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12岁前,习惯决定孩子一生
14776900000008

第8章 习惯“孩子,你有能力自己解决这件事。”——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家教摄像头

11岁的源源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可是,她有一个坏毛病,每当遇到问题时,就会掉眼泪、哭鼻子,而不是去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天晚上,源源拿出作业本准备写作业,可是,她发现作业本上写着同桌晓华的名字。源源马上就慌了,急得又哭又喊:“妈妈,我和晓华的作业本拿混了,我又不知道晓华家的电话号码,这下可糟了,我和晓华都写不成作业了。”妈妈说:“就知道哭,哭能解决问题吗?”源源生气地说:“这件事情多难办呀,妈妈,你帮我给老师打个电话吧。”妈妈说:“孩子,你有能力自己解决这件事,你自己给老师打电话吧。”源源一听,哭得更厉害了。过了好一会儿,源源终于不哭了,妈妈问她:“你想怎么办啊?”源源说:“我给老师打电话,解释清楚。”妈妈连忙给源源查找出了老师的电话号码,源源打通电话后,把事情给老师讲述了一遍。老师告诉源源:“没事儿,晓华已经把这件事告诉我了,你可以把作业写在一张纸上,明天交给我。”和老师通完电话后,源源的心情立刻放松了,脸上转而露出了笑容。妈妈问她:“以后遇到问题时知道怎么办了吗?”

源源回答:“多动脑筋,想办法自己解决。”

专家如是说

现实生活中,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总会习惯性地去代替孩子解决,认为解决问题是大人的事,等孩子长大后再让他自己去解决问题也不晚。这样就导致了许多孩子有了问题时只懂得寻求父母或老师的帮助,从不考虑自己独立解决。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对成人形成一种过分依赖的心理,不利于独立人格的形成,不利于健康成长。所以,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联系孩子的实际生活,不要总去帮助孩子,而要利用一切时机,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问题,用自己的社会经验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自我判断能力、自主决定能力,使孩子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让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走得更轻松。

好习惯培养

1.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要让孩子正确地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要逐步教给孩子一些和他人相处的方法,即解决问题或矛盾的技巧。比如,想要得到别人的帮助时应用商量的口吻与他人讲话,尽量使用“请允许”、“如果……好吗”等语句;和他人有了矛盾时要互相友好地谦让,不能打架;两个人都想玩同一种玩具时,可以用比赛、猜拳等游戏的方式来决定谁先玩。当孩子掌握了这些技巧时,便能独立地解决自己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了。

2.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解决与别人的矛盾

有时候,孩子之间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父母要明白,孩子正是在这无数的矛盾和冲突中长大的,应该让孩子自己去适应这样的环境,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孩子才能在解决自己与他人的矛盾与冲突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成长,更好地适应环境,消除对父母的依赖性,磨练自己的社交能力和技巧,逐步去处理更多、更复杂的事情。

然而,生活中,不少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争吵或打架时,无论自己的孩子是否有理,总会不自觉地将矛头指向别人的孩子。殊不知,这样不仅会把矛盾激化,给孩子不好的影响,并且会使孩子失去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因此,孩子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最好由孩子自己解决,父母无须干预太多,即使孩子们吵得不可开交时,父母最好也不要盲目干涉,而要先让孩子平静下来,再让他们讲出各自的理由,引导孩子设身处地去理解对方、为对方着想,最终相互谅解、重归于好。

3.及时帮助孩子总结经验

孩子解决问题时可能会有多种方法,父母应该及时帮助孩子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比如,父母可以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和小伙伴一起玩,人家不给你玩具,你怎么办?”孩子可能会提出方法:“等小伙伴玩完后我再玩。”、“和小伙伴商量一人玩一会儿。”只要孩子提出方法,父母就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和孩子一起讨论、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经常这样帮助孩子作总结,可以使孩子不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及成功感。