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经济简史
14768000000095

第95章 汉代长安及五都的繁华

西汉时期,首都长安城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当时繁荣的大城市,除首都长安之外还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被后世称为“五都”。

西汉商业的发达促进了城市的繁荣。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西汉开始营造长安城。汉高帝命丞相萧何主持营建工程,在秦兴乐宫基础上兴建了长乐宫,以秦章台为基础修建了未央宫。惠帝时期,曾两次征发30余万人建筑城墙,历时4年完工。汉武帝时期,又修筑了桂宫、北宫、明光宫和建章宫,并在城西开辟了上林苑,开凿了昆明池,使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都市。

西汉的长安城周长25公里多,城内有8条主要大街,均与城门相通,各条大街由三条并列的道路组成,其中贯穿南北的一条大街长达5公里,整个街面宽约50米。汉代沿用周秦以来的“街市分离制”来修建长安城,长安城内的居民区与商业区严格分开,居民住在一个个由坊墙包围的“坊”里,居民户不得向大街开门,坊门由专职人员把守,按时开闭。全长安 160个坊,坊里不得进行任何商贸活动,入夜实行宵禁,也不允许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动用火烛。

西汉长安城的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西北部专门设立的“九市”,其中,六市在道西,为“西市”,“三市”在道东,为“东市”。东市以商业活动为主,而西市则集中了各种手工业作坊,这些作坊有制作陶俑和砖瓦的,有铸币的,还有冶铁、做铜车马的,多达几十座。一个以手工业为中心,一个以商业贸易为中心,这边生产,那边销售,所谓前市后厂,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销一条龙的市场。这种市场设置也证明了两千年前工商业一体化已经出现。

长安城的商业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聚集了天下的财物,云集了天南地北的客商。因为临近渭河,水陆交通便利,南方产的象牙、翡翠、黄金等物品,通过江陵北运到长安销售;产于中原的丝绸、漆器、铁器等也运到这里买卖;西域各国的土产、良马、毛织物、乐器、各种奇禽异兽,经过丝绸之路输送到这里进行交易。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当时汉长安城里的市场已经堪称“国际市场”,繁荣的贸易、开放的政策吸引来西方各国的使者和商人。兴旺繁盛的市场交易还使得西汉富商大贾周游天下。

随着对外贸易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中心。除长安外,汉代商业繁荣的城市还有洛阳、邯郸、宛、成都,时称“五都”。临淄在战国时就是远近闻名的商业都市,到汉代依然很繁华,“市租千金,人众殷富,巨于长安”,临淄的纺织业“号为冠带衣履天下”,又有鱼盐之饶,人口稠密,是齐鲁的商业中心。洛阳水陆交通便利,是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成都的手工业,特别是蜀锦,驰名全国;邯郸是黄河以北的商业中心;宛是南北交通要道,冶铁业发达。

延伸阅读

汉代瓦当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在瓦当这一小小的图形空间内,古代匠师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天地,属于中国特有的古代文化艺术遗产。

汉代瓦当是在秦代瓦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秦瓦当图像取材于现实生活,而汉代瓦当图像多是取材于现实而又经过了高度艺术夸张的超脱于现实生活的珍禽异兽,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构思、细腻而不繁琐的线条勾勒,将汉代质朴浑厚、走有奔放、气势磅的艺术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字瓦当的大量出现,不仅完善了瓦当艺术,同时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和研究范围,更加鲜明的反映当时社会经济、思想意识形态,把中国古代瓦当艺术推向了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