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人体疾病自查自疗手册
14766200000019

第19章 19、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健康问题。目前全世界约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

“健康自测”

疼痛。

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

骨折。

呼吸功能下降。

“常识”

骨质疏松是在1885年提出来的,但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深化的。早年一般认为全身骨质减少即为骨质疏松,美国则认为老年骨折为骨质疏松。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以及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才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的公认: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胳疾病。每年的10月20日“国际骨质疏松日”。

1.骨质疏松症的概念及原因。

骨质疏松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全身性骨数量减少,骨的机械强度衰减导致非创伤性骨折,或轻微外力即可发生某些部位骨折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引起的常见骨折有:腰椎压缩性骨折、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桡骨下端骨折及肱骨上段骨折。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的增长,骨质疏松不仅威胁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妇女的健康,而且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骨质疏松造成的腰背痛及多种老年骨折数目庞大,不仅给老年人带来巨大痛苦,同时,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已开始重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过去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缺乏认识,只把老年人骨折看成外伤,诊断治疗方法往往一般化。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加深了,在诊断、治疗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认为老年骨质疏松症与年龄增长和退变有关。内分泌因素、营养状况及运动程度都是发病的关键因素。这表明,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对于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防止骨折具有积极的作用。

2.引起中老年人骨质丢失的因素。

老年人容易骨质疏松,有的人补了几年钙,还是骨质疏松,这就是酸性体质在作怪。酸性体质把人的血钙中和,沉淀了,不管用了。血钙低了,骨头里的钙就会跑出来补充血钙,结果又被酸性物质中和了,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酸性体质要想补钙,必须先纠酸,改善酸性体质,补钙才能成功。

酸性体质除了造成以上疾病外,还容易失眠、多梦、疲劳、腰酸背痛、四肢麻木、怕冷、便秘、腹泻、急躁、身体肥胖、痛风等。

“治疗”

骨质疏松症除了骨痛、抽筋等症状以外,还有一点需要值得注意。骨质疏松症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所以骨质疏松症应该积极诊断与治疗,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任其发展。

全身不舒服,腰腿乏力,莫名其妙地骨头痛。医生再经过详细的检查诊断患有骨质疏松症后,可以适当地服用一些止痛药和补钙药。另外,还需要作一些配合,比如保证足够的睡眠,每天晒1小时的太阳,每天运动锻炼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对骨质疏松症比较有意义的锻炼方法是散步、打太极拳、做各种运动操,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游泳锻炼。

晒太阳与运动锻炼先是时间短一些,然后慢慢增加,延长锻炼时间。吃菜不应挑食,应该吃低盐、清淡膳食,注意营养要丰富。每天应保证1瓶牛奶。如果按照上述方法治疗了2个星期,骨痛、抽筋没有得到缓解。你可以再去找医生开一些针药,帮助调节你身体内部骨钙含量。

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而言,这种病确实不能只靠打针、吃药。它是一种慢性病,是随着我们每个人年老后慢慢发生的。这种疾病的发生与我们缺少运动很有关系,千万不要小看了运动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重要作用。人体的骨组织是一种有生命的组织,人在运动中会不停地刺激骨组织,骨组织就不容易丢失钙质,骨组织中的骨小梁结构会排列得比较合理,这样骨质疏松症就不容易发生。

有研究发现,经常参加运动的老人,他们的平衡能力特别好,体内骨密度要比不爱运动的同年纪老人的骨密度高;并且他们不容易跌跤,这就有可能有效地预防骨折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医生和病人一起配合好,一定能解除你的烦恼和痛苦。

“预防”

摄取充足的钙。

偶尔喝生啤。

坚持体育活动。

不吸烟不酗酒。

到医院让医生配上一些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