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人体疾病自查自疗手册
14766200000098

第98章 5、艾滋病

艾滋病的英文缩写词AIDS的音译,曾译为“爱滋病”、“爱死病”。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和确认。病毒侵入后,人体即丧失免疫功能,容易感染其它疾病而死亡。一般通过性接触、静脉注射及输血等途径传染。被称为“20世纪的瘟疫”。

“健康自测”

持续发烧、虚弱、盗汗。

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体重下降在三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

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

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

晕、头痛、反应迟钝。

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风、偏瘫、痴呆等。

弥漫性丘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粘膜炎症及溃烂。

可出现多种恶性肿瘤。

“常识”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值得一提的是,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死亡!通俗地讲,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一般情况下这种病毒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为艾滋病病人。随着人体免疫力的降低,人会越来越频繁地感染上各种致病微生物,而且感染的程度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最终会因各种复合感染而导致死亡。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不正当的性行为、吸毒和母婴遗传四种途径传播。国际医学界至今尚无防治艾滋病的有效药物和疗法。因此,艾滋病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专家表示,艾滋病病毒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最终使免疫系统崩溃,使人体因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发病并死亡。科学家把这种病毒叫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13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

(2)艾滋病的其他高发人群。

艾滋病从理论上说任何人群都可易感,但真正的艾滋病易感人群主要为上面所提的五类人群。从年龄上,艾滋病虽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但事实说明90%以上发生于50岁以下的人群,而其中又主要发生在两个年龄组,即20~40岁的成人组和婴幼儿组。据从美国对21726例艾滋病的分析中可看出,发病率以中青年为主,20~49岁占89%,其中30~39岁占47%。在扎伊尔病人中,平均患病年龄为33.6岁,其中3/4的病人在20~39岁之间。这说明青少年在艾滋病发病者中居于重要位置。而且青少年艾滋病患者在以前大多为男性,但是统计数字表明女性患者正在增加,男女性别比例已由1985年的4:1下降到1988年的3:1,在1987~1988年间女性患者增加了80%。

2.艾滋病传染途径。

已经证实的艾滋病传染途径主要有三条,其核心是通过性传播和血传播,一般的接触并不能传染艾滋病,所以艾滋病患者在生活当中不应受到歧视,如共同进餐、握手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

(1)血液传播。

输血传播:如果血液里有HIV,输入此血者将会被感染。

血液制品传播:有些病人(例如血友病)需要注射由血液中提起的某些成份制成的生物制品。有些血液制品中有可能有艾滋病病毒,使用血液制品就有可能感染上HIV。

(2)母婴传播。

如果母亲是艾滋病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

(3)性交传播。

HIV可通过性交特别是性乱交传播。男性同性恋肛门性交,阴道性交,口交都会传播HIV。生殖器患有性病(如梅毒、淋病、尖锐湿疣)或溃疡时,会增加感染HIV的危险。无论是同性、异性、还是两性之间的性接触都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艾滋病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在性活动(包括阴道性交、肛交和口交)时,由于性交部位的摩擦,很容易造成生殖器黏膜的细微破损,这时,病毒就会趁虚而入,进入未感染者的血液中。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直肠的肠壁较阴道壁更容易受破损,所以肛门性交的危险性比阴道性交的危险性更大。

(4)共用针具的传播。

使用不洁针具可以把艾滋病毒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例如: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具;医院里重复使用针具,吊针等。另外,如果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一只未消毒的注射器,也会被留在针头中的病毒所感染。使用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险的。

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HIV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它不会通过日常的活动来传播,也就是说,大家不会经浅吻、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游泳池、共用电话、打喷嚏、蚊虫的叮咬而感染,甚至照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都没有关系。

3.艾滋病病毒的特性。

一般情况下在室温液体环境中的HIV可以存活15天,被HIV污染的物品至少在3天内有传染性。近年来,一些研究机构证明,离体血液中HIV病毒的存活时间决定于离体血液中病毒的含量,病毒含量高的血液,在未干的情况下,即使在室温中放置96小时,仍然具有活力。即使是针尖大小一滴血,如果遇到新鲜的淋巴细胞,艾滋病毒仍可在其中不断复制,仍可以传播。病毒含量低的血液,经过自然干涸2小时后,活力才丧失;而病毒含量高的血液,即使干涸2~4小时,一旦放入培养液中,遇到淋巴细胞,仍然可以进入其中,继续复制。所以,含有HIV的离体血液可以造成感染。但是HIV非常脆弱,液体中的HIV加热到56度10分钟即可灭活。如果煮沸,可以迅速灭活。

尽管艾滋病毒见缝就钻,这些病毒也有弱点,它们只能在血液和体液中活的细胞中生存,不能在空气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离开了这些血液和体液,这些病毒会很快死亡。只有带病毒的血液或体液从一个人体内直接进入到另一个人体内时才能传播。它也和乙肝病毒一样,进入消化道后就会被消化道内的蛋白酶所破坏。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接触,如:握手,接吻,共餐,生活在同一房间或办公室,接触电话、门把、便具,接触汗液或泪液等都不会感染艾滋病。

4.艾滋病易感人群。

人们经过研究分析,已清楚地发现了哪些人易患艾滋病,并把易患艾滋病的这个人群统称为艾滋病易感高危人群,又称之为易感人群。艾滋病的易感人群主要是指男性同性恋者、静脉吸毒成瘾者、血友病患者,接受输血及其它血制品者、与以上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等。

(1)男性同性恋者。

男性同性者,包括双重性生活者(指既有同性恋又有异性恋者)占全部艾滋病病人的70%~76%,在美国为75%。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但同性恋不等于艾滋病!

(2)吸毒者。

经静脉注射毒品成瘾者约占全部艾滋病病例的15%~17%,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吸毒过程中反复使用了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针头,而其中被艾滋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具无疑造成了艾滋病在吸毒者中的流行和传播,使吸毒者成为第二个最大的艾滋病危险人群。滥用成瘾性药物和毒品是艾滋病多发和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欧美使用毒品的风气盛行并逐渐蔓延到亚洲(特别是泰国),据美国国家毒品滥用问题研究所最近作出的调查报告指出,在全美国2.4亿人口中,约有1亿人非法使用过毒品,有3000万到4000万人经常使用一种或多种毒品,另有200万人经常使用迷幻药,而迷幻药可直接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

在亚洲的泰国,估计有10万静脉吸毒者,其中75%在曼谷。有不少吸毒者同时又是同性恋者或其他性淫乱者,艾滋病在这些危险因素重叠者中发病更多。美国吸毒人群中艾滋病抗体阳性者约40万人之多,男性为女性的两倍,另外据报导,与男性吸毒者有性接触史的妇女,艾滋病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30多倍,表明因吸毒而引起的艾滋病发病率之高。

但在不同地区,因社会文化、风俗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因吸毒而染上艾滋病毒的比例也大不一样。美国大部分艾滋病人来自男性同性恋者和双性恋人,而在欧洲来自吸毒的艾滋病患者较多,比如因注射吸毒成瘾者而受感染的在意大利特别高,在罗马、马兰等大城市中,估计约为20%~70%。

(3)血友病患者。

第三大易感人群为血友病患者,在所有艾滋病患者中,因血友病而感染病毒的占1%左右,美国略高,这一比例为1%~3.6%,西班牙为0.2%。血友病病人之所以易感染上艾滋病,因为血友病是一种因体内缺乏凝血因子Ⅷ而得的疾病,如果不输入外源性凝血因子Ⅷ,则病人可以在受轻微外伤后就流血不止。

据报导,凝血因子Ⅷ主要存在于治疗血友病的血液制品冻干浓缩制剂中。而这种冻干浓缩制剂是近年的产品,暴露于传染性病原体的危险性较大,每一批号浓缩剂来自2000至5000个不同供血者的血浆,目前在美国约有6%~8%的供血者带有艾滋病毒,故有许多例子证明用美国生产的凝血因子Ⅷ引起血友病病人感染艾滋病。

据统计,接受这种因子治疗的A型血的血友病人,血清艾滋病抗体阳性率高达60%~90%。在我国大陆曾有数例因使用因子而染上艾滋病的报导;在香港一次调查中,71.2%的感染者为血友病患者。另外,根据对血友病的检测分析,普通血友病患者本身机体中淋巴细胞成份已有轻度失调,这种免疫功能本身就有轻度异常的患者,就更易感染上艾滋病病毒。

(4)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

除了抗血友病制剂外,其他血液与血液制品(浓缩血细胞、血小板、冷冻新鲜血浆)的输注也与艾滋病的传播有关。首次报告的与输血相关的艾滋病患者是一名婴儿,该婴儿接受了1名艾滋病病人提供的血液后发病。

(5)与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

与上述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是艾滋病的又一易感人群。同性恋的易感性在前面已提过,这里主要讲一下与高危人群有异性性关系者对艾滋病的易感性。有许多例子可以证明艾滋病可以在异性性生活中相互传播。有人报告过两例非静脉吸毒成瘾者的女性艾滋病患者,她们也没有输血史,但是她们都有固定的男性艾滋病患者的性伙伴,尽管这种性关系是在男患者诊断之前就已存在,但是轻症或无症状的艾滋病同样有传染性。与同性恋者、血友病患者、受血者、静脉吸毒者等高危人群发生性关系都可能染上艾滋病,因而成为艾滋病传播的易感人群。

5.青少年患艾滋病的危险因素。

专家表示,低年龄组(20岁以下)主要因使用血制品和接受输血而感染。据报导在15~16岁因接受输血或血制品患者的比例为72%,但随着年龄增长,这个比例则下降,到17~19岁降为20%;但是因性行为而染上艾滋病的则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从13~14岁的9%上升到15~16岁的24%和17~18岁的69%,而20~24岁的男性患者中,90%以上是由于性接触而染上艾滋病的,其中36%的患者是因同性恋行为而感染,有7%还有静脉注射毒品史。

在女性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异性恋接触(约占44%);其次为静脉注射毒品成瘾者(占28%),但是在所有女性青年成人的艾滋病患者中,有28%的人其配偶为男性静脉注射毒品成瘾者。由于性别、民族或种族的不同,青少年艾滋病的发病率及发病原因也不同。在美国13~19岁年龄组中艾滋病发病率男性(18/百万)为女性(4/百万)的4.5倍,黑人患者(27/百万)和拉丁美洲人患者(25/百万)分别为白种人(7/百万)的3.8倍和3.6倍。在白人青少年中,大部分(50%)经血制品感染。24%经同性恋接触感染;在黑人中,44%的艾滋病患者经同性恋接触感染,19%因异性关系感染;在拉丁美洲青少年患者中35%经静脉注射毒品感染,29%经同性恋性接触感染。

与白人相比,黑人和拉丁美洲青少年中异性恋性接触和静脉注射毒品者比例较大,这是因为他们中女性患者所占比例较多。由于患有艾滋病的母亲也可通过胎盘、产道、乳汁传播给出生前或出生后的婴幼儿,因而由患有艾滋病的妇女所生的小孩,也是艾滋病的易感者。

“治疗”

中医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医学,对病毒性和免疫性疾病都有较好疗效,而且有辨证论治的理论武器,可以治疗各种从未见过的疑难杂症,艾滋病也不例外。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就治疗效果而言,目前中医治疗是世界上最好的治疗方式之一。中医治疗的特点所在,同时也是中医治疗的优势所在。

1.治疗的重点。

现代西方医学在艾滋病治疗上的普遍态度是重视病因而轻视病人,他们认为病毒是引起疾病的根源,一旦清除了病毒,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这种态度从以前的单药疗法到后来的鸡尾酒疗法(即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从来就没有改变过。但他们最大的错误是只看到了病人身体内那小小的病毒,却看不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千差万别的病人,在治疗时只注意病毒情况,却完全没有考虑到病人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整体功能状态的差异,看不到病人的整体功能状态对病毒的作用。

而中医则认为病毒虽然是很重要,但也要注意到病人的差别。正确的作法应该是兼顾病毒和病人,使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我国的中医专家在对非洲的医务支援证明,艾滋病的病人确实有不同的变化,应该区别对待,而利用中医辨证来为病人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确实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2.局部与整体。

西医的研究方法是一种还原论的方法,也就是把事物由大的还原成小的,由复杂的还原成简单的,由整体器官还原为细胞。这种做法虽然可以观察得非常细致,但很容易忽视整体,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与固定化。而中医则完全不一样,讲求的是从整体到个体,一个从上到下的过程。因此中医在治疗的时候由于病人的不同,时间的不同,用的药味组成,配伍,剂量都会有所不同,疗效自然会高一些。现居肯尼亚的一位中医专家在第十一届国际艾滋大会上曾宣布过他的的治疗方案,纯中药增强免疫治疗,有四人血清抗体转阴,这在西医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3.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

美籍华人科学家何大一在1996年第11届艾滋病国际会议上提出了鸡尾酒疗法,即由多种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组成的联合疗法,这种疗法可使病毒量下降至测不出的地步,轰动了世界,人们均称:抗艾滋病斗争看到了曙光。

现在鸡尾酒疗法已改称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在世界上广泛观察应用。这种疗法由单一疗法发展成联合疗法,虽然仍是西医的治疗方式,但显然受了中医复方的影响,是现代西医治疗史上的一个创举。但要指出的是,这种疗法虽然已经明显的具有中医的特色,但还不能说完全是中西医结合的治疗,而且由于它不能完全的杀灭艾滋病毒,价格昂贵,而且副作用令人十分头痛,并不是一种很完美的疗法。

现在的一些中医大夫在使用HAART疗法的同时,配以一定的中药、针灸治疗,效果较好,而且价格低,病毒反跳慢。这证明了中医在治疗艾滋病上的理论基础是可靠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在治疗艾滋病上是行的。

“预防”

不发生婚前性行为。

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

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朵眼、纹身、纹眉、针灸或手术。

避免在日常救护时沾上受伤者的血液。

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和电动剃须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