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菜根谭的提醒
14775500000053

第53章 诚心和气,愉色婉言

原文: 家庭有个真佛,日用有种真道,人能诚心和气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间形骸两释,意气交流,胜于调息观心万倍矣!

译文: 每个家庭都要有所信奉的为人处世的标准,在日常生活中都要遵循这种不变的原则。这样家庭成员才能和言悦色以诚相待。父母兄弟之间才能相互理解,融洽相处。只要能够遵循所信奉的标准,则其所得到的益处要胜过调养身心千倍万倍!

家是人生的安乐窝,是人生的避风港。一个家庭想要“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从某种程度上说具有决定性。只有家庭和睦,才能克服困难,越过一道道难关,才能真正的成为“温馨的家庭”。

中国古代就十分注重家庭伦理,“家之不行,国难得安”,“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将家庭的治理看作最基本的修养,具备了这样的修养才有可以为国家做贡献。[A121]

舜是五帝之一,他宽厚仁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历来被尊为“二十四孝”之首。舜是瞽叟的儿子,他是个至孝的人。舜的父母非常愚顽,继弟也十分狂妄,他们待舜都很不好三番五次地设计害他,使舜十分伤心。总是在到田间劳作时想上天哭诉,恼恨自己不能使父母欢慰。舜的宽宏大度终于感动了父母和弟弟,他们觉悟了,一家人和和睦睦。

一个女孩,她的父母三天两头的吵架,女孩害怕看到爸爸妈妈吵架,她喜欢爸爸妈妈不吵架的日子。有一天,女孩生病了,她躺在床上,爸爸妈妈坐在她的床边,就连放一个杯自都轻轻的放,害怕吵醒她。这时,她心中无比的高兴,甚至希望自己永远都能这样生病,那爸爸妈妈就再也不会去吵架了。

这样一个故事,已经说明家庭和睦有多么重要。只有家庭和睦,一个家庭才能有真正的温馨。

曹氏父子三人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合称三曹,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曹植的“七步诗”更是一段佳话,其意义已不在是此诗本身价值,它包含了深遂的政治内含,成了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争夺地位、权力、财产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的一种写照。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勿用说,这是曹植向其兄曹丕的控诉书。

封建时代这种兄弟之间的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现象是社会制度的必然结果,在那权力即一切的社会制度里,不择手段的争夺权力似乎是很正常的。现在,已经是民主社会,人们应该兄敦弟睦,珍惜血缘亲情了。

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一个家庭想要“家和万事兴”,家庭里的成员必须要能相互的体谅、相互的包容。忍让,能让家庭和睦,忍让,使全家相安无事。虽然学会忍让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我们还是得忍让,因为忍让能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忍是有能力、有雅量、有修养的表现,它是积极的,主动的,高姿态的。人人都懂得这个理,那么家庭就会和谐幸福。

有一老翁,有子媳各三,一家相处融洽,终年不见争吵。一日闲聊时,老翁谈起与媳妇的相处之道。他举例说,一次大媳妇煮点心,先盛一碗给他,并半征询半内疚道:“刚才我好像放多了盐,不知您会不会觉得咸了点?”阿翁吃了一口,即答:“不会!不会!恰到好处呢!”此后的一次,三媳妇煮点心时也给他送去一碗,说:“我一向吃得较为清淡,不知您口感如何?”阿翁喝了一口汤,忙答:“很好很好,正合我的口味。”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

忍让是通向幸福的光明大道。家庭中的矛盾、分歧很少有原则性的分歧。这时能以“忍”字为先,不与计较,表示谦让,矛盾也就烟消云散了。不然的话,就会激化矛盾。其实,是咸是淡,好吃难吃,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与人相处时那种和乐的气氛。

学会忍让,就懂得了怎样抓住幸福。忍让,是家庭和谐幸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比如,在家里谁说了几句不中听的话,你不妨想,他可能为别的事心里不痛快,或许他对什么事误会了,或许他天生的直筒子脾气,沾火就爆,过后他会想到自己的不对的,或许是因为他年纪小、想事情不周全,等等。这样就理解了,宽恕了,容忍了,也就不会放到心里去。这才是真正的忍,忍了之后,自己的心里也是坦然的、空阔的、清爽的、平静的。

试想,如果家庭成员之间因磕磕碰碰、丁丁点点的小事,不知忍让,不去克制,便针扎火爆地发脾气,耍野性,这个家庭就不会有什么和谐幸福可言。学会忍让,让我们在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幸福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