艇、“基德”级驱逐舰等在内的40多亿美元的武器;小布什总统随后公然宣称美国将会“不惜一切代价协助台湾保卫自己”。美国售台武器的性能和数量逐年升级,美太平洋区司令布莱尔公然宣称售台武器要与中国大陆军队建设挂钩。美国不断升级对台军售,保持中国大陆与台湾的“不统不独”的现状,目的很明确,就是将台湾作为遏制中国的一张“王牌”,美深知自己对中国大陆状况并无太大影响,美国所能施加的最大影响莫过于中国台湾。

其次,进一步深化美台实质关系。小布什上台后在短时间里便主动突破中美“八一七”公报原则,向台出售进攻性武器。美国加大对台军事人员的培训力度,扩大台领导人过境美国的活动范围,甚至表示要以武力保卫台湾,不惜在台湾问题上与中国摊牌。

再次,美拉拢日韩等国介入台湾海峡,使台湾问题复杂化。对美国来讲,最理想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两岸关系是“不战”与“不合”,为此,美积极拉拢他国介入台湾事务。《美日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及《美日防卫合作指针》明显拉日涉台。鲍威尔在日本外相河野洋平访美时表示,美日应共同努力约束台湾海峡两岸,使双方克制。美国设法拉拢更多国家关注甚至参与台湾事务,使台湾问题日益国际化,增加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