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菜根谭每日读
14772300000044

第44章 睿智者韬光养晦,至人逊美而公善

原文:杨修之躯见杀于曹操,以露己之长也;韦诞之墓见伐与钟繇,以秘己之美也。故哲士多匿采以韬光,至人常逊美而公善。

译文:杨修之所以被曹操杀头,就是因为过分显露了自己的才华;韦诞之所以被钟繇掘墓,就是因为藏匿了自己的好东西。所以,睿智的人多韬光养晦,而练达的人则常把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享用。

聪明,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因此而处处显得比别人聪明,甚至总是依仗聪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甚至有些盛气凌人的感觉 ,不仅得不到好处,往往还会把自己置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嫉贤妒能,几乎是人的本性,所以有才华的人会遭受更多的不幸和磨难。《庄子》中有一句话叫“直木先伐,甘井先竭”。一般所用的木材,多选择挺直的树木来砍伐;水井也是涌出甘甜井水者先干涸。由此观之,人才的选用也是如此。有一些才华横溢、锋芒太露的人,虽然容易受到重用提拔,可是也容易遭人暗算。

在历史上,以聪明人自居而招灾惹祸的例子不在少数。

隋代薛道衡,13岁时,能讲《左氏春秋传》。隋高祖时,作内史侍郎。炀帝时任潘州刺史。大业五年,被召还京,上《高祖颂》。炀帝看了不高兴,说:“这只是文词漂亮”。拜司隶大夫。炀帝自认文才高而傲视天下之士,不想让他们超过自己。御史大夫乘机说道衡自负才气,不听驯示,有无君之心。于是炀帝便下令把道衡绞死了。天下人都认为道衡死的冤枉。他不正是太锋芒毕露遭人嫉恨而命丧黄泉的吗?如曾帮刘邦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官封淮阴侯,不久就落下了杀身之祸,原因就在于他自恃有才而锋芒毕露,再加上其功高震主。所以一抓住其“谋反”的借口,刘邦就迫不及待地把他给杀了。不都说明了这一点吗?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庄子》中提出“意怠”哲学。“意怠”是一种很会鼓动翅膀的鸟,别的方面毫无出众之处。别的鸟飞,它也跟着飞;傍晚归巢,它也跟着归巢。队伍前进时它从不争先,后退时也从不落后。吃东西时不抢食、不脱队,因此很少受到威胁。表面看来,这种生存方式显得有些保守,但是仔细想想,这样做也许是最可取的。凡事预先留条退路,不过分炫耀自己的才能,这种人才不会犯大错。这是现代高度竞争社会里,看似平庸,但是却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的一种方式。

钟繇,三国魏河南长葛人,字元常,官至大傅,故世称钟大傅。钟繇痴迷书法简直到了“心发狂”的程度。据说韦诞有本蔡邕的练笔秘诀,钟繇央求韦诞借给他,同样痴迷书法的韦诞,却赶紧把书藏了起来。钟繇苦苦哀求,韦诞就是不借,气得钟繇情急失态,捶胸顿足大闹三日,最后昏倒在地,奄奄一息。曹操马上命人抢救,钟繇才渐渐苏醒过来。事情闹到这一步,“铁公鸡”韦诞仍然不理不睬。钟繇无可奈何,只有自己生闷气。这口气一直憋到韦诞死后,钟繇派人掘其墓盗书,才如愿以偿。

世上有一种人很喜欢卖弄自己,他们掌握一点本事,就生怕别人不知道,无论在什么人面前都想“露两手”。这种人爱出风头,总想表现自己,对一切都满不在乎,头脑膨胀,忘乎所以。在做人处世中,这种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

所以有才华的人必须把保护自己也算作才华之列。一个不会自我保护的人有才华,却使才华过早的埋没,而不能为社会做更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