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婚俗文化
14768700000066

第66章 善意的窥探,宽容的待遇——听房习俗

“听房”习俗是新婚夫妇在闹房活动结束后又要经受的一重考验,新人对这种行为要有宽容的态度,此风俗包含着人们对新婚夫妇幸福生活的祝愿和对他们早生贵子的期盼。

闹罢了洞房,前来祝贺新婚的亲朋好友都散去,新婚夫妇闭门休息后,还会有人在暗处偷听新人的谈话,这种风俗为“听房”,又称“听床”。这种风俗由来已久,有些地区的闹房者还要有意识地将新房的窗户纸捅破,据说这样可以早点听到新娘子怀孕的好消息。即使新婚夫妇发现了偷听者行踪,往往也会采取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并不会生气。

很多人也将听房列入闹房之内,认为这种习俗是闹房习俗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这两种风俗在目的和手段上都略有不同,闹房的目的在于通过“闹”的方式增进新娘新郎之间的熟悉程度,增添喜庆气氛,而听房则是通过“听”的做法来验证新婚夫妇在婚后首夜的婚姻生活是否和睦恩爱。因此,特将“听房”做为一种单独的习俗来讨论。

听房风俗的历史发展

汉时,新婚之夜,亲人在洞房窗外,窃听洞房内新婚夫妇的言语动静,俗语叫“听房”。如《汉书》载:“新婚之夕,于窗外窃听新妇言语及其动止,以为笑乐。”《后汉书列女传》中,还记载有东汉望族袁隗娶名儒马融之女为妻,新婚之夕,有人“听房”的故事。可见,即使名门望族,其家族显赫,也有被人窃听闺帏燕语之举。只是此对新夫妇的谈话,都是人伦大义,而不是绵绵情话,所以账外的人听了以后都惭愧不已。这个故事证明了,听房是自汉代以来即己开始流行的一种婚俗。

参与听房的人选

参与听房的人选,可以沿袭闹房者的选择条件,选些活泼爱闹的年轻小伙子。当然,听房者也可以由新郎的嫂子等女性亲属或者男性朋友来担任,但是一般不会选择尚未出嫁的姑娘参与。在陕西华县一带,听房的人多是新郎的姊妹们,听了之后以便有了取笑新郎新娘的话柄。在山东文登县,闹房之后,新郎的弟弟和妹妹即可能会在洞房窗外听房。如果没有人前去听房,新郎的父母也会在窗外放扫帚或木墩子,以取“卷墩子,抱孙子”之意,代替人去行听房任务。

在有些地方,参与听房的人选也有限制。在苏州,前去听房的人必须是全福人。如果找不出这样合适的人选前去听房,男家就会用扫帚扎成人的形状放在窗外表示已有人听房。这里的习俗一般认为,如果新婚之夜没有人前来听房,就会有花神前来窗外听房,而花神听房将是很不吉利的,所以只能用扫帚扮成人的形状使花神看见,让它不敢前来偷听。

听房的方式

晚清的《点石斋画报》曾报道过这样一则发生在浙江宁波的趣闻:当地有个叫李阿福的娶媳妇,闹房的时候他的表亲王某趁人多混乱之时躲在床下,等到众宾客散去之后,新郎新娘熄灯就寝。新娘正要上床时,听见床下有蟋蟀叫声,赶忙拿过净桶就往床下泼水。水全都泼在了王某身上,王某落汤鸡似的狼狈的从床底下钻出来,尴尬而去。这事件也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当地笑谈。

综合各地旧时婚俗,可以看出听房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隐蔽在洞房内听,另一种则是在洞房窗外听。在洞房内听房,实际是闹房活动的一种延续,闹房者偷藏或硬赖在洞房中不走,有的甚至趁新郎新娘不备,趁着闹房快结束的混乱机会躲进婚床底下或藏进大立柜中,偷听一对新人的情话,待到新郎新娘睡熟之际将一对新人的衣物偷出洞房,第二天再拿这些“战利品”取笑新郎新娘。在窗外听房者,则在于听新郎新娘的悄悄话。

听房习俗不仅仅表现了人们对新婚夫妇新婚生活是否幸福的关心,更体现出了新婚夫妇家人们对他们早生贵子的期盼。

延伸阅读

古时各地形态各异的“听房”风俗

西北地区汉族把“听房”称为“听窗根”、“听墙根”,总有热心的志愿者前去充当“探听先锋”,利用闹房者人数众多即将离去的混乱,或藏在新房的柜子中、大缸里、床底下、窗子外面,来偷听小两口的绵绵情话,偷窥他们的亲密情况。这些偷听到的内容不仅是第二天田间地头、茶余饭后的笑料,也是盼抱孙子的公婆们急于想得到的情报。古时苏北、鲁南一带,闹房过后,有先“送床”再“听房”的习俗。送床就是女方的迎亲人把新人送到床上休息。她们让新婚夫妇都坐在床沿上,口中念:“状元爹,状元娘,状元的奶奶或大娘来送床。送床不是白送的,七封果子八封糖。”之后,前来闹房的众位宾客离开新房,新郎的弟弟则会潜伏在房外悄悄偷听洞房内的动静,或谓之。新婚第一夜,当地还有着“新娘先说话生女孩,新郎先说话生男孩”和“新婚之夜不说话,将来的孩子是哑巴”之类的说法,因此为了取吉利,新郎无话找话也要和新娘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