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12岁前,习惯决定孩子一生
14776900000003

第3章 习惯“妈妈,再等我一会儿。”——做事不拖拉家教摄像头

妈妈送昌昌上学的时间到了,昌昌忽然想起来还没整理好书包。妈妈催着他说:“快点儿吧儿子,不然要迟到了。”昌昌央求说:“妈妈,再等我一会儿嘛。”

不仅如此,在家里,妈妈让他进房间写作业,他总是说“知道了”,却迟迟不见行动。好不容易被妈妈“逼”着坐到书桌前写作业了,他也学不了一会儿就出来了,看会儿电视,喝点水,然后才磨磨蹭蹭进去学习;不到十分钟,又出来了,上个厕所,吃个水果,再进去学习。如此一来,昌昌的学习效率一点都不高。

妈妈还发现,昌昌平时吃饭、走路、玩游戏时动作也很慢。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专家如是说

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孩子做事情时动作缓慢,没有一点时间概念。孩子为什么做事磨蹭?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缺乏兴趣,做事时硬着头皮应付,缺乏自信心,没有责任感;二是与孩子的性格有关,本身是个“慢性子”,做事时小心翼翼、慢条斯理;三是孩子缺乏时间观念,不知道珍惜时间。在国外,研究人员把做事喜欢拖拖拉拉的人称为“慢性拖拉症患者”。

对于孩子来说,做事拖拉实际上是自己给自己设立障碍,自己管不住自己,对自我没有约束、控制能力,把该做作业的时间用在其他事情上。所以,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自制力。

另外,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偶然性拖延时间和习惯性拖拉之间是有根本区别的。并非所有“临时抱佛脚”的孩子都是慢性拖拉症患者,他或许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耽误了功课,但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一般不会拖拖拉拉。

好习惯培养

1.让孩子为磨蹭付出代价

做事情时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是不少孩子的通病,他们经常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一件事情,而且自己一点也不着急。其实,孩子只有在品尝到磨蹭带来的不良后果后,他才能够自觉地快起来。因此,让孩子为自己的磨蹭付出代价不失为一个改掉孩子磨蹭毛病的好方法。例如,孩子早晨起床时仍旧做着“慢动作”,尽管父母心里很着急,但不要表现出来,也不要去帮他,可以提醒孩子一下“再不快点可要迟到了”,如果孩子像是没听到一样,依然在那儿磨蹭,不妨任由他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亲身体验一下上学迟到带来的后果,孩子在挨了老师的批评后,就会认识到磨蹭给自己带来的害处。以后,着急的人就会变成了孩子,为了不再迟到、挨批评,他自然就会加快速度。

2.让孩子懂得“今日事今日毕”的道理

生活中,许多孩子都会有意或无意地把今天应该做的事情拖到明天去做,他们觉得反正有的是时间。然而,到了明天,发现要做的事又增加了不少,于是又将其中的一部分事情拖到后天,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父母应当让孩子明白“今天”、“明天”的关系,告诉孩子如果将今天的事情留到明天,就会占用明天的时间,这样不仅会落后,还会耽误明天的学习。父母可结合一些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例,教育和引导孩子不要将今天的事留到明天再完成。

此外,每天晚上孩子入睡前,可以和孩子一起细数他今天所做过的事情,提升孩子的每日“成就感”。

3.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

孩子做事磨蹭、拖拉,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他还没有时间观念,不知道时间具体意味着什么。因此,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是至关重要的。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等道理,让孩子明白做事时拖拖拉拉会白白浪费掉许多时间。

当孩子做事情拖拉时,父母不要总在孩子耳边催促:“快点,快点……”,而是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五分钟后做什么,十分钟之后出门,二十分钟完成等,用具体的指令来帮助孩子建立时间概念,帮孩子提高做事情的效率。孩子的时间观念强了,自然就不会再拖拉了。

4.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和奖赏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比较看重来自外界的承认或认同,因此,父母一定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表扬。要想让孩子做事时不再那么拖拉,父母也必须改变对孩子的评价,尽量少一些指责,多一些鼓励。比如,经常对孩子说,“真好,现在用不着老提醒你了,比过去进步多了”、“孩子,你如果再快一点儿就更出色了”、“太棒了,你看你做的多快”……当孩子提高了自己的做事效率,或者达到了父母的要求时,可以适当地给予孩子一些物质奖励,比如,给孩子买一双他期望已久的旱冰鞋或滑板,带孩子去向往已久的地方游玩,等等。总之,来自父母的这些真诚的赞扬和适当的奖励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积极做事的热情,戒除做事拖拉、磨蹭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