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是中国古代丝绸中出现得最早的一种,质地轻薄,上乘的纱料以蚕丝纤度匀细见长。素纱衣是两千多年前的丝织精品,它薄如蝉翼,轻若烟雾,反映了西汉初期中国养蚕、缫丝、织造的高超水平。
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两件素纱衣,一件重48克,另一件重49克,不足一两。两袖通长1.95米,腰宽0.48米,除去较厚重的衣领、衣袖、衣襟缘边的绢,其重量只有20多克,薄如蝉翼,折叠后不盈一握。素纱衣反映了当时高超的织造工艺技术,为国内所仅有,它是西汉纱织水平的代表作,更是楚汉文化的骄傲。
素纱衣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一件衣服,看上去薄如蝉翼,缈若云烟。假如能除去边缘厚重的部位,那实际上纱的重量,一平方米只有13克左右。那么,素纱衣轻薄而透明,如何穿着呢?《诗经 郑风 丰》有记载:“衣锦衣,裳锦裳。”多数学者认为,这件纱衣应属于长沙国丞相、第一代轪侯利仓的妻子辛追,贵为丞相夫人的辛追欲露华丽外衣纹饰,因此在色彩艳丽的锦袍外面罩上一层轻薄透明的衣,使锦衣纹饰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不仅增强了衣饰的层次感,更衬托出锦衣的华美与尊贵。有着轻柔和飘逸质感的纱衣,锦衣的鲜艳被虚去一层,穿在女子身上,徐步而行,飘然若飞,极现女性的柔美。
中国丝织工艺以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制作精美著称于世。中国古代丝织品种主要有绢、纱、绮、绫、罗、锦、缎、缂丝等。在商代丝织物已经出现,经过殷商的发展,西周时期已有较为复杂的织锦工艺。春秋战国时期的丝织工艺已具有较高的水平。丝织品的品种有绢、罗、纱、锦等,花纹有几何纹、菱形纹、S形纹等,几何纹中还饰有龙凤、麒麟和人物。秦汉的织绣工艺,尤其是汉代,在继承战国传统的基础上有了飞跃,丝织品种更为丰富,有锦、绫、绮、罗、纱、绢、缟、纨等。在众多的丝绸品类中,纱是出现得最早的一种,它是由单经单纬丝交织而成的一种方孔平纹织物,组织结构简单,表面分布均匀的方孔,所谓“方孔为纱”。纱的密度稀疏,质地轻薄,古人形容“轻纱薄如空”、“举之若无”,确实如此,并不夸张。
纱中最轻薄透明的又称“轻容”。素纱衣的料子应当就是“轻容”。上乘的纱料,以蚕丝纤度匀细见长。素纱衣纱料的旦数小,丝纤度细。丝织学上对织物的蚕丝纤度有一个专用计量单位,叫旦,每九千米长的单丝重一克,就是一旦。旦数越小,则丝纤度越细。经测定,素纱衣的蚕丝纤度只有10.2至11.3旦,而现在生产的高级丝织物还有14旦,足见汉代缫纺蚕丝技术的高度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素纱衣如此之轻薄的原因。
由这两件稀世珍宝可见,西汉初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已经培育出极其优良的蚕种,能够吐出如些均匀细长的丝,而且具备了精良缫丝和纺织技术,最终才能做成如些轻薄的两件素纱衣。这两件素纱衣反映了当时高超的织造工艺技术。
延伸阅读
沈绍安创脱胎漆器
相传,清乾隆年间,福州一名普通的油漆匠沈绍安在双抛桥附近开了间老铺,以油漆加工为主,兼营漆器、漆碗、神主木牌之类的小商品。由于店中生意十分清淡,沈绍安常常去官家深宅或宫观寺庙做些漆器活。有一次,他在一座古寺做工时,发现寺庙大门的额木头已经朽烂了,但是用漆灰夏布(即麻布)的底胚却仍完好无损。细心的沈绍安从中受到启发,便先取粘土捏塑成人物、花鸟或器皿的模型,然后用夏布或绸布分层敷漆上,待布漆干透后,凿底浸水溶去泥胎,再将坚硬的布质外壳磋磨加工,以彩漆,便成了“脱胎漆器”。沈绍安因此成为福州脱胎漆器的鼻祖。从此,福州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陶瓷并称“中国传统工艺三宝”。
刺绣的起源与发展
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战国时期的刺绣已很精美,刺绣工艺已发展到成熟阶段。后来经过历代的发展,形成苏绣、粤绣、湘绣和蜀绣四大门类。
刺绣古称“黹”、“针黹”,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古代刺绣作为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因刺绣者多数是妇女,因而又名“女红”。
刺绣的起源
中国刺绣起源很早,相传“舜令禹刺五彩绣”,夏、商、周三代和秦汉时期得到发展,从早期出土的纺织品中,常可见到刺绣品,早期的刺绣遗物显示:周代尚属简单粗糙;战国渐趋工致精美,这时期的刺绣用的都是辫子绣针法,也称辫子绣,锁绣。
经商周、战国、秦汉至唐宋,刺绣进入了繁荣期,并开始走入民间。元、明时期,宫廷绣作的规模日渐扩大,仅明嘉靖年间宫中绣匠就有700余人。中国刺绣的鼎盛时期是在清代,那时候,无论是宫廷的冕服、常服,还是民间的平常衣着,几乎到了无绣不成衣的地步,不同流派不同地区的绣种也纷纷出现。
中国四大名绣
苏绣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在宋代已具相当规模,在苏州就出现有绣衣坊、绣花弄、滚绣坊、绣线巷等生产集中的坊巷。明代苏绣已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影响较广。清代为盛期,当时的宫廷绣品,多出自苏绣艺人之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苏绣在艺术上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的地方风格,被誉为“东方明珠”。
粤绣是广东刺绣艺术的总称,包括以广州为中心的“广绣”和以潮州为代表的“潮绣”两大流派。粤绣历史悠久,相传最初创始于少数民族,与黎族所制织锦同出一源。至清代粤绣得到了更大发展。国内收藏以故宫藏为最多而有代表性。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是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吸取了苏绣和广绣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早在战国时期,湘绣就已有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和娴熟的技艺。湘绣也多以国画为题材,形态生动逼真,风格豪放,曾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
蜀绣,又称“川绣”,指以成都为代表的四川刺绣。蜀绣的历史也很悠久,据晋代常璩《华阳国志》中记载,当时蜀中的刺绣已十分闻名,同蜀锦齐名,都被誉为蜀中之宝。蜀绣的纯观赏品相对较少,以日用品居多,取材多数是花鸟虫鱼、民间吉语和传统纹饰等,颇具喜庆色彩,绣制在被面、枕套、衣、鞋及画屏。清中后期,蜀绣在当地传统刺绣技法的基础上吸取了顾绣和苏绣的长处,一跃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绣之一。
延伸阅读
苗族刺绣的传说
相传,古时一个名叫榜往尤的苗家姑娘和男友牛里九来到村边的大枫树下游方。阿榜姑娘看到周围有各种各样漂亮的花草蝶虫,于是就想:要是能让我们的衣服也变得像那些鸟儿和五颜六色的花朵、蝴蝶一样漂亮该多好啊!她把这个想法对阿牛哥讲了,还故意撒娇说:你若不赶紧想出好办法让我早日穿上漂亮的衣裳,那我俩就不能成亲。阿牛思苦想了八天,终于想出用一些能变色的树叶、果实和黄土、黑土把棉线染上颜色。心灵手巧的阿榜姑娘发动姐妹们一齐动手,用这些五颜六色的线在几天内绣出了美丽的围腰、裙子、衣服,自己也终于穿上这些漂亮的新衣和阿牛成亲了。经过苗族妇女们一代一代的努力,不断改进,也才有了今天这样漂亮的苗族服饰绣品来。
纱是中国古代丝绸中出现得最早的一种,质地轻薄,上乘的纱料以蚕丝纤度匀细见长。素纱衣是两千多年前的丝织精品,它薄如蝉翼,轻若烟雾,反映了西汉初期中国养蚕、缫丝、织造的高超水平。
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两件素纱衣,一件重48克,另一件重49克,不足一两。两袖通长1.95米,腰宽0.48米,除去较厚重的衣领、衣袖、衣襟缘边的绢,其重量只有20多克,薄如蝉翼,折叠后不盈一握。素纱衣反映了当时高超的织造工艺技术,为国内所仅有,它是西汉纱织水平的代表作,更是楚汉文化的骄傲。
素纱衣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一件衣服,看上去薄如蝉翼,缈若云烟。假如能除去边缘厚重的部位,那实际上纱的重量,一平方米只有13克左右。那么,素纱衣轻薄而透明,如何穿着呢?《诗经 郑风 丰》有记载:“衣锦衣,裳锦裳。”多数学者认为,这件纱衣应属于长沙国丞相、第一代轪侯利仓的妻子辛追,贵为丞相夫人的辛追欲露华丽外衣纹饰,因此在色彩艳丽的锦袍外面罩上一层轻薄透明的衣,使锦衣纹饰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不仅增强了衣饰的层次感,更衬托出锦衣的华美与尊贵。有着轻柔和飘逸质感的纱衣,锦衣的鲜艳被虚去一层,穿在女子身上,徐步而行,飘然若飞,极现女性的柔美。
中国丝织工艺以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制作精美著称于世。中国古代丝织品种主要有绢、纱、绮、绫、罗、锦、缎、缂丝等。在商代丝织物已经出现,经过殷商的发展,西周时期已有较为复杂的织锦工艺。春秋战国时期的丝织工艺已具有较高的水平。丝织品的品种有绢、罗、纱、锦等,花纹有几何纹、菱形纹、S形纹等,几何纹中还饰有龙凤、麒麟和人物。秦汉的织绣工艺,尤其是汉代,在继承战国传统的基础上有了飞跃,丝织品种更为丰富,有锦、绫、绮、罗、纱、绢、缟、纨等。在众多的丝绸品类中,纱是出现得最早的一种,它是由单经单纬丝交织而成的一种方孔平纹织物,组织结构简单,表面分布均匀的方孔,所谓“方孔为纱”。纱的密度稀疏,质地轻薄,古人形容“轻纱薄如空”、“举之若无”,确实如此,并不夸张。
纱中最轻薄透明的又称“轻容”。素纱衣的料子应当就是“轻容”。上乘的纱料,以蚕丝纤度匀细见长。素纱衣纱料的旦数小,丝纤度细。丝织学上对织物的蚕丝纤度有一个专用计量单位,叫旦,每九千米长的单丝重一克,就是一旦。旦数越小,则丝纤度越细。经测定,素纱衣的蚕丝纤度只有10.2至11.3旦,而现在生产的高级丝织物还有14旦,足见汉代缫纺蚕丝技术的高度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素纱衣如此之轻薄的原因。
由这两件稀世珍宝可见,西汉初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已经培育出极其优良的蚕种,能够吐出如些均匀细长的丝,而且具备了精良缫丝和纺织技术,最终才能做成如些轻薄的两件素纱衣。这两件素纱衣反映了当时高超的织造工艺技术。
延伸阅读
辛追夫人
辛追是长沙国相利苍的妻子,死于公元前186年,享年50岁。1972年1月16日,考古工作者发掘了马王堆汉墓一号墓,此墓深达16米,内中棺的边箱中塞满大量的随葬品,由文物上的文字可辨出此墓是西汉长沙国相利苍夫人辛追墓。4月28日,考古人员打开内棺材盖,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具沉睡了两千多年却显得十分新鲜的女尸:形体完整,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部分关节可以活动,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历史悠久的湿尸,出土后震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