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婚俗文化
14768700000102

第102章 文人墨客展风雅——婚联

在各种增添新婚气氛的新房布置活动中,挂婚联活动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由来已久的历史,成为婚礼准备中重要的一部分。

婚联是对联的一种,对联也称楹联,俗称对子,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是由古代的桃符发展而来的。南朝《荆梦岁时记》记载,每逢岁时,人们便挂桃符神像来驱鬼避邪、迎喜接福。这是对联产生的雏形。五代时,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到了宋代,伴随着诗词艺术发展的高峰,对联在对仗方面也前进了一大步。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使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进入清朝,特别是在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清代是对联的繁荣期,后来白话文兴起,对联更加通俗更懂,也更加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

在年节和婚庆等重大喜事中,对联也成了不可缺少的成员。新房中悬挂婚联的习俗,传说起源于北宋。王安石做了宰相后,听说苏洵有个才貌双全的女儿,于是想替自己的儿子王求亲。谁知苏洵的女儿苏小妹却暗中与苏东坡的学生秦少游相爱了。苏洵想遵从苏小妹的意愿,决定选择佳期为其完婚。苏小妹在新婚之夕给新郎出了三道题,一是作诗一首,二是猜谜一个,三是对婚联一副,三道题都答对才可以进新房,否则罚在书房用功三个月。秦少游做出了诗,猜对了谜语,却看着苏小妹的上联“闭门推出窗前月”犯了愁。他走到庭院中望着花缸中的清水发起了呆。苏东坡想为妹夫解围,他站在远方咳嗽一声,拿起地上的小石子扔到缸内,缸里的水顿时起了波澜。秦少游当下觉悟,下联脱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苏小妹的婚联就这样被对出,秦少游成功地迎娶了苏小妹。此后,很多人家婚娶,都喜欢用婚联装饰新房。

旧时常见的婚联都是古汉语写成的,有些常常引经据典,很多人难以理解其中表达的意思,如婚联中出现的“雀屏之选”、“文定之祥”、“卜闻凤兆”、“天作之合”等词语。新文化运动开始以后,白话婚联逐渐流行起来了。胡适先生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提倡白话的他在结婚时就亲自动手写过一副半婚联,为了说明他与夫人自行聘到正式结合经历了十三年和自己留学深造的历程,一副写到:“旧约十三年,环游七万里。”另一副说明了成亲的时间,写到:“三十夜大圆月”,下联一时没有想出来。他请身边的老夫子们为其筹划,其中一位因留学而一再推迟婚期,以至到二十七岁才回国娶妻的族兄弟随口开玩笑说到:“廿七老新郎。”胡适一听,觉得很符合白话诗的风格,于是采纳了这位族兄的意见,婚联挂出以后,一时成为笑谈。

婚联是中华婚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对仗工巧,音律和谐,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婚联虽然短小,但是其中的文字不仅蕴含着吉祥的祝福,而且还把中华婚俗文化和文学艺术巧妙地结合到了一起,使得民俗文化充满了文学艺术的芳香气息。

延伸阅读

婚联的讲究

关于婚联,民间有很多讲究。婚联的使用方法要遵循一定的风俗习惯,其大多用红纸写成,字的颜色为金字或黑字。写婚联的字体一般以楷书、隶书或行书为宜,便于雅俗共赏。悬挂婚联时,无论门窗,一律遵循联首(上联)挂右边,联尾(下联)挂左边,上方正中挂横披的规矩。对联的创作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分句要对称。第二,上下联结构要相同。第三,上下联平仄要协调,尤其要注意起平落——即上联最末一字用

声,下联最末一字用平声。第四,对仗要工整。不能以大对小,以小对大,也不能对错了词性,一般用正对或流水对。横披也叫“横批”,是对联上方居中的一条短幅,一般为四个字组成,要求和联语内容相配合。婚联的使用还要分场合,不同的地点要使用不同的婚联。大门、喜堂、洞房、厨房就应该使用不同的婚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