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婚俗文化
14768700000046

第46章 抱瓶跨鞍求平安——新娘跨鞍进门

婚礼过程中,新娘进新郎家门也要遵循一定的风俗习惯。这些习俗不仅包含着趋吉避凶的吉祥寓意,更表示了新娘作为男家的正式成员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在接新娘的队伍来到男方家门之前,新郎家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完成,单等新娘花轿临门了。新娘在进入大门之后,还要“跨马鞍”来去除身上的邪气。

新娘来到新郎家门口,直到拜堂,中间有很多忌讳。在自古以来的婚俗文化中,人们为了趋吉避凶,会举行很多特别的仪式。这些特别的仪式同样也包含着祝福之意。从前文的介绍中,我们知道,新娘离开家的时候,娘家人会采取一些防止新娘带走“财运”的做法,同样地,新娘在进入新郎家之前,男家也会采取一些避免新娘带来不吉利因素的办法。“跨火盆”和“跨马鞍”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两种。

跨马鞍习俗在我国各地皆有存在,这种习俗早在唐朝初年就已经出现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是从边疆地区游牧民族中传入的一种风俗。新娘踏着红毡来到门前,不能像平时一样跨门槛而入,通常新郎家会事先在门槛上放置一个马鞍,新娘进门只能怀抱瓶子小心翼翼地从马鞍上跨过去,取瓶(平)安(鞍)之意。

关于“跨马鞍”的习俗,民间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传说,《封神演义》里面有个能在土地里穿行的邪神土行孙,他非常好色,见到谁家娶新娘子,他就会事先躲在谁家门槛下面,等到新娘走到门口,他就会从土里伸出手把新娘拽到土中。因为这个怪物,姑娘们都不敢出门,非常害怕。姜太公知道了这件事,让新娘在举行婚礼的时候不能沾到土地,下轿后直接走在毡毯上面,还要在门槛处放置一个马鞍,这样土行孙就不能伸出手来了。新娘拜完天地以后,就会受到土地爷的保护,土行孙就不能得逞了、从此人们就形成了婚礼之时“跨马鞍”的习俗。

传说包含有杜撰和迷信的成分,但是很多史书中却有着关于这一风俗的记载。唐代的楮人获在《坚瓠广集》中描述:“唐突厥啜请尚公主,诏送金缨马鞍。默啜以鞍乃涂金,非天子意,请罢和亲。”《酉阳杂记》中也记载:“今士大夫家婚礼,新妇乘马鞍,悉北朝之余风也。”据记载,原来的北方少数民族举行婚礼都是骑马进行的,等到民族大融合时期,这些少数民族开始采用车轿迎亲,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旧习俗,马鞍还被他们当作结婚的工具。据《归田录》所引刘岳《书仪》记载:五代时新娘跨马鞍的风俗与唐代、宋代有不同之处,地点不是在男家而是在女家,时间不是在跨过夫家的门槛之际,而是在女家为出阁女子结发之时。而且,这种风俗的表现甚至为新郎坐马鞍而不是新娘跨马鞍。直至近代,跨马鞍习俗才在全国趋于一致,成为新娘先跨马鞍后进男家门,然后拜堂成亲的一种普遍性风俗。

除了跨马鞍之外,很多地方也让未进门的新娘从火盆上面跨过去,以消除邪气,并取火的兴旺发达寓意。闽南一带有谚语称:“过火气,百般都不畏”。广东一些地区则干脆让新娘从一个点燃的熊熊火堆上直接跨过去。以火来驱邪自古以来都是比较常见的习俗,古人认为,熊熊燃烧的火焰能使邪恶却步,火也预示着热情和发达。

延伸阅读

中原古老的“燎轿”风俗

中原一些地方,迎接新娘进门不采用跨火盆、火堆的习俗,而是采用“燎轿”的方法。花轿到达新郎家门口以后,新郎兄长会手持火把燎轿门。之后,再由一人一手用火钳夹一个烧红了的犁,口中念道:“犁本是金,称它为老君,烧红谁也不敢侵,”一手端醋或者水,将其浇在犁上面,等到其开始

啦啦冒烟的时候绕轿三圈表示避邪。民间俗称“打醋坛”。山东嘉祥一带,也自古流传着“燎轿”习俗,不过此地的仪式较为简单,新娘下轿之前,先由两个妇女打着火把围着轿子转三圈,表示趋吉避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